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忏法,度脱郗氏 天监二年,武帝作皇忏度皇后郡氏。郡氏初生进,也是红光照室, 神奇异瑞。及长,其性明惠,形貌秀丽,且善于隶书,寻于史传 女工之事,靡不闲习。当时,宋、齐诸王皆慕名而来求婚,均被 她父亲郗晔所拒,后来嫁给武帝,生了三个女儿;当武帝为雍州 剌史时,郗氏就不寿而死,郗氏生前貌虽美丽性却善妒,不信佛 法,毁谤三宝,残杀生灵,因此死后堕为巨蟒。一日,托梦给武 帝,请求他看在夫妇之情,设法为她超度,离苦得乐。 郗氏死后堕为蟒蛇,要求超度,因武帝夫妻情深,念于旧情,便 参阅佛经而撰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超度夫人。郗氏遂 仗佛力而脱离蟒身,化为天人,现身空中,谢帝而去。此忏因为 是武帝亲笔撰著,俗称〈梁皇宝忏〉。直到一千几百年后的今天, 仍然盛行不衰。 水陆大斋,恩泽今古 天监三年四月八日,武帝率贪领僧俗升坐云殿,披露忏悔,亲 撰原文。将住宅改为寺院,名为光宅寺。因其住宅曾放光七日, 故有此名。供奉一尊金铜铸的大佛像,敕法云法师为住持。一天, 武帝梦见一僧人对他说:“六道四生,受大苦恼,何不以水陆大 斋而救拔之?”第二天,武帝诏诸沙门说明梦中之事,徵询他们 的意见,志公说:“寻经必有因缘。”于是武帝亲自披览三藏佛 典,撰著仪文;经过三年,水陆大斋的仪文撰成了。一天晚上, 武帝跪在佛前,灭去灯烛,手捧仪文,极尽虔诚地对佛禀白道: “如果弟子亲撰的仪文,合乎圣理,则祈求佛陀慈光加被,当弟 子拜起时,这烛光自然明亮;假若这仪文未尽详明,不合乎圣 理,则此灯烛依旧暗黑。”说罢投身一拜,蒙佛感应,灯烛皆明, 于二月十五日在镇江金山寺,依照仪文修设水陆道场,武帝亲临 为席,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冥阳两利,大彰灵验,关于水陆 道场的佛事,自从武帝去世以后无人提倡。到唐朝初年,竟失傅 了。在唐咸享二年三月间,长安法海寺的英禅师,一天见一异人 来谒见,对禅师说:“弟子知有水陆法会,能够利益幽冥,自武 帝殁后,因循不行。今有大觉寺义济法师藏有此文,师前往求之, 来月十五日在山北寺依法修设,台能释出狴牢,敢不知报。”英 禅师依言寻找义济法师:果然他存有仪文,依其所期之日,在山 北寺如法修设。第二天傍晚,那位异人,率同十多个人来,向法 师致谢道:“弟子是秦襄王。”说后,又指著同来之人一一介绍 道:“此是范睢,这是攘侯,此是白起,那王剪,这是张仪,此 是陈轸,皆是秦国的大臣,他们皆负罪障,幽囚阴府,长夜冥冥, 无法脱苦。昔梁武帝在金山寺设此水陆盛会,那时有很多人因此 离苦得乐,弟子也暂为息苦,后因狱情未决,不得出离。今蒙吾 师救度,使弟子与此徒辈及列国诸侯们都能乘此善力,将生人间, 因虑世异国殊,所以在未生人间之前来此致谢。”言讫不见。从 此水陆仪文盛行天下,恩泽今古。 天监六年,武帝假志公的神力,见地狱诸苦相,武帝惊怪不已, 问志公道:“如何能救他们出苦?”志公道:“唯闻钟声,其苦 暂息。”于是武帝下诏天下所有佛寺,大击钟鼓,悠扬的钟鼓声, 响彻云霄,在地狱里受苦众生,因而暂息其苦。 佛前宣誓,断食酒肉 同年,武帝誓断酒肉,撰一文如下:“弟子萧衍,从今以后,决 心断除酒肉,假若再饮酒食荤,杀害生灵,原受一切鬼神制裁, 将堕阿鼻地狱。” 天监十一年,武帝下诏道:“凡宗庙祭祀,皆须依止佛戒,青蔬 豆腐,断用荤肉,去除贪欲,天地生灵,不能杀损,岂能为满自 己口福,而牺牲任一有佛性的众生;再则,为祭祀而杀生,非旦 无补于事,且更加罪其身,永远沉沦,何苦而为?今后祭祀,宜 皆以面粉为之,以大饼代替大脯,其馀尽用素果”。