大雨滂沱,山脚下的东方江边乡中心小学里书声琅琅。一幢今年刚刚启用的3层教学楼,承载了600多山里娃“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2008年开始,从这里出去的学生,已经有几十名走进了象牙塔。 时光回到16年前:1998年9月9日7时55分,东方市江边乡中学的上课钟声响了。空荡的初三教室里只有一名学生在听课。 《这个年级只有一名学生!》的消息于1998年9月11日在《海南日报》一版见报后,江边中学相关老师被调离工作岗位,东方市教育局负责人均被要求离职。之后几年内,共计有170多万元政府资金和社会各界捐款涌向江边学校,用于改善该校教学环境。 现任校长刘杰,那时刚到江边小学任教1年,见证了这所学校多年来的美丽蜕变。 紧挨着乡政府的学校,刘杰初来时中学和小学共用一个校园。现在校门口左侧的一幢2层楼,是那时中学的教室。随着学校教学环境的改善,如今整幢楼除一间教室被安排用作学校小会议室外,其它都已用来堆放杂物。 “那时刚开学出现一个人的班级是正常现象。”刘杰说,当时上学要交学费,虽然钱不多,但对于普遍都很贫困的山里群众来说,几十元也是一笔不小的家庭开支。 那时开了学,进入正常教学几乎要用去两个礼拜的时间,老师们和学生们都在干什么?刘杰说,学生们因为交不起学费或是家长不愿给交学费,只能呆在家里。而老师身上都有包村任务,走村入户发动家长给孩子交学费提高入学率。 自从2005年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来,学生入学难、老师发动难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2009年,东方市建起了第一所思源学校,江边中学也成了山区教育的历史。这些山里的孩子,小学毕业后,进到城里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 刘杰说,除了历年来考上大学的不少学生,他曾经带过的27名江边学生目前正在就读高二,明年,又将有一批山里孩子走进高等学府。 师资匮乏,蹩脚的普通话教学。同样是山里娃出身,在广坝长大的刘杰对少数民族群众昔日能接受的教育记忆犹新。 现在,一切都变了。 这几年来,新招聘的年轻老师越来越多,目前江边中心小学的在岗教师有64人,许多都是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教师。 同时,江边中心小学的学生都享受与思源学校学生同等的教育移民政策,学生每月可以得到400元生活补贴。 6月11日临近中午,正是大雨滂沱,江边中心小学放学,走读的学生骑着自行车行走在乡镇公路上往家赶,被雨水淋得浑身湿漉漉的。 “今年9月,山里的孩子们就不用再受这样的苦了。”东方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东方市已批准采购6辆小车,用于江边中心小学接送学生上下学。届时,江边乡目前仍存在的3个教学点也将撤并到中心学校,100多名教学点上的山里孩子将进入中心学校接受更正规的教育。 不仅如此,江边中心小学还被纳入了2014年市标准化学校建设目录,东方市将投入210万元,用于电教、操场等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 刘杰认为,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大投入,给山区教学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好学的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将通过学习走出深山,改变祖祖辈辈深居大山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