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的长征中,在千万个红军战士中,有不少十来岁、十几岁的孩子。他们随着红军队伍历经千难万险,流血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爱可敬,可歌可泣! 可爱可敬的“小皮球” 在成千上万的红军队伍中有一个12岁的小红军,他的名字叫候登襄。候登襄黑黑的、矮矮的,圆圆乎乎,跑起来像个小老虎,大家就叫他“小皮球”。 “小皮球” 候登襄人小志不小,是一个红军宣传队员。宣传队一共20多人,最大的20岁,“小皮球”是最小的一个。 1935年8月下旬,“小皮球”所在的宣传队进入了川西北的水草地。这是一片荒无人烟、无边无际的沼泽。看起来绿油油,天高云淡,走起来,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刚刚还是大晴天,瞬间就黑云密布,狂风暴雨。为了行动方便,宣传队分成了几个小组。“小皮球”所在的这个组一共5个人,他们做了具体分工:组长负责保管口粮,其他几个人,有的扛捆干柴做饭时引火用,有的背着用被单做成的“帐篷”,有的身背道具。“小皮球”行军时负责背着做饭和烧水用的小铜锅。 “小皮球”全组5个人出发时一共带了10来斤口粮,过草地要走七、八天,根本不够吃。每到一个宿营地,他们就四处去寻找能吃的野菜,什么锯齿菜、刺儿菜,凡是能吃的都采回来。“小皮球”把小铜锅支起来,把水烧开,组长打开了小口袋,一粒一粒地把青稞和荞麦放进锅里。几个人围着小铜锅,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 有的说:“咱们吃的是青稞顿牛肉!” 有的说:“不!是韭菜煮青稞!” 组长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们吃的是八宝粥!” 这时,“小皮球”端着碗,一边吃一边说:“对!咱们吃的是八宝粥!”他狼吞虎咽,吃的还真香。 这天晚上,大家累了一天,想找一块地方睡觉。难找啊!还是组长发现小水沟旁长着一丛水柳条。大家七手八脚把水柳条压倒,铺上被单,支上“帐篷”。“小皮球”调皮地说:“今晚上咱们住上小洋楼了”。 可是,夜里大家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狂风把“帐篷”刮跑了。天黑黑的,在到处是水草的泥潭里,上哪儿去找“帐篷”呢?“小皮球”他们只好互相背靠着背蹲着“睡”了。“小皮球”在风雨中成了“落汤鸡”。 一天晚上宿营时,“小皮球”他们给战士们演了一场节目。第一个节目就是“小皮球”当主角的《童子舞》。他们边跳边唱:“牛皮本是好东西,吃多了就要涨肚皮,好东西,呦嗬嗨!……”战士们都开怀大笑了起来,一天的疲劳都赶跑了。 宣传队员们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啊!他们白天和战士们一样行军,在草地里跋涉,宿营了,还要为大家演出节目,为大家鼓舞士气,创造快乐,战士们被感动了。 一个大个子战士把“小皮球”拉到一边,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掏出一把炒米,送到“小皮球”手里,轻轻地说:“小兄弟!拿着吧!” 在草地里,一粒米都是宝贵的啊!“小皮球”捧着炒米,眼睛湿润了。 “小皮球”盯着大个子战士的脸说:“你吃什么?” 大个子战士不经意地说:“我还能撑几天,你吃吧!” “小皮球”没有吃。他捧着这把比金子还珍贵的炒米交给了组长。 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皮球”啊!他的名字叫候登襄。记住他吧! 他戴上了红军帽 胡冬生参加红军的时候只有16岁。他早就向往着穿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那红军帽上缀着一个红五星,8个角,戴上多神气啊!可是,胡冬生刚一当上红军,就开始长征了,谁给他发红军服和红军帽啊! 胡冬生头上裹着一条毛巾,看见老战士戴着红军帽,心里羡慕的不得了。他看着那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帽,越看越觉得好看;心想,我当了红军,起码应该戴上一顶红军帽啊!头上裹着一条毛巾,算什么红军呢? 在行军路上,小胡总缠着指导员,要求发给他一顶红军帽。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对他说:“别着急!以后一定发给你!”可是,行军打仗那么紧张,生活那么艰苦,指导员有什么办法给他发一顶红军帽呢! 这一天,部队要爬雪山了。