现今信佛者 以面粉代生物为祀者,说是当时梁武帝所提倡的。 作净业赋坚其道心 武帝自信佛以后,道念日坚。曾作一篇”净业赋“在佛前宣读, 表明内净其心外净其行;在他所作的”净业赋“的序中,有这几 句话道:“朕不啖鱼肉,不与嫔妃同处;四十馀年来,既不食荤, 更无杀害障、既不御内也无欲恶障,除去此二障,意识稍明, 乃作净业赋。”这是梁武帝撰净业赋的因缘,现略录其辞如下: “观人生之天性,抱妙气而清净,感物外以动欲;心攀缘而成眷, 过常发于外尘,累由于前境;怀贪心而不厌,纵内意而自骋,耳 流连于丝竹,眼转移的五色,香气酵起,触鼻发识,舌之受味, 甘口啖食;耳之受触,以自安怡。细腰从手,弱骨丰肌,附身芳 洁,触体如脂,狂心迷惑………如是六尘同障善道,方紫夺朱, 如风靡草,抱惑而生,与之偕老;随逐无明,莫非烦恼。由是外 清眼境,风净心尘,与德相随,与道为邻,见净业之可爱,以不 杀为因;离欲恶而自修,故无障于精神;患累已除,障碍亦净, 如久澄水,如新磨镜,外照内像,内见众疾;既除客尘,反还自 性,心清若冰,志洁如雪;结缚既除,忧畏亦灭,与恩爱而常违, 顾生死而永别。” 这篇净业赋不但文理通顺,且能作为修道人的借镜,我们应以此 警惕自励。 武帝受菩萨戒于惠约国师 普通元年,梁武帝在宫中筑坛,欲禀受菩萨戒,朝延大臣们一致 推焉德高望重的惠约禅师,因此武帝下诏道:“道资人弘,理无 虚授,事藉躬亲,民信乃立,惠约禅师,德重人世,道被幽冥, 四月八日,延师于等觉,受菩萨戒法。”当佛事行羯磨忏法时, 甘露天降,有两只孔雀阶驯伏不去,武帝大悦,复设无遮大 会。 武帝自从受戒以后,日唯一食,食只素菜,寝居所,净如沙门。 梁武帝依惠约禅师受菩萨戒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事情是这样的: “武帝延请禅师在正觉殿举行授戒大典参加观礼的细素大德,有 十几万人,法会之盛,可说是空前未有的。武帝在受戒时顶礼禅 师后对他说:“弟子顶礼,请勿为外人知之”。这时禅师便合掌 入于净瓶中,结跏趺坐,须叟间又化为五彩云朵而出,他也细声 地对武帝说:“贫僧化身入瓶之事,也请陛下勿为外人知之。” 武帝自恃万乘之尊的身份,只应受人顶礼朝拜,他是不肯向人顶 礼的;可是今天既然依师受戒,不能不向禅师顶礼但又怕为外人 知道而失面子,因此有此请求。禅师显神通,化身入瓶,让他能 心悦诚服的顶礼。可是,佛法是不许随便现示禅通的。禅师不原 让外人知道,所以有此一段对白。 普通四年,武帝下令中外人士,不得称呼惠约禅师之名而以别号 (智者)代替。现今沙门之有别就是从禅师开始的。 大同元年九月六日,惠约禅师入灭,世寿八十四岁。武帝素服临 丧,执弟子之礼,哀恸出声,为之辍朝七日。六月廿九日诏葬于 独眼山,志公禅师的墓左。从师得戒的弟子有四万八千多人,都 服缌麻,痛心欲绝地送到墓地。这种哀荣在出家人中实属鲜见 三次舍身同泰寺 大通元年,京城大疫,武帝于重云殿,为万民设救苦斋,以身为 祷;复于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披法衣行清净大舍,素床瓦器 (就是吃钵饭),乘小车不用车驾,亲升法座,为大众开讲涅 经,群臣以一万亿奉赎回宫。武帝又设道俗大斋,参加者约五万 人,这是武帝的第一次舍身。 大同元年,武帝于同泰寺讲(金字三慧般若经),举行清净大舍, 皇太子与群臣再以一万亿钱,奉赎回宫。是晚,同泰寺里浮图发 生火灾,武帝以为天魔所为,于是下诏道:“道高魔盛,行善 障生。”因此再起十二层高的浮图,这是武帝第二次的舍身。 太清元年,武帝第三次的舍身是在同泰寺,设元遮大会,行清净 大舍,升妙严殿讲(金字三慧般若经),群臣仍以钱一万亿为赎 身回宫。 