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搞错了,古人今天不过情人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知从何时起,就被人们普遍称作是“中国的情人节”。不过告诉你个小秘密,七夕在古代并不是情人节。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当时并非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在七月初七晚上向上天祈祷,希望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因此,这天又被称做乞巧节。巧,即巧手、巧妙之意。所以七夕节其实是女子的节日,并不是情人节!那么古代的女子,会在自己的节日做些什么呢? 在七夕前几天,女子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做成“生花盆”。南方各地还会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古代的女性还会在七夕取树的液浆,她们把液浆、泉水、河水,兑在一起洗头,她们认为泉水、河水就如同银河水一样,具有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当然,彼时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款式极多。那时的人们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板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捏成想要的形状,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此外,人们还会把七夕时吃的瓜果雕成奇花异鸟的样子,称为“花瓜”。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遍的七夕食品。
古代七夕节,会有专门的“乞巧市”,人们一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逛市场,置办乞巧物品,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古代妇女七夕节最喜欢买的就是蜡制的童子玩偶,买回家置于水上,据说,这可以让自己生个儿子,此方法被称为“化生”。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女子常常对着月亮比赛穿七孔枕(枕头上的孔是一条纤维中的空芯部位,七孔是一条纤维中有七个空芯部分),先穿完的称为“得巧”,“得巧者”可以得到奖金。除了穿针比赛,古代女子还会进行捉蜘蛛织网比赛、投针比赛、剪窗花比赛。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约几个邻里好友,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放上茶、酒、水果、鲜花、红纸等祭品,花前置一个小香炉。这些女子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聚在桌前,焚香礼拜后,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祈祷。
最后,小编重点说一句,相传七夕还是适宜配药的日子,现代的单身汉们,要不要一起去配一副忘情水喝喝?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