粮食早就吃完了,小胡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饿得头昏腿软,两眼直冒金花,脚上的鞋也破得不行了。小胡的双脚被冰雪冻得麻木了,腿也冻肿了。他咬着牙,心里说一定要坚持。可是,走着走着,小胡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他喘着粗气,实在走不动了,想站起来,挣扎着,说什么也站不起来了,心想:这回要在雪山上“革命到底”了,不由得掉下了眼泪。 这时候,指导员也喘着粗气,从小胡身后走了过来。指导员也疲惫不堪,胡子老长,脸色苍白。他关切地问道:“小胡!你怎么了?”小胡坐在地上有气无力地说:“指导员,我饿得走不动了!” 指导员掏出一块煮熟的牛皮,递给了小胡。小胡知道这牛皮此时和生命一样珍贵,而且,指导员也两天没吃东西了,身体又有病,他怎么忍心吃下去呢!指导员硬把牛皮塞到小胡手里,小胡眼含热泪接了过来。 指导员一边看着小胡嚼着牛皮,一边对小胡说:“在这雪山上不能坐下来,坐下就会死掉。”又说:“革命是艰苦的,我们吃苦是为了更多的人幸福。一定要努力跟上队伍,坚持到胜利。” 小胡听了指导员的话,心里觉得暖融融的,又吃了一块牛皮,就使劲站起来,又一步一步坚持爬上了雪山。 第二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小胡喘着粗气,在没膝的深雪中向前走着。他多想坐下来歇一会儿啊!可是,想到指导员的话,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停下,要坚持啊! 小胡吃力地走在雪山上。忽然,他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了雪地上。小胡赶紧走过去一看,“啊”的一声吃了一惊,原来是指导员倒在了那里。 小胡跪在奄奄一息的指导员身边,只见指导员脸色煞白,微微睁开眼睛,发现是小胡,就吃力地说:“不要管我!……你走吧……不要掉队……” 指导员一边断断续续说着,一边从头顶取下了红军帽:“冬生……红军帽子……给你……鞋子……我的……穿上走吧……我不行了。”小胡此时心如刀绞,强忍着眼泪,摇着头。他想,尽管早就想有一顶红军帽子,也非常需要有一双鞋,但是,我不能…… 指导员此时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见小胡不接帽子,也不取鞋,就一个劲地说:“走……走……走……” 指导员牺牲了,雪花不停地飘落在小胡身上,又过了好久,小胡才好像明白了,要坚持走下去,走到胜利。他默默戴上了指导员的红军帽,穿上了指导员的鞋,含着眼泪,用树枝和雪土掩埋好指导员,迎着风雪,继续走上了长征路。 在以后的岁月里,小胡一直珍藏着那顶红军帽,一直怀念着长眠在雪山上的指导员。 贺老总与红小鬼 在红二方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不少红小鬼。他们年龄很小,但是,他们坚决跟着红军长征,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非常关心这些红小鬼,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这些红小鬼胜利走完了长征之路。 红二方面军军团指挥部警卫连有一个红小鬼叫周昌举。他年龄小,行军时常常掉队,有的时候走着走着就睡着了。 有一次行军的时候,周昌举又倒在地上睡着了。睡着睡着,周昌举好像听见有人叫:“小鬼!小鬼!”又觉得有人揪着他的耳朵把他拽了起来。那人说:“贺老总让我来叫你,你再睡,就别想睁开眼了。” 周昌举赶紧站了起来。 到了宿营地,贺老总走来亲切地问周昌举:“小鬼!怎么样?每天晚上走80里地吃不消了吧?” 周昌举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贺老总亲切地拍了拍周昌举的肩膀,转过身对供给部的一个干部说:“要想办法从土豪那里搞些马,让小鬼们和受伤的战士骑上马,一定不让一个小鬼掉队!” 不久,部队真的从土豪那里搞来几匹马,每到夜里两点多,周昌举困的不行时,就被捆在马背上,让他在马背上打瞌睡。在贺老总的关心下,首长们骑的马都给了小鬼们骑了,让他们顺利地走出了雪山草地。 贺老总的勤务员陈伢子在长征路上生了病,又发烧,又拉肚子,身体软得走不了路。贺老总每天都来看望陈伢子,把军部最好的牲口给他骑,还把略懂中医被战士们称作“贺老太爷”的叔叔找来,给陈伢子把脉、看病。可是,在茫茫的草地里没处买药,连病带饿,陈伢子的病,一会儿像伤寒,一会儿像痢疾,不拉肚子了,可烧老不退。陈伢子病得又黑又瘦,浑身没力气,只得伏在马背上。