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阿那邠祁長者身患重病,舍利弗尊者以天眼觀見此事,隨即跟阿難尊者說:「你和我一同前往問候阿那邠祁長者。」便和舍利弗尊者持缽入舍衛城乞食,走到了長者家,入內就座。舍利弗問長者:「你的病情有沒有好些?」長者回答:「如今患病身心慵懶,我感到病苦有增無減。」 舍利弗尊者說:長者!當憶念佛,所謂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也當憶念法,如來之法,甚深微妙,可尊可貴,無與等者,為賢聖者之所修行;也當憶念僧,如來弟子眾,上下和順無諍,故能成就一切善法。諸賢聖眾者,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皆得成就。所謂僧者,證得四向四果、四雙八輩,為如來的聖眾弟子,可尊可貴,是世間無上福田。長者!若能念佛、念法、念僧,功德不可稱計,能獲解脫、寂靜涅槃之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虔念佛、法、僧三尊,終不會墮於三塗惡道;修行念佛、法、僧三尊,命終必生天上、人中善處。長者!心應當不住於色塵,亦不依色塵而起意識分別;心不住於聲塵,不依聲塵而生分別;心不住於香塵,不依香塵而生分別;心不住於味塵,不依味塵而生分別;心不住於細滑觸塵,不依細滑觸塵而生分別;心不住於法塵,不依法塵而生分別;念頭不住於現在或未來,不念念相續分別;心不起貪愛,不依貪愛而起分別。為什麼呢?因為有愛就有受,因受而生有,因於有,就有生、死、愁、憂、苦、惱等煩惱,不可稱計,所以有此五陰熾盛苦,無論是我、人、壽、命、士夫、百姓、有形之類等皆是如此。 若眼識生起時,亦不知來處;眼識不生分別時則滅,亦不知去處。不能說沒有一個因緣產生而有眼識分別,也不能說有一因緣產生而使眼識不生分別,皆由諸多因緣和合而有生滅。所謂因緣法者,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受,受緣有,有緣生,生緣死,死緣愁、憂、苦、惱,無法稱計。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此,無有而生,已有而滅,皆由諸法因緣和合而生,沒有所謂的來處,也沒有所謂的去處。長者!這是修行空觀第一之法。 當時,長者聽聞後悲泣涕零不能自已,舍利弗問長者:「以何因緣有此悲感?」長者回答:「尊者,我不是悲戚,是因為我從往昔多次承事佛陀以來,亦尊敬諸長老比丘,卻從未聽聞過像這樣尊貴難得之法,如舍利弗尊者您現在所演說。」 阿難尊者說:「如來說世間有二種人,一者知樂,二者知苦。習樂之人,正是耶輸提尊者;習苦之人,則是婆伽梨比丘。耶輸提比丘解空第一;信解脫者,則是婆伽梨比丘。知苦之人、知樂之人,二者心皆解脫,二者皆是如來弟子,無與等者,善觀諸法不生不滅,精勤修習佛法,無有懈怠,只是心有增減之差別。人有知者,有不知者;正如長者剛才所說:『我從往昔承事佛陀以來,恭敬長老比丘,卻從未聽聞過如此尊重之法,如舍利弗現在所演說。』耶輸提比丘觀於地,而心得解脫;婆伽梨比丘觀視於刀,即時心得解脫。所以,長者!應當效法婆伽梨比丘之修習,必能得解脫。」 接著,舍利弗尊者又為長者廣說佛法,令長者心生歡喜,發起無上菩提心,然後從座而起與阿難尊者一同離去。 就在二位尊者離去不久,長者便命終投生三十三天,並有五事功德勝於諸天子,是哪五種功德呢?所謂天壽、天色、天樂、天威神、天光明。當時,阿那邠祁天子作如是想:「我今得為天子身,皆因如來之恩德。我不應耽溺於五欲而自娛樂,應先前往世尊之處,問訊頂禮。」 於是阿那邠祁天子帶領諸天人,來到佛陀所在之處——祇樹給孤獨園,手持天花散在如來身上。阿那邠祁天子便在虛空中,合掌向世尊說偈:「此是祇洹界,仙人眾娛戲,法王所治處,當發歡悅心。」世尊默然許可。阿那邠祁天子心想:「如來已然許可於我。」便捨神足通,來到世尊旁站立,向佛稟白:「我是須達,又名阿那邠祁,為人所知曉,也曾受如來弟子之所尊教,現今已命終投生三十三天。」 世尊問:「你由何種恩德而得生為天子身?」天子答:「承蒙世尊之力,得受天子身。」說完,阿那邠祁天子再度以天花散於如來身上,也散於阿難尊者及舍利弗尊者身上,然後,環繞祇洹精舍七匝後,隱沒不見。 隔日,世尊告訴阿難:「昨夜有天子來,並說此偈:『此是祇洹界,仙人眾娛戲,法王所治處,當發歡悅心。』說偈後,那位天子繞精舍七匝後離去。阿難!你可知道那位天子是誰?」阿難稟白:「必當是阿那邠祁長者。」「如你所說,他正是長者投生。」阿難又言:「請問世尊,阿那邠祁長者生到天上叫做什麼名字?」 世尊答:「他在天上還是叫阿那邠祁,因為他出生在天上時,諸天子都說:『這位天子在人間,是如來的弟子,常以平等心廣行布施,救濟一切窮苦困乏之人,以此功德,生於三十三天,所以續名為阿那邠祁。』」 世尊接著對諸比丘說:「阿難比丘有大功德智慧成就,雖然他尚未證得阿羅漢,但是他的智慧無人能與他相比,因為阿羅漢所應知的,阿難都知道;過去諸佛世尊所應學的,阿難也都明瞭;過去也有這樣的人,一聽就能了知道理,如我弟子阿難比丘,觀察、觀看就知道如來須是、不須是。過去諸佛弟子入三昧正定,才能知道自己還不能了解之事,而今阿難比丘只要觀察、觀看便能知曉。」 世尊告諸比丘:「我聲聞弟子中博學有智慧,又能勇猛精進修行,心念清明,多聞第一,堪任執事者,正是阿難比丘。」當時,諸比丘聽聞佛的開示後,個個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九.非常品第五十一(八)》 省思 修行學佛,若能親近三寶,聽聞正法,依之而行,斷惡修善,必能生人天善處;進而修善不執著善,以般若智慧,觀諸法緣起性空,如《金剛經》所云:「菩薩應生如是無住著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精進修行,淨化三業,日久功深,終能契悟本具的清淨心,成就無上菩提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