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佛法与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3 佛教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天在地球上都上演着一幕幕以事业、生活为背景的悲喜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会去尝试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以及喜、怒、悲、恐、惊。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会经历不同角色的演变。以一个男性公民为例,他的一生也许要扮演儿子、学生、朋友、员工、顾客、父亲、下属、同事、领导、退休人员、爷爷等角色。在这个人生的舞台上,一个人演戏的效果与质量,那就要看你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事,因为我们并不是孤独地站在这个舞台上,这个舞台上还有许多的演员,众多的看客,就是看客也只是相对某一出戏来讲的,归根到底,他也在扮演着看客。这里的因果律即这种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的因果论就是:做人成功是做事成功之因,做事成功是做人成功之果。如种子和芽的关系,因为过去有了种子,现在才能有芽的生起,现在有芽的生起,过去的种子,才能叫做种子,这就是异时互相存在的关系。另一方面,种子灭的时候,正是芽生的时候,芽生的时候,也正是种子灭的时候,即芽和种子的生灭现象又是一种同时互相存在的关系,也就是佛法中的缘起法。 
缘起,就是说明一切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起的。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有互相存在的关系和一定的条件。“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缘有杂染的、清净的,杂染的因缘即缘起法。事物同时互相依存的关系即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的关系,也就是佛法的因果关系,即因果论。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因会产生另一果。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更没有一个绝对的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时间上来说,有无数的异时因果连续的关系,从空间上讲,有无数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这样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相续不断,就叫做因果规律。所谓的因果道理,就是因缘的原理。这种因缘原理,是佛教对于人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解释,是佛教对人生观的基本认识。 

 
中国十大行业优秀CEO,著名的企管顾问师张力夫说:“命运的改变,首先来自觉悟。”我们学习佛法,研究佛法,就是要早一点悟出佛陀教育的精髓,悟出生活中的佛学道理,让不自觉地运用佛法变为正确地、自觉地运用佛法来看待我们的生活,用缘起法、因果论来认识世界上的事和物,用戒、定、慧来对治人自身的贪、瞋、痴、慢、疑、见这六种精神毒素,用四摄法来处理人际关系,善待生活、善待生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的人甘于过一辈子迷惘的生活,有的人喜欢追求趋向正觉的生活。过着迷惘生活的人,有的人对社会不满,认为现实社会污浊,充满了阴暗面,人生痛苦,他们时而愤世嫉俗,时而悲观失望。有的人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空虚,“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按一天二十四小时身心状态变化来安排作息时间,不懂均衡营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四大基石,最后患上了现代人的富贵病。有的人相信命运由神主宰或由佛菩萨安排,到处攀缘,到处烧香、求神、拜佛,不知道烧香、拜佛是佛弟子为了表达对佛陀的敬意以及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不知道烧香的作用是佛在说法的时候,有那么多弟子听法,闻到檀香的香气可以通经活络,可以醒脑,使空气清新,拜佛也对身体有好处,到头来常常是被一些江湖骗子骗去钱财,乃至生病时耽误了救治生命的最佳时间,白白丢了身家性命。《经藏》中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除自己别无救星。”佛陀不是主宰者,不是万能者,也不是救世主,如果佛陀万能,凭他的慈悲,早已把他的弟子超升,何必要修行。主宰命运的是自己,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能依靠自己救自己,而不能依靠虚幻的上帝来拯救人类。”观音念观音的故事是说:观音菩萨挂念珠,人问念谁?观音菩萨说:念观音菩萨。为什么?求人不如求己,各人吃饭各人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的人认为命运靠奋斗,靠抗争,一辈子过着积极奋斗,不断斗争的生活,但事与愿违,常常是拼了一辈子到晚年两手空空,不得不怀才不遇而郁郁一生,甚至身边连一个知心的朋友也没有。有得人不晓得人生活在世上到底要干什么,高兴时得意忘形,失意时灰心丧气,过一天算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因此,我们人生的成功即道路选择的成功和角色扮演成功,人生的不幸即道路选择的失误与角色扮演的失败。直销行业有一个经典的钓鱼的故事,用来比喻一个人在人生道路的选择很重要比较贴切。它是这样讲的:一个人去钓鱼,面临着两个池塘的选择,一个池塘有鱼,而另一个池塘却没有鱼。如果你在没有鱼的池塘里钓鱼,就是钓上一辈子也不会钓上一条鱼,而在有鱼的池塘里钓鱼,你就会有收获,会钓到很多的鱼。你做什么事,包括人生道路的选择,刚开始就错了,以后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努力越多只意味着离真理越远。就像你要去罗马,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但你一旦选择了与罗马相反的道路走,那么你将离罗马更远。我们人生只有选择了正确的人生观,克服人性自身的弱点,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关心他人,热爱社会的人。 
佛法是活法,是让你与人为善,是实践道德的学问。生活中每个人要自觉运用五戒、十善业来约束自己,从根本做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侧重在身的修为,十善除了身的修为外,还兼明心的动念。十善的意思是:第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平时要多放生、救生、护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不残杀加害,常常救死扶伤,敬老爱幼,随时随地行观音之慈心,普贤之愿海,那么每一个有情的生命则可尽其天然,无争斗、仇杀之事,天下就会太平,也就没有什么人类战争了。第二,不偷盗而行施舍。缺衣施衣,缺食施食,根据他人的需求帮助他人,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支援贫困灾区,平时避免显露钱财,与朋友金钱往来也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第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要亲近善知识、善友,远离恶知识、恶友,夫妻之间只要能互相守贞洁,不搞婚外恋,相敬如宾,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俗话说:“十条命案,九条奸。”当今社会由于不良之人,拈花惹草,喜新厌旧,争风吃醋,三角四角恋爱等酿出的暴力冲突、杀人事件时有所闻。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不邪淫,那么组成社会的一个个小家庭稳定了就会使社会更加稳定。第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果大家都做到不说妄语、不混淆是非、不颠倒真理、做一个诚实的人,那么人与人之间就能相互信任,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就会常在。第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要做到不搬弄是非,不挑拨造摇,不无中生有,不恶意中伤他人,破坏团结,不造成他人彼此不和,而遇别人争吵、打斗,应善意地调解,解怨释结。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世人有时常为一两句言语而导致吵架、动武,惹得一身的烦恼,扰乱身心,以致于搞得官司缠身,甚至于进入牢房。第六不恶口而说柔软语和第七不倚语而言出有礼,是不讲粗言恶语,不用恶毒的语言辱骂诽谤他人,不花言巧语骗人,不说不正经的话,要出言和善,心正言顺,别人听了,也就高兴,你也能被他人尊重,讲出来的话就会被他人接受了。

