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黔三省区都有着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古朴悠远的历史文化、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国土面积之和占全国的8%、人口总数占全国的9%。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占到了全国的39%,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精湛。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不仅可以增强三省区旅游业的发展动力、突出三省区旅游业的特色,而且有利于带动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把中国滇桂黔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成面向国内外、具有全国影响力、带动区域发展的民族文化旅游片区,建议在七个方面“先行示范”: 一是在践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先行示范。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为魂、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旅游发展与人的物质文化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与自然生态相和谐。要瞄准主要游客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继续挖掘民族文化的旅游发展潜力,将民族文化旅游与自然景观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开发新业态,提高旅游过程的独特性、体验性和功能性,更好地满足各类型游客的需求。要注重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带动效应,积极探索当地群众、集体经济参与到旅游开发中的有效途径,使旅游开发带动一方群众走向富裕。 二是在建立旅游区域合作共享机制上先行示范。联手构筑跨区域旅游经济圈,打破行政区划和小区域疆界,主动消除交通、市场及制度之间的差异带来的问题,积极加强三省区各州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实现跨区域信息互动与合作。开放三省区旅游客运市场,加快省际交通网络的建设步伐,逐步取消地区间的旅游壁垒和进入障碍,打造共同的市场推广和促销平台。实现人才共享,加快有利于形成人才互通互用、合作共赢的格局。合作开拓东南亚、南亚、港澳台等地区旅游市场,协作解决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在各省区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在推进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的供给侧改革上先行示范。进一步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产业在更高水平上的供需平衡。要以规划为龙头,加快构建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将旅游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等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推进“多规合一”。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紧密结合,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互联网、科技、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产业的全域辐射带动。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供三省区其他地方借鉴。 四是在加大跨境旅游合作上先行示范。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国际旅游合作,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旅游产品开发、客源互送、投资合作、品牌打造、管理合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助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国际合作机制,推动联合开发跨国精品线路,切实加强同缅甸、老挝、越南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的跨境旅游合作,争取国家支持,努力将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成为滇桂黔三省区旅游业的产业集聚区和辐射区。 五是在发展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上先行示范。按照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要求,积极打造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努力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上走在前、带好头。要推动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探索企业+社区(村委会)+个人的旅游经营合作模式,使集体资产切实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中,使群众在旅游开发中获益。要防止大拆大建和以旅游开发为名圈占土地搞房地产开发的倾向,坚决禁止对村庄原有机理和整体风貌的破坏性开发,使旅游扶贫开发始终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促进。 六是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先行示范。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执法机制,推广在旅游热点州市和旅游重点县市设立旅游警察队伍和旅游市场监管机构的经验,强化市场监管。要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推广使用团队电子名单表、电子合同和电子行程单,用信息化手段、开放化平台,实现对旅游重点环节的全方位、全覆盖监管。加强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依托旅游大数据,推动旅游市场的“精准整治”。 七是在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上先行示范。引导和激发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觉,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鼓励年轻一代积极投身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事业。政府需对旅游开发进行正面引导、总体规划设计、制定完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法规制度体系,对破坏性开发、歪曲民族文化真实性等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和整治,以保证文化开发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