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桂林:家在青山绿水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环境报 梁雅丽 昌苗苗 参加讨论

    
    桂林市恭城县红岩村村民盖起了漂亮的别墅。
    
    环境综合整治后桂林市阳朔县水厄底村村貌。
    
    环境综合整治前的村貌。
    
    整治后的南宁市忠良屯美景。
    
    依山傍水的凌云县浩坤村。
    
    荷塘新城——平南县黄屋屯。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沿海、沿边、沿江,历史悠久,生态优美。这里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花长开,人长寿。
    2011年4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将广西列入第二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从2011年至2013年,开展为期3年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
    2013年 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计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集中推进,达到“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宽裕、服务保障有力、乡村和谐幸福”的目标。
    借助于这两次历史机遇,广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2011~2015年,共投入15.13亿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其中,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7.65亿元,自治区及地方配套7.48亿元,中央与地方资金配套比例远超西部省区1∶0.5要求。先后创建了2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1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和810个自治区级生态村。
    自治区还新增城镇垃圾处理场(厂)7座,新增乡镇垃圾中转站520座,建成小型乡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8.6万套;新建村屯污水处理设施1600多套;新增村屯绿化面积8万多亩;完成建制村沥青(水泥)路1709.8公里。94.3%的自然村屯(17.2万个)制定了清洁乡村村规民约,76.8%的自然村屯(13.97万个)建立了保洁员队伍,保洁员达17.74万人,逐步建立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经过全区上下各级干部群众不懈的努力,广西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国家领导在广西调研时,对广西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农村整治 为民办实事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并将其列入“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部署,每年都纳入为民办实事重点任务之一,实行党政工作绩效考评。成立由自治区环保厅、财政厅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指导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开展。
    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广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广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指南》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专家组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难题,并将整治项目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多次派出联合督察组赴各地督察,此外,还举办了多期技术培训班,先后培训了乡镇干部和基层环保人员1000多人次,有效地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为深入持久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3年,自治区成立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书记、主席、副书记等7名省级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副书记主持常务工作,47个部门参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牵头组建,全区各地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
    自治区四套班子领导分片包干,各挂点联系1个市,自治区各厅局挂点联系一个县,市、县四套班子和部门领导分别挂点县、乡(镇)、村,全区抽调8万多名干部组成的2.4万支工作队,进驻全区所有的建制村,每个建制村都有工作队挂点进驻,更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开展。
    重点整治 打造四大重点示范区域
    3年来,广西严格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要求,同时根据广西各地民族民俗多样,地质地貌复杂,各地发展差异较大等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基本思路,探索符合广西实际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之路。
    根据实际情况,广西在漓江流域、桂东南西江流域、桂中红水河流域和北部湾沿海地区等4个重点示范区域内,开展了侧重点各不相同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推广处理技术、模式时,注重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展开探索。在区域上,以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为重点区域,突出沿江、沿河、沿路环境治理;在模式上,推广生物治理、微动力、有动力、无动力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池塘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选择“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针对不同区域,有侧重地推进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低成本、易维护、管长远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新路子。
    漓江流域山水甲天下,各国游客纷至沓来,为维护好秀丽山水,广西沿188公里的漓江两岸建设了500多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以及人工湿地等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较好地解决旅游污染问题,成功打造了阳朔遇龙河生态乡村建设示范带,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休闲旅游。
    在阳朔,遇龙河素有“小漓江”之称,也是阳朔山水的精华所在。对大多数游客来说,到阳朔游遇龙河是必选项目,但近年来,随着遇龙河景区游客的不断增多,以及游客多元化、高品位的旅游需求,给遇龙河景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阳朔县自2014年12月起,对遇龙河沿线自然村进行生态型升级改造,倾力打造带有国际化和乡土气息的遇龙河“生态会客厅”。遇龙河示范区建设涉及白沙、阳朔、高田3个乡镇8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5万多人口,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建设内容包括村屯绿化、道路硬化、水源净化、田园景观建设、房屋立面改造、违法用地与违法建筑整治、沿遇龙河步道建设、联网道路硬化、码头改造等。同时,示范区建设将实现遇龙河流域村屯六个100%的目标,即两岸村屯的饮水净化率、道路硬化率、村庄绿化率、村屯亮化率、房屋整治率、污水处理率达100%。
    “遇龙河示范区建设在设计方面,着力还原乡村原有元素。”阳朔县乡村办负责人还告诉笔者,示范区内的村道修建提倡使用青石、砖片、鹅卵石等乡土材质进行硬化。立面改造体现小青瓦、白粉墙、坡屋面、花格窗等桂北民居风格。
