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有1亿多人口,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省份。2014年,河南省以改革的精神和优良的作风推动民族宗教工作,着力破解难题、夯实基础,全面促进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不断提升依法管理和引导服务水平,为河南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社会环境。日前,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民委主任、宗教局局长彭亚平。 记者:2013年河南省民委(宗教局)取得了哪些成绩? 彭亚平:2013年河南省的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注重营造氛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教创建活动。各地共发放民族宗教学习宣传资料15万份、发放政策汇编1.2万册,举办文艺演出300余场次、专题培训100多期,参训5万余人次。举办了有奖知识竞赛,收到答题卡2.1万余份,开展了“12·4”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制订了表彰办法,对352名先进个人和27个示范单位进行了宣传表彰。推进了民族工作进社区、进企业,组织了民族团结进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选。开展了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宗教场所管理。开展了宗教慈善周活动,引导宗教界募集扶贫济困资金和物品折计达620多万元。 ——注重抓团结稳定,推进了一系列难点问题解决和矛盾纠纷化解。河南省着眼解决突出矛盾,全面调研,以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省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工作会议,副省长张广智出席会议并讲话。深入贯彻中央十部门41号文件精神,推动各地佛道教方面存在的50多处难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注重抓民生改善,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工作举措。省民委全年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投入发展资金4400万元,落实项目169个,比2012年增加800多万元,创历史新高。协调财政部门向民族区、乡镇转移支付资金1.7亿元,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建区60周年协调600万民生项目资金。协调有关部门向民族聚居地区投入项目资金5亿元,较往年增加10%。分类开展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技能培训,有5000多人参训。推动各地政府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年度增加经费300多万元,新增县级文化馆1个、文化大院202个,争取中央财政100多万元,用于3个城市民族区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为全省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企业争取落实贴息资金2.6亿元,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为历年之最。组织民族企业参加青海、漯河博览会,签订合同近4亿元。省直8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清真食品管理的文件,成立了河南省清真食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成立了中原清真食品认证监制服务中心,建立群众监督员队伍,在重大节日开展清真食品专项检查。 ——注重夯实基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组织举办了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系统干部培训班,培训500人,完成了两年内对省市县三级民族宗教系统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举办了多期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1000余人参训。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举办了第五期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分管领导干部和千人以上乡(镇、办)党政正职培训班,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38名、乡级党政正职186人。自去年11年底开始,拨专款在13个工作任务重的市县启动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专题培训。 ——注重作风保障,全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民委党组成员带头学习,召开座谈会20余个,征求意见对象1034人次,深入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10项制度,废止12项,新增9项。三公经费压缩约10%,公务接待费用同期下降约20%,公文简报精简约10%。 记者: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彭亚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4年,全省民族宗教工作要主动融入“四个河南”建设,以改革的精神和优良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着力破解难题、夯实基础,全面促进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不断提升依法管理和引导服务水平,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社会环境。贯彻落实好工作总体要求,就要牢固树立“三个理念”: ——牢固树立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的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必定是一场重大的利益调整,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将会凸显出来,也必将反映在民族宗教领域。要善于抓住改革的机遇,借势改革激发工作活力。河南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300多项任务中,省民委参与承担11项。要借助改革凝聚共识,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衷心支持、积极参与改革,激发民族宗教干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努力以改革精神破解民族宗教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 ——牢固树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的理念。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是实施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的行政责任主体,在国家强力推进法治建设的形势下,一定要顺应时代要求,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能力,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在具体工作中,出台的举措一定要有法律法规依据,对属于行政审批的事项一定要按照规定程序、时限和权限审批,努力在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系统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做民族宗教界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的理念。要始终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团结群众,作为研究民族宗教工作思路的重要前提、制定举措的重要依据、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要知情,将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喜所怨,随时掌握情况。要交心,带着真心真情,定期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特殊困难,做到以心换心。做群众工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持续努力,善于因势利导,教育引导民族宗教界爱国爱教、释放正能量,关键是和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不稳定因素。 记者:今年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彭亚平:今年,我们将着力做好5方面的工作: ——着力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环境。今年,国务院将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召开第六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我们要做好全省先进典型的评选推荐和表彰工作,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弘扬正气。推进民族工作进社区、进企业,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命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以“教风”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巩固去年创建成果,研究制订创建标准,创新工作举措,建设生态寺观,着力解决好教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要坚持重在预防,在宣传政策法规上下功夫,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积极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要认真落实民族宗教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结合《宗教事务条例》颁布10周年开展纪念活动,以“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使干部群众熟悉掌握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活动。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执法程序,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努力打造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引导民贸民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银企对接,实施创新驱动,形成新的竞争力。要坚持“雪中送炭”把有限的发展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要深入调研,选准项目,充分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抓住省政府将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山地区”所有民族聚居村纳入整体扶贫范围的机遇,推进贫困民族聚居村群众生活改善。推进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加强扶持和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清真食品产业园。抓住我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机遇,积极参与清真食品用品博览会,加强与欧亚国家的联系,创新合作模式,做大做强清真食品企业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持续为群众提供良好服务。探索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就业、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享受到“同城待遇”。进一步加强清真食品管理,推动清真食品认证监制服务中心尽快开展工作,加强日常检查和重点节日的集中检查,规范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满足群众清真饮食需求。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养老的意见和去年省民委、省民政厅联合出台的丧葬工作意见,加强少数民族养老机制建设,搞好丧葬服务。加强对少数民族贫困村群众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有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支持佛道教文化建设,开展讲经交流活动、玄门讲经活动,伊斯兰教宣讲新编“卧尔兹”活动,支持天主教界推进民主办教,指导基督教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动员宗教界人士开展去极端化问题研讨活动,发挥好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科研力量,在正确阐释宗教教义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对宗教界教职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宗教界开展生产致富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促使宗教界实现自养、信教群众共奔小康。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引导宗教界发扬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充分发掘我省民族宗教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宗教交流交往,服务全国、全省大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