驮陈伢子的马接连累死了三匹。到第四匹马倒下时,陈伢子也一样眩晕倒在地上。当他醒来时,看见贺老总和同志们都围着他,他哭着说:“老总,你们走吧,我拖累了大家,不能再……” 陈伢子请求把他留下。 贺老总打断陈伢子的话,说:“说什么丧气话,有我们在,决不会丢下你不管!” 贺老总找来副官处长杜世新,又给陈伢子搞了一匹马。这第五匹马,终于把陈伢子拖出了草地。后来他才知道,这第五匹马是用来驮文件的,文件分散开,让大家背着,把马给了他骑。陈伢子走出了草地,又回到贺老总身边工作了。战士们见了陈伢子都说:“你的命是老总从草地上捡回来的!” 贺老总也打趣地说道:“陈伢子还没完成革命任务,马克思不让他去报到啊!”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长征路上学文化 你知道在长征路上红小鬼是怎样学文化的吗?长征路上红军遇到那么多困难,又有敌人围追堵截,能学文化吗?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在长征路上红小鬼伍生亭苦学文化的故事:他开始参加长征的时候一字不识,但在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时,他脱了盲,你相信吗? 红小鬼伍生亭长征的时候是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的警卫员。 这一天,部队行军来到宿营地,天都快黑了。伍生亭忙着收拾床铺,好让首长早点休息,只听聂政委喊道:“小伍!把中革委前天的命令给我拿来!” 小伍赶紧到文件包里找那份文件。可是,他打开文件包翻了半天,不知道哪一份文件是首长要的命令,因为他不识字。忙乱之中,小伍只好把文件包拿给了聂政委。 首长很快找到了那份文件,聚精会神地去工作了。伍生亭心里怪不是滋味,首长虽然没说什么,他感到很是惭愧。 第二天行军的时候,聂政委和小伍聊了起来。 聂政委亲切地问道:“小伍!你是哪一年参加的红军?” 小伍回答说:“1932年。” “当兵3年了,怎么不学点文化?” 伍生亭本来想,当兵就是打仗,学什么文化。可他没敢这么说,低下头没有言语。 聂政委笑了笑,说:“你是不是觉得学文化没什么用啊?从今天起,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一边行军一边学文化,沙地当纸,树枝做笔。”小伍听了,点了点头。聂政委接着说:“今天我给你上第一课,教你写自己的名字。” 聂政委一边走一边讲,还蹲在地上把“伍生亭”三个字写给小伍看。聂政委严肃地说:“要好好学,明天我要检查。” 伍生亭学得挺认真,第二天聂政委还真的进行了检查。小伍把“伍生亭”三个字写了出来,不过,字写得歪歪扭扭。聂政委看了挺高兴,鼓励小伍要坚持好好学。 部队翻过夹金山以后,聂政委的工作更忙了,对小伍的学习放松了检查。小伍一天行军累得筋疲力尽,一连几天没有学习。 这一天,聂政委突然把几个警卫班的小鬼叫了去,要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聂政委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写一篇短文。小伍费了半天劲,还写错了好几个字。聂政委严肃地批评了小伍。聂政委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以为学文化没有用。你们看到了,一个指挥员如果看不懂文件,不会看地图,能指挥打胜仗吗?你们还年轻,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不要学会写几个字就知足了,要活到老学到老。” 伍生亭听了聂政委的一番话很受教育。他想,聂政委早年曾去法国勤工俭学,后来还到比利时和苏联学习过,不但知识渊博,懂得好几国语言,还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他还亲眼看到,聂政委每天那么繁忙,晚上还学习到深夜,自己都睡了一觉了,聂政委的屋里还亮着灯。 伍生亭下决心好好学文化。行军时,他一边走一边背诵课文,还在前边同志的背包上练习写字;歇息时,就在地上练习写生字,晚上睡觉前再累也要把当天学的复习一遍。后来,在一次文化测验中,伍生亭考了第一名,聂政委还奖励他一个小日记本和大半枝铅笔。到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伍生亭学会了一千多个字,摘掉了文盲帽子。 这就是一个红小鬼在长征路上刻苦学文化的故事,同学们听了有什么感想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