    村屯中的废弃房屋全部拆去植上新绿,动员群众在空地和庭院发展果疏农家园,辅以竹篱笆小木栏,营造微田园和乡土气息。对一些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修旧如旧地开发了如秘密花园、格格树酒店等涉外农家乐。目前,在示范区第一、二期工程建设中,已形成连片2000亩的四季观赏花园,村庄绿化达4万平方米,村道硬化达4万平方米,沟渠硬化达1.2万平方米,修建观光步道6.2公里,扩建联网公路7.5公里,实施立面改造1487户,拆除危旧房419户,修建了一批村级文化广场、码头、生态停车场等。遇龙河生态乡村示范区建设,不仅助力了遇龙河国家5A级景区创建,也令遇龙河沿河村屯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畜禽养殖较为集中的桂东南西江流域,以沼气为纽带,大力推广高架网床养殖、养猪——沼气——发电——养鱼(果)、种养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综合利用养殖粪污,发展循环经济。全区共建设沼气池406万座,沼气入户率达51%,连续10年全国第一,较好地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我们这里无污水无废水,都能循环利用。”在陆川县良田镇文官村,陆川县英平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英平介绍说,公司的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已形成了猪、沼气、湿地、鱼塘、种植、生物肥料多种综合利用模式,养殖废物实现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玉林市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示范养殖场(基地)建设要求,积极指导养殖企业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
    在糖业基地集中的桂中红水河流域,启动了百万亩蔗区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试点,年回收处理农药废弃包装袋77万余个,减少1100余公斤残留农药,有效净化了蔗区环境,是我国农村环境整治的新亮点,得到环境保护部的肯定。在开展“清洁田园”活动中,全区共清捡田园面积5827.5万亩,清捡田园废弃物4320.6吨。
    在北部湾沿海地区部分山村乡镇,建设了1809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了村落分散、不易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难题,也避免了项目建成后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极大地推动当地示范工作的开展。
    连片整治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广西各地在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时,注重以生态型农业产业为切入点,将农村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生态养殖等产业相结合,既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又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
    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推动下,全区新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8个,新增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单位17个,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110家。2014年,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到74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275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43.5%和45%。实现了环境改善、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良性互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有机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南宁市邕江北岸,有一个叫忠良屯的村子,过去农村基础条件差,道路泥泞不堪,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生活。
    从2013年起,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工作在忠良屯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污水治理、垃圾收集、道路硬化、村容美化等系列工作,使昔日的小乡村蜕变成为市民休闲旅游景点。根据作家陆地的小说《美丽的南方》,忠良屯有了个新名字——“美丽南方”。
    如今,在“美丽南方”,大片的玫瑰花让市民闻香而来,小桥流水下的休闲宁静,青山绿水中的乡村怡情……每年吸引着上百万游客踏步而来。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桂林市恭城县红岩村按照“三位一体”模式,因地制宜规模种植月柿5000多亩,在全县率先推行月柿标准化种植,开发出脆柿、柿饼等系列产品增收致富。红岩村充分发挥品瑶乡月柿、赏柿园风光、喝恭城油茶、住生态家园特色优势,走农旅结合的路子,依托万亩月柿园,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月柿节,推动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向“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模式的提升。目前,已建成独具特色的花园式小别墅68栋,其中配套客房300多间,开办农家乐餐馆50多家,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村。自2003年首届月柿节以来,红岩村共接待游客25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均已超过两万元,旅游收入大大超过农业收入,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村庄名片、全国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美誉。
    玉林是广西农业大市。玉林市玉东新区抓住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建设集景观、旅游、休闲、环保为一体的五彩田园示范项目。
    如今,在美丽的五彩田园里,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10个村生活垃圾全部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已建成休闲自行车绿道、高科技农业展示馆、樱花园、荷之源、荷塘月色等乡村旅游项目,成为美丽乡村的典范。
    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内里庄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采用“污水处理设施+景观”模式,对人畜混居、垃圾堆放问题进行了全面解决。同时通过日处理规模2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水系湖景打造,彻底改变了内里庄原来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状况,全庄137栋建筑都进行了风貌改造,建成了景观桥、水雾喷泉、停车场等设施,成为全区生态乡村的典范。
    周末,沿着沥青路进入内里庄,迎接来访者的是一阵阵欢快的音乐和欢乐湖里的水雾喷泉呈现出的种种造型。欢乐湖上还有湖心小岛、景观桥,湖边铺有大理石人行道,老人、小孩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追逐嬉戏,孩童的欢笑打闹声和盛开摇曳的油菜花构成了一幅和谐喜乐的美景。
    在掀起农村环境整治活动高潮中,广西始终把宣传作为动员群众、推广经验、形成热点、督促工作的重要手段,媒体宣传、工作队入户、“小手牵大手”、山歌和漫画等多措并举,使活动的重要意义、内容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西环保厅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200多幅环保宣传壁画作品,并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屯绘制了一批环保壁画,这些通俗易懂的壁画,成为村庄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广西农村环境整治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一幅美丽壮乡的新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在百里画廊的漓江,在千里奔流的西江,在大石山区的红水河,在风生水起的北部湾等重点流域和区域,一个个乡村改变了面貌,绽放出新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