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乌鲁木齐市西大桥,市民从立体造型花堆前走过。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有人爱,幸福是有事儿做,幸福是有梦想……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幸福的定义。 乌鲁木齐市的人是幸福的。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有50.81%的受访者感到幸福。其中,16.11%感到很幸福,34.70%感到比较幸福。而在乌鲁木齐市,受访者感觉幸福的比例是54.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选择很幸福的占17.01%,比较幸福的人占了37.24%。 虽说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作为超过半数受访者都感到幸福的城市,在过去几年里,一定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改变,让百姓“过得舒心”。而乌鲁木齐市跻身2015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名单,则使老百姓的口碑变成了沉甸甸的奖杯。 幸福就是民生改善 2015年,71岁的马腾不仅晚上能享受到天伦之乐,而且白天也有人照料。这都多亏了乌市天山区黑甲山片区管委会大湾北路东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成。 自从老伴儿去世后,马腾就跟着儿子一家生活。平时,儿子儿媳上班、孙女上学,他一个人在家。“岁数大了,就怕有个啥事儿身边没人。日间照料中心把这事儿给解决了,孩子们就不用为我操心了。”马腾说,在这里,他还能看书写字、上网、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多,有人聊天,不冷清。 乌鲁木齐市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行动不便和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增强。”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副处长王艳蓉说,目前乌鲁木齐正在探索老年人“白天入托照料中心,接受生活照顾并参与娱乐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日间照料式”养老生活新模式,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全程照顾服务,让老年人“空巢不空心”。 “空巢不空心”,多么温暖的一句话语,这是从心理层面考虑老年人的感受,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2011年以来,乌鲁木齐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这样的幸福事儿还有很多。 “如果没有廉租房,我不知道还要搬多少次家。”乌鲁木齐市红庙子街西七巷保障性住房小区,让阿不来提·买买提在2014年圆了住房梦。他说,拿到廉租房钥匙的那一刻,他们一家告别了居无定所的生活。过去租房子一个月要1200元,现在一年的租金才1114元,“这给我们省去了很大的开支,现在的日子过得宽裕多了。”阿不来提·买买提高兴地说。2014年,乌鲁木齐在就业政策上放宽了户籍限制条件,规定除持本市户口的低保户、残疾人、待业居民外,在乌市居住两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也可享受免费的就业培训。来自叶城县的阿不都拉·如苏力就是受益者之一,在社区参加免费的面点培训班后,他与妻子在乌市六道湾扶贫市场开了间店铺,每月收入有三四千元,摘掉了失业贫困的帽子。“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这一系列好政策。”阿不都拉·如苏力说。 身边正在发生的交通巨变带来的同样也是满满的幸福。 “BRT刚开建的时候,我还嫌它占了一个车道,现在出行时我首选BRT,因为有公交专用道,不仅方便,而且快。”乌市市民赵亮是上班族,对他来说,幸福就是出行便利。 “田”字路建设、“两线一绕”、“两桥一路”等重点工程完成,地铁1号线全面开工,乌市开往周边的城际铁路相继开通,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乌鲁木齐航空公司成立运营……“十二五”时期,乌市用于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达2000亿元,乌鲁木齐“大交通”这份“民生答卷”成为每个乌鲁木齐人幸福的根源。 幸福的生活总想让人高歌一曲。“乌鲁木齐我的家,南依天山北邻盆地,一颗明珠金光闪,美丽的草原是一幅画……”70岁的乌市市民李剑铭拉着手风琴,和老伴儿潘燕琴唱起自己编写的新歌《乌鲁木齐我的家》。“最近大家都在说幸福城市的事儿,我也想把乌鲁木齐再唱一唱。”说罢,李剑铭口中再度传出歌声,“山水风景妙,美食也留人,BRT路上跑,天蓝雪白人心暖,夕阳生活无限好……” 幸福就是安定和谐 乌鲁木齐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从业34年的环卫工人蔺秀兰,在环卫工队伍中算“元老级”的,这几年这份职业带给她的幸福感越来越强。“过去上早班,口袋里揣个馒头凑合着,现在早餐是免费的,下雪天还会加餐加量。”2015年12月,一场64年不遇的暴雪降临首府,上千家爱心暖房向环卫工开放,市民们发起车主主动避让保洁员等爱心活动,还有不少市民自发地帮忙清雪。蔺秀兰说:“我切身感受到乌鲁木齐是一座温暖的城市。” 身处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在乌市天山区幸福路片区管委会,有一个民族团结大院。在一次社区开展活动中,居民吐尔逊·买买提端来了满满两盆面,他和妻子要教各族居民做拉条子。“我们各族居民吃在一起,也就团结在一起了嘛!”吐尔逊说。从学做拉条子开始,陆续有居民上门请教吐尔逊夫妇炸馓子、烤羊肉等美食技艺。夏天的傍晚,吐尔逊还会在大院的长廊里教大家跳维吾尔族舞蹈、唱维吾尔族民歌。吐尔逊夫妇还时不时买些西瓜,带上自家做的糕点去大院里的汉族孤寡老人家坐坐。吐尔逊常说:“我们这个民族团结大院就像一个大家庭,只有大家和睦相处,才有幸福生活。” 在乌市的大街小巷,随处能听到《红绿灯》和《中国人的宣言》这两首歌。这是乌鲁木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言,为了这个目标,乌鲁木齐人在行动:过马路看红绿灯;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守时还要守秩序……现在,乌市人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道德典范:“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最美乌鲁木齐人”……他们成为乌鲁木齐文明生活的一张张名片,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成了乌市人民的幸福追求。 乌鲁木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包容的城市,这让许多异乡人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来自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的塔海奥热艾娅对此就竖起了大拇指。