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清朝创建帝国和民族国家的作用重大。从广义上来说,地图的绘制在欧洲的发展是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紧密相关的,使用天文科学制图技术,地球上的具体的地点与其他地点的相对关系,都被绘制在地图上,很形象的描绘了国家领土范围的有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要划定固定的边界,使用相当精确的比例尺来绘制地图,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越是边界地区的控制,越需要非常精确的地图,同时,越精确的地图,越能够反映边界地区的全况,从而更有利于边界的控制和管理。在这种新型技术方法下绘制出来的地图,是现代民族国家即有明确边界的主权国家,对其所拥有的主权的一个重要的证明。
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像欧洲其他国家一样,清朝开始划定帝国的边界。但是限定一个帝国的具体管辖领域——划定全国地图范围,包括边界地图的绘制,需要有相当强大的行政控制力,需要拥有对比例尺地图知识相当了解的人才投入,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康熙帝委托法国传教士开展大规模的实地测量,绘制地图活动,这项实地测量地图绘制活动覆盖了全中国,包括边界地区。在1717年至1726年间,绘制成了皇舆全览图。
皇舆全览图是一部使用欧洲绘图技术绘成的地图。康熙帝绘制现代科学的比例尺地图,能够准确的反映自己统治领土范围的确定,并且满足于帝国控制的需要——军事需要和宣誓国家领土主权。
对清朝的统治者来说,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绘图技术来绘制全国的地图,将自己管辖的空间画成一个有边界的帝国,通过比较先进的制图技术,可以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地图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来呈现清朝统治者所控制的地区。
作为进行国内控制的一种武器,利用地图,清朝统治者就能够准确的知悉其统治领域的资源和边界,非常有利于其庞大帝国的治理。
清朝的地图作用有很多,一是清晰边界地形,以提高防御工事,维护疆域边界前线。二是确定管辖区内的国内和国际的司法管辖权。三是明确财政负担,让每一个官员都知道哪里应该收税。
尽管清朝的边界地图呈现出的是地理空间的面貌,但附着于其上的法律控制,则更多地针对人,而非土地。因为在国家边界地区画一条边界线,就可以适用法律禁止其他人未经许可私自穿越,统治者就可以结合法律控制人群(包括难民、游牧民族、部落、商人及其他可能移动的人群)的流动。
通过测绘地图,可以进行土地地籍测量,人口普查,可以通过各种新的方式来固定人民,固定土地。地图和边界法律的结合,可以成功地限制了边界人群的流动性。
清朝在近代与外国交往过程中,有着相当清晰的边界意识,通过绘制地图,明确自己的主权管辖行使范围,并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和措施去限制边界地区的人口流动,以维护国内最大的政治稳定。
传统史学大多认为,中国历史上主权观念淡薄,从而没有形成明确的“国界”概念,而只有模糊的“边疆”的观点。至少到18世纪,这一现象已然得到根本改变,疆界与主权地日益明晰,从某些方面意味着清帝国已经迈向朝近代国家转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