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钟思 一千多年前,在北方的牡丹江畔,镜泊湖旁,一个辉煌灿烂、向往唐文化的政权此刻正享受着历史之荣光。这就是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渤海国,素有“海东盛国”美誉,隶属于当时的唐王朝。 据《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中记载:“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羽侯翯号,专称渤海”。 此时,它的首都早已经由渤海国三世文王大钦茂由吉林敦化中京迁往距牡丹江不足90公里的上京,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渤海镇。这里远山为屏,近水成堑,城沃山饶,的确是建造“上京龙泉府”的首选宝地。 龙泉府的建筑风格效仿长安城,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都市,甚至能与奈良的平京城相媲美,最繁华时人口甚至超过10万人之多,可见当时的兴盛。恢弘大气的建筑风格、古朴雍容的建筑式样、壮观典雅的气派,每一项都代表了鼎盛时期的气度与风度。 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的“海东盛国”气象早已不复存在,种种关于辉煌时期的臆想只能来自于如今仅存的残垣断壁。 在一望无际的古上京龙泉府遗址处,破损的城墙和柱础宣告着这曾经的繁华与雅致。城墙内墙都是用火山玄武岩夯制而成,现今仍可窥见其当年选料的精良和工艺的高超。只是,为何空余昔日宫殿存在过的地面风景,地上的那些宫殿呢? 公元926年,另一支北方少数民族力量——契丹灭掉了这个传15世,历时229年的古渤海国。古籍上记载,当时契丹“得地五千里,兵数十万”。为使渤海人忘却故土,契丹还曾把龙泉府及寺庙等古都著名建筑都付之一炬……这见证着古渤海国昔日繁华,牡丹江畔的“小长安城”终于在历史沧桑中烟消云散,雨打风吹去…… 当年的那场焚烧,致使上京龙泉府地面上的东西几乎消失殆尽。但也有几处遗留的历史文物,比如那口历经千年的八宝琉璃井。 通往遗址的最深处,可看到远处矗立着一座古香古色的凉亭。凉亭之下,有一尊玄武岩石碑,上书“八宝琉璃井”。这口八宝琉璃井是一口八角形的古井,据说只供当时的王室享用。凉风中,萧瑟古朴的凉亭和面前的琉璃井,在苍凉的遗址中显得卓尔不群,甚至有些瑟瑟发抖。 偌大的龙泉府遗址中,留存最多的是历史的“留白”。这里并没有原地复原或是重建,空空旷旷的地方,时空变幻了一千余年,沉淀下的只有古朴和遗韵。新栽的鲜花和不远处的高树相映成趣。与苍莽悠远的历史相比,它们只是沧海之一粟,但也是这些“年轻”的生命,给古老的遗址带来了绿影掩映的勃勃生机。 也是唐朝时的一位诗人,只留下一首《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曾经望月凭吊:“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盛唐时的李白也写过类似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可惜此刻的遗址内不是寂静的月夜,只是清冷的阴雨天。没有月亮,只有这些千年以前的城墙,人生代代,共看繁华,也赏寂寥,古人今人若流水。渤海国这个曾经的东北最大的城市之一,隔离于喧嚣,沉淀千年,仍别有幽怀。而今,更添几分凭吊之情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