刚直的智藏法师 武帝笃信佛教,恭敬三宝,因此对出家释子多所从容,僧团中不 时发生事件,主僧懦不能制。武帝对此很为重视,他想自己来律 行僧正的事,诏下京城大德们,无人敢异议,独有智藏法师,他 以为佛法渊博,非一人能尽之,因此他执不奉诏,武帝对他不肯 奉诏,大为惊异,便召入光华殿问状,智师面陈大旨,秉执有据, 使武帝不能夺,逐从其言,不作自任僧正之议。 智藏法师对众僧说:“皇上以佛法为已任,诚当推顺,然而衣冠 家子弟十辈,犹不能俱称父意。现今糅杂五方之众,而欲以一已 好恶绳之,戒律将废矣,诸君不虑及此何也?” 法云法师叹道:“教理深致,未能多此,今日之事,良可愧服。” 因为法云法师在,很得武帝信任,又是极负众望的大法师,对此 事利害蔽端末虑及此,若非智师反对推翻此举,几乎铸成大错, 所以他要对智师有“良可愧服”之语。武帝自从受了菩萨戒 后,他的寝室与沙门略同,虽宫禁之内,亦恣僧众们游览,独禁 止御座而巳。智师一日升殿,登上宝座,左右大声呵止,智师也 大声答道:“贫道定光金轮之斋。宁愧此座,倘欲见杀,不虑无 受生处。”左右以此奏闻,武帝特令不问。 武帝与达摩祖师 普通元年,禅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泛海来华,九月廿一日 到达南海,广州刺史萧昂迎礼,表奏京师,武帝遣使往迎。次年 十月一日到达建康,武帝见后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 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尊者答道:“并无功德”武帝惊问 道:“何以并无功德?”尊者道:“净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虽有非实。”武帝又问:“如何是真实功德?”尊者道:“净智 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武帝再问道:“何为 圣谛第一义?”武帝与照明太子等都是持论二谛的;立真谛以明 非有,立欲谛以明非无,所以尊者用“廓然无圣”一句回答武帝, 武帝错会祖意,对于“廓然无圣”却作人我见解,再问,“对朕 者谁?”尊者道:“不识。”武帝不省玄旨,不知落处,因他们 彼此说话不投机,达摩尊者便离开江南,一苇度江之魏。这就是 达摩一苇度江的故事。 侯景叛乱,定业受报 梁太清三年,侯景叛乱,至建康陷台城,入城见武帝于太极殿, 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谒,皇上神色自若,对侯景说: “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使人引他就三公榻。侯景惶惧不能 对,便向左右道:“吾踞鞍临敌,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见萧 公,使人畏惧不已!” 侯景自称丞相,武帝尤愤成疾:可是他仍斋戒不衰,口苦索密未 至,举手曰:“荷荷!”就崩驾于净居殿,世寿八十六岁,在位 四十八年。 江陵地方有一居士陆法和,隐居奉佛;侯景遣将任约,进攻湘东 王于江陵,陆法和与他的弟子八百多人,役使神祗阴兵,把侯景 击败了;复于江夏聚兵,欲协助武帝讨伐侯景,可惜武帝恐怕他 为乱,不听他的话,法和对武帝愤然的说:“贫道学佛者,尚不 希释梵坐处,况人王之位乎?但以空王佛所,与你有香火缘,今 知王遭受宿报,故欲救之,既然见疑,当是定业,不可转移也。” 可见武帝与侯景,并非今生之事,而是宿世定业,偿还前债罢了。 不然为什么不接受陆居士的协助,来消灭敌人呢?因陆居士知道 他要遭宿报,特地来救他,他还不肯领情,这就是佛说定业不可 转的道理。 