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重点高校重新洗牌,双一流取代985,哪个省笑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日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靴子终于落地。
    “双一流”的称谓来自于这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毫无疑问,这是是继“985工程”“211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它们和“211”、“985”有什么区别?
    细看这份名单,原有的“985”、“211”工程的痕迹开始淡化,各个省份的教育资源结构也出现调整。
    
    文件中提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在原有“985工程”39所高校基础上新增了郑州大学、新疆大学和云南大学三所学校。此外文件还将“一流大学”分为A、B两类,新入选的三所高校和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分为B类。
    对此,三部委解释: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相应的,河南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拥有了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体现了“双一流”建设对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重视。
    总体来看,北京有8所高校上榜,上海和陕西各有4所;天津、辽宁、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广东各有2所;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四川、重庆、云南、甘肃、新疆各有1所;没有高校上榜的省份是河北、山西、江西、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海南。
    省份均衡更多体现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上,这份95所高校的名单基本实现了省级行政区的全覆盖。
    名单里有70所高校为原“211工程”院校,有25所非原“211工程”院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增加8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津增加2所——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上海增加4所——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
    江苏增加4所——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增加2所——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河南增加1所——河南大学;
    广东增加1所——广州中医药大学;
    四川增加3所——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名单背后的沿革与思路,必须从“211工程”“985工程”说起。
    “211”“985”:已经有些变形的教育工程
    “985工程”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只有九所,至2011年年末,共有39所高校位列其中。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又推出“211工程”,意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共计112所高校。简而言之,“985”和“211”就是国家圈定的要重点扶持的高等院校。
    中国高校在世界上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所以,启动重点扶持的高等院校无可厚非。自然地,国家在经费方面给予相当倾斜。
    但“211”“985”高校的遴选由政府主导,专业意见往往不受重视,并且缺乏绩效管理,急切呼唤着改革。
    媒体披露,当年为了入选“211工程”,不少高校采取了“突击”方式,即上马基建项目,增加学科专业,从其他学校挖墙脚补充师资等措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披露,曾有南京一所高校为了参评“211工程”,从江西、安徽“挖”了很多老师,“哪怕对方会违约,也重金挖走了很多人。”当被挖者原在学校不提供其人事档案时,这所高校给其另外建档,导致邻省高校人人自危。
    而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兆良于表示,落选“211工程”,使得山东师范大学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而同期参选的南京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入选,更让当时的他心里不是滋味,因为当时三家学校实力相近,之后前两者迅速发展,在大学排行榜“甩开”山东师范大学几十名。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国家拨款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兆良坦言,入选“211工程”不但意味着国家财政的支持,当地政府也会加大支持力度,双向作用,对学校的意义不一般。
    比如教育部和财政部2004年印发的《“985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就列出,“985工程”专项资金支出包括人员经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维修费、项目管理费等。其中“人员经费指用于引进、聘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和大学高级管理人才所发生的支出。设备购置费指购置必要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发生的支出。”仅人员和设备两项,“985”高校就占尽优势。
    凤凰网根据教育部及其直属高校公布的2016年预算,制作了以下图表。可以看出教育部财政拨款在学校支出中占有相当比例。
    
    
    《教育部今年的钱都给了谁?》图表局部
    引进了高端人才和先进设备,高校有很大概率能够收获好的成绩和声誉,进而吸引更多优秀生源,这样才有更大概率涌现更多优秀校友,优秀校友为母校提供更多捐款,以上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11”高校也有着相似的逻辑。根据《经济观察报》统计,2009年至2013年的公开数据显示,“211”和“985”高校拿走了全国七成的政府科研经费,其中“211”高校拿走19.3%,为510.66亿元,“985”高校拿走52.7%,为1394.94亿元,其他高校只拿走28%,为742.1亿元。而“211”和“985”高校只占全国高校总量的14.3%。
    但“211”和“985”工程“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投入的方式广受诟病。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最优秀的专业并不全部集中在某个或少数几十所学校。许多高校虽然没有进入211工程或者985工程,但这些高校的某些学科或某些专业却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由于该校其他专业没有达到211工程或985工程所要求的水平,他们就不可能得到211工程或985工程的倾斜投入,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211工程”“985工程”的评价体系对于学校有好处,对于高校的学生也是一种“身份认证”。
    很多用人单位将“985”和“211”作为门槛,被指形成了一种变相“就业歧视”。近来就有人事经理直接表示,在大型招聘会上只会带走“985”学生的简历,“非985”的简历都会直接留在桌上被清理。
    有不少学生甚至校长对此进行过反驳。
    
    
    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就鼓励学生说:“面试的时候,就算前面站着清华的,后面站着北大的,你也不用不好意思,要站得笔直。招聘招的是人才不是背景,关键是自己要有底气,要有真才实学,是金子总会发光!”曾有一家银行招聘时打出“只招985、211大学”的口号,学生向章必功诉苦,他当即表态撤出深大所有在该行开设的账户。
    章必功曾说最反感985、211这些数字,认为这样划圈子育人是计划经济思维。他在2014年的专访中表示,要取消仍面临着强大的阻力,阻力就来自“实力不行又挤在这个圈子里的高校”。
    时至今日,阻力总算开始破除了。
    “双一流”改革为什么重要?
    了解了以上背景,再来读今天三部委的解释就非常清楚了:
    

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打破终身制,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


    “破除固化,打破终身制”就是要破除早前“211”“985”只进不出的状况,通过绩效竞争确定建设对象,5年一周期,滚动淘汰。与之前的评选模式不同,“双一流”高校遴选发挥专家作用,采用认定而非申报推荐的方式,依托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是此前呼声很高的一个改革方向,三部委在答问中还突出表示“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则重点在于鼓励优秀学科的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的消息,“双一流”建设已然调整经费投向,专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初步实现了从单位制到项目制的战略转型。……这在很大程度上破除学校之间的身份壁垒,无论是部属还是地方高校均可能获得资助。
    根据财新网的报道,“双一流”高校将获国家和地方财政两个渠道的支持。除港澳台外的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目前公布的“双一流”建设计划支持资金总额已超550亿元。
    各高校的具体建设方案将由高校另行公布,不过可以预期“千校一面”的情况将越来越少,教育资源的地域分布也开始优化,双一流带给我们的,比一份名单要丰富得多。
    (本文来自教育部网站、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财新网、中国新闻网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