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释尊住在旷野精舍的时代,一群修行者为了要在旷野上塔建五百间私房,乃沿街次弟敲门托钵,恳求捐助。 有一天早晨,一位修行者为了要建造自己的房舍,他披衣托钵,前往旷野的某村落。此时,适逢一个商人手持钥匙,来到市场,准备开店营业的时侯,猛然看见远处一个修行者,匆匆朝向自己的店走来,他立刻意识到∶ 「他一定是要募捐建造房舍,早晨尚未营业就来募捐,真是拿他没办法。我还是溜走为妙。」 商人赶紧关门打算跑回家去。修行者看他那慌忙的,心中有了计量∶ 「他一定看到我来,厌恶募捐而逃走,待我在路上阻拦他。」 他果然抄近路,出现在商人面前。 「喂!你别走嘛!我想借你的神力,支援我塔建房舍。凡是信奉佛法的人,都晓布施有莫大的功德。世尊说,得让不想听法的人起慈悲心,再难也得设法说动他;要让不肯信的人,起怜悯心,使他深信不疑,而行布施。这是为什麽?目的在使诸位能於来世出生天界,不论姿色、寿命或眷属,都能获享安乐。待以後投胎人间,也能修学佛法增进功德,而至证悟。世尊曾作偈劝诫我们∶ 「布施会得到善报,五欲都能心满意足, 更能超越生死的流转,进入觉悟涅盘的境界。 乐施好善的人,自能得到天神的护卫, 凡事均能如愿以偿,不会被群魔所击败。 德薄多苦恼,福厚方能除灾难, 倘若福德巩固,就能迅速得深厚的定力。 出生天界能享受快乐,投胎人间能自在, 由於布施的功德,凡事都能顺利如意。 基於布施的功德,才能永远脱离生死的苦恼, 得以进入涅盘境界,成为不生不灭身。」 修行者唱完这首诗偈,又继续说∶ 「由於可知,只要你肯布施,为我们建房子,就是莫大的功德。」 他无可奈何地布施後,告别了修行者,一路上盘算著∶ 「如果开店营业,被那乞丐缠住,不但没钱可赚,反而连资本也会被拿走。不如回家坐著,至少还能留住本钱。」 他放弃作生意的念头走回家去。但是,妻子看他整个早上待在家里闷坐,忍不住斥责他∶ 「怎麽这麽早就回来呢?这样懒惰怎能扶养妻儿,缴纳税金呢?」 「你别生气,请听我解释。今早上市场要开店时,一个修行者走来要募捐建房子,我尚未营业,反要先做布施。我想这样下去,恐怕连资金都要被募走,所以关店门回家,而绝不是偷懒休息。」 妻子知晓事情的经过,认为有理,也就默不作声。 次日,舍利弗又来乞讨。他挨家挨户去乞讨,很快就来到这位商人的家门前了。女主人一向很尊敬舍利弗,她一看用他来,立刻把食物放在乾净的盘子里,端到舍利弗面前,向他顶礼,恭恭敬敬地问候他,舍利弗也还礼,慰问她说∶ 「近况好吗?」 「托福全家都平安,惟独日子过得辛苦。」 「为什麽这样辛苦呢?」 「圣者呵!家里所需的衣食和税金等开支,全靠丈夫到市场做买卖来维持。但是一出门,就碰到一群修行者来募捐建房舍,他实在难以拒绝。丈夫害怕连资金都要被募走,才乾脆关门回家来。不论什麽人来乐捐,我都要拒绝了,因为我一向尊敬你,肯敢以实情禀告。」 舍利弗很同情她,也为她说法,让她心生欢喜,才返回精舍。舍利弗立刻将此事禀告释尊,释尊就把那个修行者叫来询问∶ 「我听会利弗说,你为了建房子,曾经向许多人强迫捐款,果真有这回事吗?」 「世尊,是有此事。」 「这是不如法。你绝不能因为要建房子,就胡乱向人募捐。」 佛陀把他训斥一番,才向其他修行者说∶ 「诸位,你们也不许向人募捐建房子,财物难得,布施难得。甚至信徒发心供养我们的衣食、卧床和医药,都是很难得的。更何况为了建房子,而胡乱求财的方法 。」 佛接著对比丘说法。 从前,有一位比丘叫做跋据,一直住在丛林里。当时,有一群释军多鸟也以这裹的从林为家,不分早晚都在丛林裹鸣叫不休,恼怒了这个修行者。 有一天,这位修行者来见佛。他先向佛陀顶礼後,退在一旁站著,佛陀慰问他∶ 「你的身心都很愉快吧?