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了重庆彭水县,采访团将前往黄学珍故居、红军街、阿依河勃希采摘体验园、红军渡、善感乡、善感乡猕猴桃种植基地等地,寻访红军故事,感受当地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 重庆彭水县南渡沱红军渡口遗址 刘和平摄 重走红军来时路 领悟一张纸条的精神 红军渡位于彭水县乌江东岸卧佛岩下,始称南渡沱。1934年5月10日,红三军攻占彭水后,在贺龙、关向应带领下由此渡江,转战贵州,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1974年5月,乌江大桥建成后,南渡沱渡口成为永远的历史。彭水人民为纪念红军,将南渡沱渡口更名为“红军渡”。 重庆彭水县红军渡广场 刘和平摄 红军渡江雕塑采用写实、写意、装饰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贺龙率领红三军将士渡过乌江的情景。在红军渡口遗址不远处是红军渡广场,这一广场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的重点民心工程之一,现在,这里已经是一个集休闲、教育、观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广场。 什么是长征精神?在老百姓看来,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多么深奥的道理,有时候只是一句话或一个动作...... 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黄学珍三合院)刘和平摄 1934年,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冒雨攻打彭水县城,在重庆彭水县黄家镇先锋村黄学珍家休整,临走时留下6斤黄豆作为补偿,并在他家门上留下字条“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黄学珍回来后感动不已,特意买了门神画贴在字条上保存,并在解放后上交给国家军事博物馆。 2016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黄家镇地处摩围山与阿依河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旅游文化,是两大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为帮助村子发展红色旅游脱贫致富,黄学珍的后人黄家镇慷慨捐出了那栋保存字条的房屋,彭水县以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黄学珍三合院)为基础,以红军街为衔接,弘扬革命传统,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红三军留宿修整后留下的纸条,屋主至今保存 刘和平摄 探索发展模式百姓走上致富路 聚焦精准扶贫和长征沿线新变化。不怕苦、脚踏实地、团结一心脱贫致富,是长征精神的传承,对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进的重庆而言、对投身于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等改革发展前线的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长征精神具有非凡的意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攻坚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当地的老百姓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扶贫这件事情上也是一个道理,政策、思路、方法、团结等都是重要因素。 彭水县的勃希采摘体验园是以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的观光休闲农业,依托辖区旅游资源,抓特色促农业发展,现在,勃希采摘体验园已然成为当地农民返乡就业、增收致富的“菜园子”。2015年实现经济效益20万元,2016年实现经济效益60万元,预计2017年将实现经济效益100万元。同时也带动周边50余家农户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原地务工等方式,农户最高年增收近2万元,户均年增收近6000元。 彭水县善感优质红心猕猴桃 此外,在海拔为670米的位于彭水善感乡桂花村、农纲村的善感优质红心猕猴桃基地,彭水县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适生条件,采取“实施公司 农户 合作社 基地新型联合体”的模式种植优质红心猕猴桃。郑登奎和张正容夫妇是当地村民,以前他们自家种些玉米大豆,一年的纯收入也就3000多元,加入合作社后,夫妇俩在合作社打工,两人月工资就有5000多元,每年还能收近千元的土地租金,家庭收入可谓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据了解,桂花村、农纲村现有猕猴桃种植规模560亩,为当地老百姓致富打上了重要的一分。 如今,善感的老百姓感受到了猕猴桃产业的甜头,他们对猕猴桃有着越来越多的美好愿景。善感乡党委书记崔明伟说,未来将打造万亩猕猴桃基地及深加工、观光农业综合产业群体,扩大种植面积至10000亩,并进行品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培训,还将修建猕猴桃专用包装厂,引进猕猴桃专用分选线,同时要建深加工工厂和冷藏保鲜库。 彭水县的勃希采摘体验园 刘和平摄 “六个着力”纵深推进脱贫攻坚 区域性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拦路虎”、最突出的“短板”。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急迫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严肃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彭水县地处重庆市东南部,是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的重要板块、全市7个革命老区和贫困程度最深的4个县之一。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作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拖全市后腿、不影响全国大局”的庄严承诺,制定了2017年“越线、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 着力“改穷业”,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着力“换穷貌”,深入实施设施扶贫;着力“斩穷根”,深入实施教育扶贫;着力“防穷病”,深入实施医疗扶贫;着力“挪穷窝”,深入实施搬迁扶贫;着力“扶穷亲”,深入实施社会扶贫,彭水县纵深推进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