梁武帝的著作 武帝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共 有二百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等文共一 百二十卷,关于佛教的著述有涅、大品、净名、三慧等诸经解 义共数百卷。 持戒精严解行并进 武帝自受菩萨戒后,就严守戒律,一个万乘之尊的帝王,他的日 常生活,清苦得如同一个苦行头陀,他日中一食,而且只吃点豆 羹粝饭而已。有时遇事繁忙不能在午前就食,一过午,就不吃了, 穿的是布衣木棉,盖布被,垫莞席,足登草履,头戴葛布;一冠 三年,一被二载。从五十岁起,便断绝房室,不饮酒,,不取乐, 除宗庙祭祀大会,或其他法事外,他从不举乐。日理万机,勤于 政事。在冬天须过四更方才就寝,夜深天寒执笔撰写,手皮为之 破裂。他不但勤政而且爱民,亲近侍从,犯过者每多纵舍,每判 一死刑,常常矜哀流涕。居小暗室殿,亦常理衣冠,暑夏炎热, 而不褰袒,虽见内宫小臣,仍然如遇严宾,虽古之贤君,又有几 人及此呢。 史官笔下评语 史官魏徵,他给梁武帝的评语中赞道:“布泽施仁,悦近来远, 开荡荡王道,革靡靡商欲,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 扬儒业,介胃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 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不 过武帝并非没有缺点,魏徵亦曾不客气的批评道:“慕名好事, 崇尚浮华,抑扬孔墨,流连释老,或终夜不寐,日旰不食,非弘 道以利物,唯饰智以惊愚,且心未遣荣,虚厕苍头之位。高谈脱 屣,终恋黄屋之尊。” 魏郑公批评梁武帝,持论最为公正:新唐史上对武帝的评语也不 偏执,他说:“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当然他没有魏徵说的详细了。然而不信佛教的韩退之,他硬说梁 武帝饿死台城。后人不去鉴察,只是人云亦云罢了。要知道武帝 日中一食,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布认素食,到了临终之前,仍 然斋戒不衰。武帝如此简单的生活,在那些恣情丰美,嗜欲享 受者看来,就近乎是饿死了。 笔者亦曾目睹耳闻有佛教人士为文对梁武帝恶意的批评,因为他 们未曾看过武帝平生的事迹:如果看过了本文以后,那将要大生 惭愧心,不该再道听途说的加以批评了。希望现今诸山长老大德 们能免以此自愧自勉,以求上进。(本文参改释氏稽古略,佛祖 历氏通载,南史,辩正录、梁武本纪、佛祖统纪、僧镜录等书) 〖陈武帝与佛教〗 陈霸先是陈国之开国君主,自己姓陈,国号也是陈;以姓为国号 的,在史书上很少见到。陈主仕梁因灭侯景纂乱有功,进位相国 总百揆,封陈公备九锡,陈国置百司不久进爵为王受梁国之禅位 了。 我们读史书,读到某大臣加官进爵到了备九锡总百揆时,就顸知 他不久将要废旧主而自立为王了。 愚者不信佛教因果,更不知一部二十五史就是因果的写照。当初 梁武帝在齐国任大司马晋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不久便受禅即皇 帝位。 梁武帝得齐位是如此,陈主得梁位也是如此,其他如隋文帝等亦 是如此。 堂堂一表,帝王之相 陈霸先号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里人,出身微贱,自称是 汉太丘长陈宝的后裔,英雄不论出身低,别看他不是什么王公大 臣贵族的子弟;可是,却生就一副帝王之相,身高九尺二寸,一 把长须有三尺多长,两手垂下来过了膝盖,神明高放,志略超群, 堂堂一表九五之君的仪容。