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回看罗平县近年来的扶贫攻坚工作,记者发现,通过罗平县委、县政府多年矢志不渝的努力,贫困面、贫困人口逐年梯次下降,农民增收渠道和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罗平县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680个扶贫攻坚片区县之一,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扶贫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探索精扶贫、深扶贫、真扶贫、大扶贫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县扶贫办副主任赵江介绍,通过多年努力,各种扶贫项目惠及42.7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81.5%,贫困乡镇从8个减少到3个,贫困行政村从98个减少到24个,贫困人口从18.8万人减少到3.3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3.1%下降为6.15%;农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4413元提高到2014年的9964元。 整合资金 筑牢发展基石 深秋时节,记者到罗平阿岗镇革宜、大水井乡革来等村寨采访时看到,田野里的丰收喜悦、村落间硬化的道路,以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楼,构成了一幅田园乡村百姓的幸福和谐画卷。 “罗平农村、农业、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江介绍,在扶贫攻坚战略的驱动下,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通过整合资金、定点挂钩、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有力措施,筑牢了发展基石,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结合罗平全县贫困人口小分散、大集中的特点,实行整乡整村推进和山区连片综合开发,以贫困面较大的乡镇、村为主战场,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综合开发、合力攻坚。共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9.8亿元,分期分批对3个乡镇17个贫困行政村实施了“整乡整村推进”工程,123个贫困行政村实施了“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程、山区连片综合扶贫开发、国家级重点行政村项目、“三村四化”工程、小康示范村建设,420个贫困自然村实施了省级整村推进重点村、深度贫困自然村项目,20个丧失安居条件的自然村实施了易地搬迁项目,创建5个民族团结示范村、两个散居民族示范村和1个民族特色村,1.3万多户贫困户实施了安居(危改)工程。 完善机制 开创扶贫新路 近年来,罗平县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搞好规划、加大投入。全县新修县、乡、村公路1164.3公里,硬化村内道路500多万平方米,到2015年可实现乡镇100%通沥青(水泥)路、行政村100%通畅硬化、自然村100%通达、安保工程覆盖率达78%、71%以上自然村通客运班车;新建“五小”水利工程1.35万件,解决了2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55万亩;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2288.3公里,安装变压器686台,完成661个自然村电网改造任务,新建移动通信基站600余个。 坚持扶贫开发与发展产业深度融合,走特色产业扶贫开发新路,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采取“稳传统、增数量、瞄市场、挖潜力”方法,推动贫困村结合各地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以烤烟、小黄姜、红高粱、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水果、经济林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罗平黄山羊、肉牛、高原生态鱼和生态鹅养殖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在贫困地区发展了特色经济作物145.1万亩、经济林果19.5万亩,养殖大牲畜16.8万头,建成特色种植养殖基地200多个,夯实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 完善产业化发展机制,建立一头连着产业、企业,一头连着贫困户的利益链条。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高原特色农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扶持发展了万兴隆生物科技、君和酒业、新海丰水产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养殖专业大户639 个(户),引导100个扶贫重点村流转土地,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1亿元,10万余农户参与到各产业化项目、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之中,享受了产业化、标准化、合作组织带来便利和利益。 与此同时,罗平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风情,把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启动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以主要景区为纽带,以农业观光旅游为突破,以温泉休闲旅游为亮点,引进投资10.6亿元的长源温泉、投资9.8亿元的旅游工艺文化城等一批旅游项目落户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建成鲁布革乡和发达村、腊者村等一批独特的旅游风格小镇(村),发展上规模民族工艺品和地方土特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90余家,带动贫困农户发展星级农家乐、家庭公寓等130余家,年收入1200余万元,贫困山区农民实现就地创业致富。 精准扶贫 改善百姓生活 在深秋的绵绵细雨中,从罗平县城西北部阿岗镇出发,经过近20公里蜿蜒盘旋的山路,便抵达阿岗镇革宜村委会。田坝里低垂的稻谷蕴涵着丰收,村庄内不停的鸡鸣犬吠和冉冉上升的炊烟给这个村庄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此时恰逢周五“乡街子”,人流穿梭不息,各种生态土特产品被摊主摆上摊位,尽情地展示着“乡村味道”。 “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革宜村真是一天一个样,3年实现了大变样。”革宜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罗斌向记者介绍,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920户3486人,其中农业人口3175人。三年前,所有村组都存在 “脏、乱、差”的问题,农民发展意识淡薄,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2012年,曲靖市委宣传部将挂钩扶贫点选择在了革宜村,由此拉开了革宜村的蝶变帷幕。 “挂钩扶贫革宜村,在整个整村推进过程中,市委宣传部投入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真抓实干,这是老百姓的总体感觉。”罗斌说,通过协调项目、整合资金,3年时间,先后实施20余个项目、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修了村道、建了卫生室、改善了学校,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春节前,我们就可以搬进新房了。” 走进革宜村俄歹冲村民小组,55岁的查永保大叔正在忙碌着装修他的三层洋楼,他告诉记者,新房是按照城里人建造别墅的图纸和风格设计的,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 ,等全部装修完毕,估计要40余万。他笑呵呵地说:“我们现在的水、电、路都很好,自己再把房子建设漂亮一些,我们的生活就和城里人一样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