丛林裹生活得快乐吗?」 修行者回答∶「世尊呵!我既无病,也无苦恼。丛林裹生活愉快,惟独早晚一大群释军多鸟在吵闹。使我心烦不能瞑想。」 「你想把释军多鸟赶走吗?」 「我的确这样想。」 「既然这样,我教你一个方法。黄昏,当释军多鸟飞来的时候,你向每苹鸟儿要一根羽毛,等到明晨它们要离去时,你向它们要一根羽毛,这麽一来,它们以後再也不敢回来。」 修行者欣然回到丛林里,如常打坐。黄昏时刻,释军多鸟群集飞来,在头顶上狂呜不已。修行者对群鸟说∶ 「请你们都给我一根羽毛好吗?我有些用处。」 圣鸟听到默不作声,但都不敢拒绝,纷纷拔起一根羽毛丢到地面。次晨,修行者又向它们乞讨羽毛,群鸟无奈,只好又拔羽毛丢下。当晚,群鸟再也不肯栖息在丛林里,改向别处求宿,勉强渡过一晚。但是,群鸟住惯的地方,舍不得冒然遗弃,而陌生地方又不能适应,次日黄昏,群鸟又返回丛林了。结果,修行者再要向它们乞讨羽毛。群鸟彼此嗟商∶ 「这个修行者简直不可理喻。羽毛若拔完,我们都不能飞了,但要怎麽应对呢?他是丛林主人,我们必得离开此地,到别处寻找住处才行。」 群鸟最後纷纷飞走了。 释尊讲完这段话,就对一群修行者说∶ 「诸位,连天空的飞鸟,尚且讨厌被人屡次乞讨,何况是人呢?你们绝不要凡事匆忙,不能对那些信徒居士胡妄求财。」 「世尊,为何那位丛林的修行者会害怕鸟声呢?」 佛又谈到昔日因缘。 从前,有一苹象住在未开发的森林裹。有一天,突然狂风怒号,树木全被吹断。大家听到树木的折断声,不禁惊慌奔跑,最後站在一棵树下发抖时,不料,那棵树也突然被吹断。此时,天人看见象惊慌的样子,就唱出一首诗偈∶ 「暴风突起,树木折断,大象惊慌狂跑。 倘若大风吹遍天下,大象就无处可逃了。」 当时的大象,就是丛林里的修行者。 佛又向出事的修行者谈起一段因缘。 从前,有五百位仙人住在雪山里。其中一位离开团体,独自到泉水清澈。风景绝佳,果实累累的深谷下,禅坐修行。 这位仙人的住处附近有个池塘,池塘里潜伏一条龙。龙看见仙人正襟危坐的姿态,慈悲之心,油然而生。它每天来到仙人打坐的地方,把仙人的身体层层围住,自已的头盖住仙人的头顶,一直盯著不动。结果,反使仙人坐在原处昼夜不能休息,身体逐渐衰瘦,全身长了皮癣,痛苦难挨。 有一天,几位仙人同参来访,见他瘦弱无力,全身生癣,大吃一惊,问他∶ 「到底怎麽回事?你竟瘦得这麽厉害,全身长癣?」 仙人将此中情形说出,同参们听了又问他∶ 「那就不妙了,倘若不让那条龙来,如何呢?」 「当然很好,可有什麽妙计吗?」 「有,那条龙身上有什麽东西?」 「有的,喉咙上有宝珠。」 「你向它乞讨宝珠。因为龙生性吝啬,不肯给人东西,当然也不会来。」 同参教他这个方法後便回去了。这位仙人依照同参的建议等待龙来时,立刻向它乞讨喉咙的宝珠,龙马上变了脸色,默然离去。次日,龙又来了,仙人一见,就作偈问他∶ 「光芒闪烁的摩尼宝珠,脖子上挂著的璎珞, 如果你肯给我的话,我就与你为友。」 龙也作偈回答∶ 「向我要求摩尼珠,无异拿著手杖唤狗来。 我不但不给你摩尼珠,也不想去你的地方。 纵有上等佳肴和诸多宝物,也比不上此颗摩尼珠的珍贵。 纵使向我再三乞讨亦无可得,又何劳殷勤强求呢? 若再恳求则伤彼此亲爱之情,如此更不可得。」 此时,天於虚空中传来诗偈∶ 「所以会被人讨厌,在於向人乞讨。 仙人只要呈现贪相,连水龙也会隐藏在深渊里。」 佛陀说完这段往事,又向募捐建房的修行者说∶ 「修行者呵!连龙被人屡次索求,都会厌恶逃走,何况是人呢?今後你不能再向在家信徒强求财物,这是遭人讨厌的原因。」 有人虽然被百般爱慕,但若贪求无厌,也同样会遭人嫌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