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文物大师?修文物的? 张兴和小詹他们只是工作在一线的青年文物修复师的缩影。近年来,在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和博物馆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学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机制也在不断趋于完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马菁毓表示,在各省级博物馆,甚至一些地市的博物馆中,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占有很大比例,他们专业基础更扎实,对文物修复工作满怀敬畏之心,可以脚踏实地地工作。 文物修复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材料学、美术、化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现在行业内汇聚了各类学科背景的人才。康梦楠在进入该领域之前已经在一家游戏公司工作了近两年。本科学习美术的她,具有很好的手绘功底,毕业后就应聘进入游戏公司从事游戏界面的设计工作。 互联网行业的快节奏发展,让这个小姑娘感到有些茫然,她终于在两年后放弃了现有的待遇,重新拿起课本继续读书。在征求导师意见之后,她决定充分利用自己美术生和电脑绘图的功底,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主攻文物计算机虚拟修复。在她的观念中,和文物打交道总会让自己的身心得以沉淀下来。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也是大多数年轻人选择文物修复工作的初衷,虽然在工作后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这些都无法抵消文物给自身所带来的安心和满足感。小詹说:“修瓷器是会上瘾的,我可能会中午不吃饭不休息连着做。” 这些青年修复师保留着对文物最初的敬畏和新鲜感。文物在博物馆展厅中陈列只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中间一环,对陈列文物保存环境及病害情况的实时监控还在不断进行着。张兴说她带闺蜜参观博物馆时,会特意向她们介绍哪一件是自己修过的,当时曾用了哪种工艺,同时也会留意文物的“健康”状况,言谈之中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她说今年在琅琊山醉翁亭清洗古碑的时候,正巧赶上当地一所高中高三学生的户外素质拓展,一群学生挤在警戒线外叽叽喳喳地讨论不停。考古专家、文物大师、修文物的、实习生……这些学生不一定都能准确说出张兴他们的职业,但张兴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对这份工作的尊重和好奇。“我竟然听到一个小姑娘低声对同行的小伙伴说,她以后也要学这个”。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越来越多人知道了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这个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条件为文物修复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并尝试从事相关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