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壮寨马碧村村民 中国网 魏博 摄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记者魏博)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仍有4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彩云之南小康路上,总书记关心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如何摆脱贫困? 8月21日至26日,记者随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行采访团深入云南丘北、广南、富宁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以及弥勒市等少数民族地区,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感受乡村旅游发展的蓬勃活力。 可邑小镇森林酒店 中国网 魏博 摄 “世外桃源”接入互联网 在弥勒市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起点,闻名遐迩的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可邑小镇,一座座乡景别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山间。这世外桃源一般的森林酒店,吸引了很多游客不远千里前来度假。 “旅游兴镇”这一战略定位,不仅使可邑小镇成为3A级国家风景区,民族生态旅游的成功典范,而且全村193农户757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新区已有10余幢新建房以出租或自营的形式经营乡村别墅酒店,可实现每幢房年纯盈利4万余元;利用民房条件,全村开发经营8家乡村特色农家乐,每逢节假日,游客食客络绎不绝,每年为农户增加5万至10万元收入。 可邑小镇文化墙 中国网 魏博 摄 “国家扶持村淘,回家创业趁早”、“时代不停在发展,不学就贫穷落后”、“你淘了吗?”漫步在可邑小镇,除了优雅的彝族建筑,吸引游客的,还有文化墙上的这些标语,这是弥勒市农村电商淘宝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座有着360年历史沉淀的彝族村寨带来了无限生机。 一家叫“默默吧”的酒吧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进酒吧,穿过精致的小院是客栈。店主是90后女孩,名叫关希,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创业,“房子是租的,装修了一下,保留了村里原来的风格。创业资金一部分靠贷款,一部分与别人合作。”关希告诉记者,她的客栈在寒暑假和周末的时候,入住率可以达到80%,部分来自网络预订,房间房价从100多到200多元不等。 在“默默吧”,游客还能来品尝特色的彝族阿细美食,把具有浓郁阿细特色用原始材料制作的礼物,如手链、布偶、木质铅笔带回家。关希的客栈还解决了五位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里很有发展潜力。”关希充满信心地说。 普者黑风景区 中国网 魏博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丰富的生态资源都是民族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筑牢生态之基。 船从荷间过,人在画中游。普者黑,这里具有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拥有岩溶湿地的独特景致。在旖旎多姿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因地质构造特殊,普者黑能储存水,而这就形成了景区内54个湖泊相连贯通,83个溶洞千姿百态,312座孤峰星罗棋布的别样风景。 然而,再美的风光也抵不住贫困潦倒的生活,过去普者黑景区仙人洞村的彝族撒尼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吃不饱穿不暖,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直到2004年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陆续回家创业。 据仙人洞村村长范成元回忆,“1993年以前人均收入只有300元,靠旅游发展,现在我们这里人均收入翻了100倍,达到了3万元。” 事实上,普者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作为带动村民改建旧居,投身旅游事业的村长,范成元把自己原来的房子改成了一家客栈,这里可以饮茶、观湖、住宿,为游客卸下疲惫的同时也为范成元种了一棵“发财树”。家家户户看到了机遇,90%的村民都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景区经营客栈,纷纷改老旧民房为民族风情浓郁的客栈,依托旅游,致富之路走得非常顺畅,“发财树”的种子遍布仙人洞村每一个农家院落。 今年上半年,丘北县就已接待游客139.3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亿元。如今,云桂高铁已经进入最后的建设收尾阶段,预计今年年底通车,而普者黑也即将迈进高铁时代。 马碧村 中国网 魏博 摄 守望幸福的千年壮寨 崇山峻岭、交通不便,是致贫原因,却也成就了自然生态旅游的特色。马碧村,一个被秀峰环拥、深藏在谷底的千年壮寨,因交通不便,进村的路没有硬化,仍是土路,其景观风貌鲜为人知。记者进入这个民族村寨时,费了一番周折。 这是一个住在“古董”里的村寨,隶属云南省广南县者兔乡,全村共有133户,683人,全部为壮族。民居以杆栏式吊脚楼为主,部分民居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杆栏民居因地形坡度而显得错落有致,且大部分民居都有100余年历史。整个村庄以居住区为中心,周边绿树成荫,果树成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一幅壮族人民千百年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具有保护和开发乡村体验旅游的巨大潜力。 马碧村的村民们民风淳朴,个个能歌善舞,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如民族服饰的穿戴、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制作、祭龙和花街节日保持、婚嫁的习俗延续、爱好山歌等都保持的非常好。得知记者团的到来,村民们都兴奋不已,用最美味的食品和最热情的舞蹈表达他们的心情。 “其实,我们很渴望被外界了解,得知你们到来,村民们很紧张,担心下雨,你们进不来。”村民钱开云说。这位漂亮的壮族女孩是村里仅有的几位大学生之一,大学毕业后,她留恋家乡,回乡工作。钱开云告诉记者,因村里旅游业还未发展起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而留在村里的人,则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马碧村还有十几户贫困户,为确保在2017年实现全脱贫,以及让传统民居得到很好的保护,者兔乡政府引导马碧等四个村寨组建成立了千年年壮寨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民居入股、签订保护承诺书等方式建立“利益捆绑机制”,形成保护传统村落的强大合力。 “明年政府将对我们的道路进行硬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家的收入也能增加。” 谈及未来的美好生活,钱开云很期待。 记者手记:心醉高原美,活力彩云南。走访期间,“幸福写在脸上”,是记者对少数民族乡亲们生活现状的最深切感受。尽管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依然保持着古朴的民风。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红土地的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永远没变。正如范成元所说,“不再留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是一种悲哀。我们要坚守在这里,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留住我们的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