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贪即贪名、贪色、贪财、贪食、贪睡共五种贪欲,人生因贪造成许多自身问题与社会问题,贪财的人不择手段去猎取财物,不考虑法律、正义、良心等,贪得小的成为小偷、抢劫犯,贪得大的成了贪官。贪色的人不惜财力、功夫,不顾性命、地位,过去是皇帝也不干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现在是那些大贪官,为了博红颜一笑,不惜拿国家的钱占为己有,以身试法,到头来由人民的公仆成为人民的罪人。贪名就是念念不忘名誉,为了要名,四处求人,花钱去活动。也有人做好事就是为了一个好名声,受到了几句风言风语、诽谤的人就大打官司或寻死寻活都是贪名的表现。贪食,民以食为天,我们不但要吃饱,而且还要均衡营养。但贪食的人大吃大喝,吃完了山珍海味又来吃珍稀动物,不但破坏生态平衡,而且还将动物体内的毒素也吃了进去,导致现在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那些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除了与遗传、生活环境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与饮食有关。贪睡,睡眠能调节人体的疲劳,睡眠充足,学习、工作时就精力充沛,但睡过了头,反倒提不起精神来,头昏脑胀,萎靡不振,精力不集中,而且还使肌肉松弛发胖,白白浪费大好时光。第九,不瞋恚而慈忍积德,古人曾经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唐代寒山寺的两位诗僧有一段流传甚广的寒山问拾得对,是说做人要有宽大胸襟,高深涵养,人瞋我不瞋,人恼我不恼。原文是:寒山子问拾得道:“世间有人打我、骂我、辱我、欺我、吓我、骗我、谤我、轻我、凌虐我、非笑我、以及不堪待我,如何处治呢?”拾得答:“只是忍他、耐他、敬他、畏他、避他、让他、谦逊他、莫睬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如果人人都像拾得讲的那样有修养,杀人放火的事情就不会发生。青蛙法则是荣获日本日产汽车16年销售冠军宝座的奥城良治所发现的“隐忍以行,将以有为也”的营销法则,该法则说明了没有耐心和毅力,决不能在销售行业中出类拔萃,干任何事情也难取得成功。奥城良治在童年时有一次在田埂间看到一只瞪眼的青蛙,他调皮地向青蛙的眼睑撒了一泡尿,却发现青蛙的眼睑没有闭起来,而且还一直张眼瞪着。奥城良治后来将这段童年的宝贵经验运用在遭遇拒绝上,客户的拒绝犹如撒尿在青蛙的眼睑,要逆来顺受,张眼面对客户,不必惊慌失措,这就是他的“青蛙法则”。第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愚痴是没有智慧,不能辨别是非,如能多听正理,增进智慧,就会做一个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的人。 

用四摄法来指导你的现实生活。佛陀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以四摄法饶益有情……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一切众生平时在经济上、学识上、精神上要帮助他人,即身施、口施、意施、财施、法施,对他人说话要用柔和爱语的话,每一个人做什么事情要考虑使人得到好处,把利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要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去共同工作,共同生活,同甘共苦。《大智度论》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要“珍惜顺缘的到来,感谢逆缘的光临,主动结缘不仅快乐,而且会让你更加富有。”让我们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家庭、事业、生活,搞得更好,因为一切事业,包括家庭,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