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这些真不是假的成语(小编一个都没见过...)
成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 今天要出场的这些成语厉害了。它们虽然可能不为人知,却个个画风辣眼,故事奇葩……
这个成语乍一听就很“惨”很“绿”,莫非…是用来形容某个卖炊饼的少年? 大家要是这么想可就不对了! 这里的“惨”,通“黪”,指色彩暗淡。惨绿,浅绿,指服色,并不悲惨,如同现在的很酷,也并无残酷之意。 “惨绿少年”本意是指穿着淡绿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着讲究的少年。 “惨绿少年”出自张固《幽闲鼓吹》,它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唐代宰相刘晏的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潘炎,生了儿子户部侍郎潘孟阳。一日儿子请了同僚们回家吃饭,母亲便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这些少年。看完了,说都不是好货色,独独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原来是补阙杜黄裳。潘夫人感叹,"此人器宇不凡,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名相。" 这个惨绿少年杜黄裳果然争气,后来荣登宰甫,"以法度整顿诸侯",在不长时间内即讨平西川、夏绥诸处叛乱,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兴,而唐宪宗都说全是杜相的功劳。 所以惨绿少年一词更是指虽身份低微,无华服荣身,但气质谈吐风度自是不俗,就像说美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一样的人才。 例句:那群惨绿少年,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蹇人,不是指一个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个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样,充满美好的浪漫主义色彩吗? 但好像不是哦,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五行志一》,故事是这样的: 西汉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有个叫隗嚣的跛脚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称帝,可惜后来屯据陕甘一带,却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了。 在他称帝前,天水一带流传着一首童谣:“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这首童谣讽刺隗嚣,你一个跛脚汉,口口声声“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没有人了。 此后,“蹇人上天”被人们用来比喻不可能之事。 没想到啊!“蹇人上天”还真的和“你咋不上天”这句流行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为拯救生灵,不惜这条老命,卖油翁,岂学蹇人升天而贪荣利者乎?
什么?博士买驴?是想吃火烧了吗?那就去买啊? 博士,是古时官名,博士确实去买驴了,但这并不是这个成语要表达的意思… 这个成语出自大名鼎鼎的《颜氏家训》: 说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头。双方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马上答应,当即写了满满三张纸。卖驴的不认字,博士就念给他听,过路人都围上来听。 过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凭据。卖驴的听后,不理解地问他说:"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其实,只要写上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子,收了你多少钱,也就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
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后众人们便用“博士买驴”来形容写文章或讲话不得要领,虽然写了一大篇,说了一大堆,却都离题很远就叫"博士买驴",或叫"三纸无驴",也就是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例句:写文章不能学博士买驴,不得要领。
冬日才可爱?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实,之所以“冬日可爱”那是有来历的,据《左传》记载: 晋襄公死后,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婴儿,他母亲就找大臣赵盾论理。赵盾担心秦国会出兵干预,结果还是引发两国战争。 赵盾独断专行引起大夫贾季的不满。狄国侵犯鲁国,赵盾便叫贾季去责问酆舒。 酆舒便吐槽赵盾道:“赵盾他爹是冬日之日,这小子是夏日之日。”
由于这个槽吐得比较含蓄,后来杜预注解《左传》时在此处补充道:“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让赵盾受到了二次伤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爱”后来渐渐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例句:中国的古人不是说过吗?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有句话说得好,当TA爱你的时候,你随意一句话都是宝;TA不爱你的时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余桃啖君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讲的就是卫灵公和弥子瑕的故事: 说当时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 弥子瑕还很受卫灵公宠爱。 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 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卫灵公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又一次, 弥子瑕陪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卫灵公笑着说:“ 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
等过了几年后, 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宠爱,一次无意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脱口而出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 该当何罪?” 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卫灵公不喜欢他了… 所以后世便用“余桃啖君”来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例句:他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且又余桃啖君,我想你离开他!
八公?为什么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东晋时期,前秦苻坚野心勃勃仗着兵多企图灭了东晋,却被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 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 乱战中,苻坚登上城墙,看见晋君阵容整齐已然有些畏惧。后晋军设计围攻秦军,秦军大败,损失惨重,余部四散而逃。 忙于奔命的秦军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可谓是吓破了胆~ 所以后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个人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例句:这事让我有八公草木的余悸。
这个成语,讲的是“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创造者是我们的大文学家韩愈先生,下面咱们说说韩愈先生的创作感言: 韩愈有个儿子叫韩符,打小就不爱读书!于是,大文学家兼诗人的老爹就写了一首诗劝勉儿子: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韩愈《符读书城南》 这首诗意思很简单,就说两家都有儿子,长大后一个成为了人中龙凤,一个却是和猪一样依旧好吃懒做。 但这首诗的潜在意思是,儿子啊,你爹我是“龙”,你的哥哥们也是“龙”,可你怎么却像头猪呢?还不赶紧学习,不然一辈子就都是“猪”了 韩符也被老爹这首诗给吓到了,从此开始发奋读书。 所以后世便用一龙一猪来比喻同一个起跑线的两人,高下却判别极大。 例句:他家有两个孩子,哥哥很优秀,弟弟却笨的很,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一龙一猪啊~
据传,张飞与马超曾有一段经典对话: 张飞:“人马并驰,疾而速……”(人和马一同飞驰,那速度很快) 马超:“若人无能,良驹何用?”(假如我自己本人无用,那麼好马又有什麼用呢?) 张飞误以为其意思是:“你这么无能,就算给你一匹好马也无用”,便试探说:“人无用,何人有用?”(我没有,谁有用?) 马超以为张飞是赞叹马超的才能,便说:“人已无用,何人皆有用”(我没用,其他人都有用) 接着,张飞以为意思是:“你没有,其他人都有用”,便一拳打在马超脸上,说道:“此等破马!”(这个没用的马超和他的马)。
由于这个成语画面感实在太强了,所以流传久远,成为了东北人的口头禅。 破马张飞,形容一个人手舞足蹈,张牙舞爪,风风火火的样子。 不过古典君有一点想不通,张飞是河北人啊,怎么他的话成为了东北话呢? 例句:你这是嘎哈啊,破马张飞的,能不能消停点儿。
首先要说明,“冯妇”是个男的!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 战国时期,晋国有个猛男叫“冯妇”,虽然名字很女性化,但他却是个像武松一样能赤手空拳打老虎的勇士。 后来他决定要好好读书涨知识,就收山不打了。没想到有一天他和朋友出去玩又遇上了老虎,在职业病的驱使下,他下马对着老虎就是一摔! 于是,老虎就被摔死了…… 所以“下马冯妇”从此就用来比喻那些干回老本行的人。 例句:你如今发展的不错,何必去做“下马冯妇”。
莼羹鲈脍要表达的感情是十分沉重的,它包含了游子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晋代有一个人叫张翰,他在洛阳多年怀才不遇,虽然觉得自己难以适应官场,但一 下子要他放弃功名利禄又不是易事,因此他迟迟都下不了决定。 直到某年秋天,他在洛阳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回忆起家乡吴地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觉得乡情无法排遣,就一跃“逃离北上广”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因此莼羹鲈脍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指代思乡之情了~ 例句:离家多年才发现,还是家里好,异国的山珍海味哪比得上家里的莼羹鲈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