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位于瓦屋山脚下,全村土地90%以上为森林和竹林所覆盖。2009年,复兴村被评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当时荣获此殊荣的全国仅有26个村,我省仅此一个。 这里的青羌村民,世世代代保留着独特的风俗:头包青布帕,身着青色衣,古房山檐下悬着鱼符。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羌人祖先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以游牧为业。公元前384年,秦献公欲讨伐游牧民族,羌人为避祸进行大迁移,其中的一部分南迁入蜀,成为越西羌和广汉羌,他们是巴蜀羌人的祖先。 村子又何以取名“复兴”?据《洪雅县志》记载,2200年前,秦始皇灭楚国后,设置严道县(严道故城即今日复兴村的大田坝),将楚王之族全部迁徙于严道县,楚王后裔被押送至此后,他们入乡随俗,与当地青衣羌人和睦共处。 相传,楚人为了纪念楚王,他们将这里的河流命名为王河,将严道县的南大门命名为复兴门,意为怀念楚王,准备重新复出,“复兴”由此得名。 能歌善舞的楚人被押送到严道县,由于没有带楚曲,也没有带响器,他们就用铜块打造了几件响器,根据山水、动物之音和记忆中的楚曲编写乐谱,敲打、说唱心中亡国离家的忧伤,并引起当地青衣羌人的共鸣。 青羌民俗和楚人后裔文化结合,形成了该村独特的“羌风楚韵”。2006年,该村的“复兴响器耍锣鼓”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借着生态和文化的优势,复兴村旅游发展态势迅猛,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避暑度假。为了让游客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能歌善舞的村民加入了青羌文艺队,为游客免费表演各种传统节目。目前,村里的青羌民俗博物馆也在建设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