2015年年初,为照顾在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的一对儿女,57岁的塔海奥热艾娅来到乌鲁木齐。“去年3月,我第一次要交水费,不知道去哪里交、怎么交。刚好我遇到了住在楼上的大姐,便用手比画着交流,她明白了我的难处,亲自给我带路帮我交费。”其他邻居也在关心塔海奥热艾娅的需求,有几次到街上去买菜,她遇到语言交流障碍,几个学生就用英语帮她翻译,乌鲁木齐市民的友善让塔海奥热艾娅感觉很温暖。 生活的幸福,离不开平安建设,平安是幸福城市的基础。 近几年,乌鲁木齐市的人们,因为日益完善的社区管理,对平安建设多了几分自信。5年来,乌市投入104亿元用于社区建设,新增管委会(街道办)34个、社区476个,社区工作人员达3.8万人,扩大近10倍,且所有社区均达到“十有”以上条件。社区管理逐渐细化,居民享受的服务逐渐完善。未来5年,乌市将进一步健全民主法治,推进依法治市,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平安首府和法治首府。 这一桩桩、一件件,正是乌鲁木齐这座城市的性格和美德。一位哲人说过,城市美德奠定了幸福城市的心理基础和品质基石。 幸福就是天蓝地绿 如果没有干净的空气和水,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电影《美人鱼》中的这句话揭示了幸福的另一层含义。 是的,天蓝地绿,正是乌鲁木齐的幸福追求。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治理乌鲁木齐大气污染。一座边城的大气污染被提到国家层面实属罕见。为此,乌鲁木齐市提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治理大气污染,还首府一片蓝天,打造以多民族和谐宜居为特征的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 随后,乌鲁木齐市实施了国内最大规模的“煤改气”工程。这项工程,使得全市共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23.9万吨,减少燃煤消耗1200万吨。2015年上半年,乌市空气优良率达86.79%,其中6月份空气质量位居西北地区城市第一。 因为“煤改气”工程的实施,乌鲁木齐成为全国首个气化城市,也因此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现在一抬头,看见的是白云蓝天,呼吸的是新鲜空气。”乌市市民刘军开心地说。 让乌市市民闫喜仓津津乐道的是城市的绿化。 今年78岁的闫喜仓家住五建小区,他说:“2014年以来,小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小区新建的小游园成了居民们的乐园,大伙儿特别高兴!” 如今,25.3万亩的新增绿地使得乌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3%。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园林工人古丽尼沙汗说:“我在乌鲁木齐生活了30多年。通过这几年的园林绿化,乌鲁木齐的夏秋季节,种植的钻天榆、梓树、小叶锦鸡儿、草芙蓉,还有一些我叫不出来名字的乔灌木,生机盎然,看也看不够。还有那白鸟湖、大绿谷和小绿谷,游览了后,我就像喝了一碗马奶酒一样,醉了……” 现在的乌鲁木齐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第三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天蓝了,地绿了,潺潺的流水也清冽了。 家住乌市水磨沟公园附近的杨明对此深有感触。几年前,因患有脑淤血,杨明办理了病退手续。每天都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的他,对水磨河有着深厚的感情:“水磨河是水磨沟区一条重要的河流,水质清冽甘甜,可以直接喝。但以前由于河沿岸分布了一些污染企业,清冽的甘泉变成了混浊的污水,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杨明说,自从上游的污染企业搬迁后,河水变得清澈了,还放生了大量金鱼。现在,水磨沟公园里悠悠流水清爽,高大树木郁郁葱葱,空气十分清新,来这里锻炼身体美得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未来,乌鲁木齐还要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扩大清洁能源应用覆盖范围,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还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跻身“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的乌鲁木齐市民,对幸福的回答是:幸福就是民生改善,幸福就是安定和谐,幸福就是天蓝地绿,幸福还是人与人之间爱的付出与回馈。 对67岁的曾英老人而言,幸福就是晚年的安居。这位在乌鲁木齐市黑甲山棚户区生活了30多年的老人,5年前搬进了60平方米的新家。“生活越过越美啦!”这是曾英从心底溢出的喜悦。政府倾心、倾情、倾力要把民生搞上去,顺应了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不仅让各族人民群众感到安心、舒心、暖心,也让百姓对“中国梦”有了更多的盼头。 幸福是一种流淌于内心的感觉,这种感觉中有新旧对比的思考,有生活巨变的欣喜,有努力付出后的快乐,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就。 幸福乌鲁木齐的一切,从一心一意为民开始。“民生关乎民心,民生关乎经济,民生关乎稳定”的底气做出了回答——“十二五”时期是首府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乌鲁木齐市社会稳定基础全面巩固、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城市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 2011年以来,乌鲁木齐持续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小到市民“菜篮子”、开通BRT快速公交,大到“田字路”建设、地铁1号线全面开工、“蓝天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一件件改善民生的事儿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体会深。各族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幸福指数一天天跃升着。 仓廪实而知礼节。“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最美乌鲁木齐人”……不断涌现出的一个个道德典范,成为乌鲁木齐文明生活的一张张靓丽名片,成为乌鲁木齐的精神高地,成为人与人之间爱的源泉。现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乌鲁木齐市民幸福的追求。在奔向幸福的征程上,让幸福之花在首善之城尽情绽放,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信心满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