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重点项目留住美丽乡愁 “建设武陵山苗绣基地,就是想把苗绣这一优秀民族传统工艺传承下来,留住苗族的文化记忆。”只要是与苗绣有关的话题,不善言辞的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丽萍,都能跟人说上很久。 石丽萍的公司2015年产值达到1亿元,带动3000余名苗族绣娘参与,平均每户年收入3.5万元。公司开发的花鼓、鸽子花、梵净山风光、鱼龙图腾、生活习俗、民间故事六大系列220个品种苗绣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地,出口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 2013年,以该公司为主体的武陵山苗绣基地正式上马,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苗族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培训基地、苗绣精品开发示范基地、商品展示贸易中心和综合加工包装基地等。目前,“松桃苗绣生产性保护基地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 “武陵山苗绣基地”只是松桃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投资上亿元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还有县文体中心项目等。 注重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英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设计)编制和上报和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签订、技术交底等工作;何家坝巷六处文物修缮工程已动工;九龙湖苗人古城一期项目已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路风雨桥已完成保护性修缮;云落屯丹霞公园保护性修缮工作已启动…… “存得了历史,记得住乡愁。”县文体广电局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文化重点工程的打造,把“四月八”“六月六”等节庆品牌和民间绝技绝艺搬到场地里去,让文化找到载体,让载体充满文化。 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建立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后,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已申报贵州省第一批贫困地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寨英镇焦溪村村主任杨通礼兴奋地说。 焦溪村近6000人。近年来,村里建起了贵妃鸡养殖场、成都麻羊养殖场和大棚蔬菜基地,物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但文化生活却很单调。今年该村顺利进入了第一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名单。 松桃2016年申报贫困地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项目共有10个,采取上级给拨款9万、地方财政匹配7万的方式,主要建设项目为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简易戏台、宣传栏及配备文化广播体育器材等,可惠及当地群众37300人。 文化惠民工程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2016年,该县还争取到省体育局乡镇级农民体育工程1个、村级农民体育工程16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个。这些工程与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紧密结合,加上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充分利用县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功能和开放平台,不断更新开放项目和内容,实行全天免费开放。半年来,两馆共接待群众36200余人次,提供器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咨询辅导1480余人次,流通书刊29580册,免费办理读者借阅证230个。 文化旅游产业助推苗乡腾飞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招商启动了苗王城、潜龙洞旅游开发,带动了民族民间绝技、演艺和文化传媒公司的繁荣。松桃籍绝技大师龙光清正在与苗王城公司洽谈,拟入驻苗王城组建绝技艺术公司;松桃新势力文化传媒公司已注册另一子公司新势力演艺公司;九黎黛苗族手工艺品公司注册成功并开始营运;正在筹建的九黎文化传媒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 2013年开始在县城打造的文化产业一条街,目前入驻的企业既有苗族银饰、苗绣等民族传统工艺制作,也有苗家八大碗等本土著名餐饮企业。该县出台文化企业奖补政策,2015年奖补35户经营者32.25万元。今年上半年,“松桃苗绣”品牌和“松桃苗绣基地”分别申报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和省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县文产办等相关部门还尽力帮助梵净山苗绣公司、“苗家八大碗”等企业向银行办理“文企贷”等。 目前,该县已有文化企业61家、文化社团8家、文化个体户231家。市民不仅可以在天一、环球国际等影院同步看到最新电影,而且可以在家中欣赏到高清卫视节目,也可到大型网吧享受网上冲浪的快乐。 核心提示 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尤其是苗族文化缤纷多彩,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绝技绝艺之乡”“中国民间绝技绝艺研究基地”“贵州省花鼓艺术之乡”等诸多文化品牌。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大投入带动大项目,支持鼓励文艺人才创作精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百姓文化需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有音乐2件、美术6件、书法5件、摄影30件、文学1件、舞蹈4件等作品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中获奖,其中《苗鼓声声》《松江迎宾舞曲》分别荣获全国性舞蹈大赛“金奖”“铜奖”。2015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6亿元,占GDP比重的3.34%,文化企业数增速为15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