当魏贼侯景作乱时,台城沦陷后,武 帝所修建的寺庙也被摧毁殆尽,侯景杀晋安王后自立为王,改年 为太始,这时陈霸先帅甲骑十万大兵,舟舰二千,会舍僧辩于白 茅湾,筑坛歃血为盟,退杀叛贼侯景,景兵大溃,侯景逃回家中, 被他的小舅子羊杀死,用盐纳入腹中,把尸道送到建康,僧辩傅 首江陵,枭之于市三日,然后再把其首,煮而漆之,存于武库。 这就是催残佛教的果报。 建寺弘法,不让前朝 陈武帝登位后,第一件事便是恢复梁朝的旧政。在金陵地方,有 七百多所佛寺,被侯景焚荡几尽;武帝崇拜佛教,是个虔庄的佛 教弟子,便将那些毁壤的寺宇一一修建,翻经讲道,不让前朝。 梁朝有译经师四十二人,所译经论共七百八十卷,建有佛寺二千 八百四十六所,度僧尼八万三千馀人。 大庄严寺,二次舍身 永定元年,恭迎佛牙于杜姥宅,并设四部无遮大会以志庆祝,凡 是佛教出家、在家的信众,都可以参加受供(无遮大会者,就是 没有遮止,来者不拒的意思)。 永定二年五月,武帝大庄严寺行清净大舍。第二天群臣表请回宫。 十一月又至大庄严寺,发金光明经题,十二月再至大庄严寺,设 无遮大会,供僧布施,放生宥罪,行第二次清净大舍。第二天, 又被群臣表请回宫,同年在扬州建东安寺等四所。 永定三年,敕令在宫内设仁王大斋,诏请宝琼玉法师于重云殿, 讲大品般若经。同年,武帝写佛经十二藏,造铸金钢佛像百万尊, 修建故寺三十二所,度僧尼七千馀人,可惜武帝在位只有三年就 驾崩了,世寿五十七岁。 重云殿飞升入海 永定三年,曾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就是重云殿飞升入海,重 云殿为梁武帝所建,殿中安置佛像,所陈设皆是珍宝,据说陈武 帝驾崩后,群臣须要葬具,欲取殿中佛像前宝幔珍珠王珩佩,作 为送葬造车舆之用,当众人齐集动手时,忽然云气围绕,大雨滂 沱,雷电震击,百工奔走,又见火列空中,布焰冲天,重云殿与 其殿佛像一齐上腾,烟火相映,当然向东海而逝。全城的人都仰 首上望,一直到看不见为止。一个月后,有人从东州来,他说: “那一天曾看重云殿乘空入海。”后来望海者,还时常看到元魏 时,洛阳永宁寺的宝塔,天震而飞东去,与此事略同。 陈文宣二帝与佛教 陈文帝名茜字子华,是昭烈王始兴的长子,当初陈霸先与其兄, 同营帝王之业,因此陈武帝在世时立有遗诏。武帝驾崩后,皇太 后以遗诏立川王。即皇帝位,号为文帝,改国号为天嘉。 文帝在位只有七年,修建佛寺六十所,写经五十藏,度僧尼两万 余人。 为皇太后,大舍宝位 文帝在天嘉四年,为皇太后大舍宝位,设无遮大法会,行清净舍 身大法,并召集群僧,举行方等陀罗尼法华忏,金光明忏等,在 每一忏法中,文帝都亲笔撰发原文,自称菩萨戒弟子皇帝,如他 所御撰的忏文有妙法莲华经忏文,金光明忏文,大通方度忏文、 虚空藏菩萨忏文、方等陀罗尼斋忏文、药师忏文、娑罗斋忏文等。 他在无遮大会舍身忏原文中这样说:“……圣人扬罪已之说,故 亡身济物,仁者之恒心,克已利人,君子之常德。况复菩萨大士, 法本行处……运无量之四心,修平等之六度……奉为天龙鬼神幽 冥,空有三界四生,五道六趣,若色若想,若怨若亲,若非怨亲, 遍虚空法界,穷过去尽未来无量名识,一切种类,平等大舍。” 舍弟子自身,以及乘舆法服……珠交璎珞,宝饰壮严,给用自资, 生平所好,咸施三宝,今谨于殿前设无遮大会,奉行所愿,并诸 功德,愿诸佛菩萨以及冥空幽显,都来为他证明,开智慧日,映 慈悲云,树宝幢于大千,击法鼓于百亿,最后要使一切沉沦的痛 苦众生,出生死轮回,到无生彼岸。文帝在位七年,四十五岁崩 于有觉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