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骊山老母传“八宝”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中国道教协会 佚名 参加讨论
    在老母殿殿前放置着八个用青石雕琢而成的元宝,每个元宝高450毫米,重800余斤,各元宝顶端琢有合体“ ”的字样,正前方分别刻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就是老母传授之八宝。“八宝”是儒教先师孔子他老人家育德内容的全部精髓,是人生的八种品德。孔子一生曾多次向道教始祖老子问礼,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搁置分歧,求同存异,相互切磋的重要一笔。孔子究竟向老子请教了哪些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根据孔子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治世思想来看,孔子向老子请教的内容应该包括道德、礼乐、仁义等。在这里,人们不禁要问,孔子倡导以礼乐治世、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两者看似对立的,却怎么可以统一在一起呢?殊不知在老子的思想精华结集的《道德经》中“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告诉我们,当人们失去先天淳朴的圆明天性后,就需要树立道德准则;当群体的道德准则认同感约束不了心性时,就应该用“仁义”的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当“仁义”失去后,就不得不用制度法规来治理社会。所以,老子认为制定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礼乐制度是不可或缺、更是符合“大道”运行规律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宝,不仅不对立,而且是统一的;它更是中国道教和中国儒学育德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老母自创造人类以后,人类便迅速繁衍起来。人的初始状态自然是无思寡欲的,但随着人类的繁衍,就有了盛余的东西,有了私人占有。这种私人占有打破了淳朴的先天心性和人与人关系之间的平衡。于是,人的内心就产生了贪欲,一些人就变的残忍而失去了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就出现了掠夺、强制、压迫和残害,人世上就出现了各种坏事、丑事,甚至于私欲蔽日,大道无光。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净化人们的心性,维持正常的人世间的关系,儒、道、释都提出了很多行为规范。由于三家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提出的一些准则也有相似之处,都是统一在一个“仁”下面的。老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向人间传授了老母“八宝”。老母要用“八宝”约束人们的心性,规范人们的行为。
    八宝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孝、悌、忠、信乃人四行——人之四种行为也,事亲则孝,居乡则悌,事君则忠,交友则信。礼、义、廉、耻乃四维——治国之维也。古人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八宝”之一曰孝。孝者,对父母,对长者恭顺而尊敬也。孝乃德之始,是做人的第一品德。人自呱呱坠地,即在父母的养育下存活,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其衣食住行皆由父母操至而来,其喜怒哀乐都同父母不可分。因而同父母的亲情是天然的,孝心也是自然而萌的,依恋父母,疼爱父母,怜悯父母之心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故古语说:“百行孝为先”,“千斤万典,孝义当先”,“忠孝乃人生之根本”,皆言孝乃人之天性,亦是人之第一大品格,有孝方有其它德行。倘若孝心顿失,则人性丧失也,此乃最大的失德。所以,大孝之人,自己受得千辛万苦,哪怕割肤断肢,也要满足父母长者之意愿,使他们心中和畅,不留憾意;大孝之人,不论自己日子过得如何清贫,都尽心奉养父母长辈,把最好的东西献给他们,确保他们颐养天年;大孝之人,虽有大富大贵,而不敢忘父母养育之恩,虽身居高堂大厦,不敢忘陋室布衣;虽年过古稀,不敢怠慢于堂上双亲。古往今来,那些大孝之人的善心义举感天地,泣鬼神,留下千古美名佳话,给了人间多少温情,令后人敬仰不已。但古往今来,失人伦,背大义,不忠不孝之人也时有所见,尤其为媳不孝公婆者居多,令人寒心,亦令人不齿。即使在现代社会,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下,有的人不遵孝道,视老弱如蔽屣,视双亲若陌客,不敬不孝,不赡不养,甚至宁养猫狗而不养父母,可弄花草而不知事双亲,枉为人子也!更有欺老霸财,残害尊长者,猪狗不如也!
    孝敬长辈,“亲其亲,长其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行孝?行孝、尽孝之根本,在于常思养育之恩,把行孝、尽孝作为后生晚辈之天然责任,作为出世为人的首要品德。孝之含义一为尊老,一为养老。细言之,尽孝是尊重,是认真地听取老人的意见,对老人有一个虔恭的态度。尽孝是宽容,宽容老人的过失,宽容老人的唠叨。尽孝是耐心,要耐心地听老人的意见,耐心地做解释,耐心地服侍老人。“久病床前无孝子”,做到耐心,长期如一地服侍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孝是心疼。“可怜天下父母心”,即是你须发尽白,父母任然视你为幼儿,千方百计地关怀你,呵护你;作小辈的,也要知道心疼老人,为老人分忧,为老人提负起生活的重负,尽量让老人轻松些。尽孝是报答,养育之恩,深似海;报答之心,永不懈怠。报答要从点滴做起,要从实事做起,不是做给外人看的,不需要四处张扬。报答就要及时行孝,在父母年富力强时,在家境优裕时,都有孝可行,而非是在父母重病时或垂老时才能显示你的孝心。尽孝要自强自立,堂堂正正做人,让老人脸上有光。光宗耀祖总比让祖上汗颜强吆!此外,尽孝还有注意教育子女对老人好,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
    古往今来,倡导孝的名言佳句及民间俗语很多,录其要者如后:“父母比天地”。“能敬父母,孝之至也。”“忠孝之人,必有大福。”“可怜天下父母心。”“羊羔吃奶双膝跪,乌鸦也知返哺恩。”“子欲孝而亲不待,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家之宝,妻贤子孝。”“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八宝”之二曰悌。悌者,敬爱兄长也。悌乃德之序,悌不仅指敬爱兄长,而泛指知长幼之序,明尊卑之礼,晓人伦之规矩。世间万物都是有序的,有序才有合理布局,万物才能顺势而生,应势而长;人世间也是要有序的,有序而分长幼尊卑,然后有方圆规矩。倘若世间万物无序而生,则杂乱无章也;倘人世间无序,则战事不息,家讼不止也。故知长幼之序,是为德。兄弟间要讲悌。为弟者,要知道敬爱兄长,听从兄长的善意之言,为兄长分忧,还要明白长嫂为母的道理;为兄长者,也要关怀爱护幼弟。悌还讲的是一种邻里秩序;邻里间要知长幼之序,要尊长爱幼,和睦相处,同舟共济。一乡一村,有了秩序才会有和谐,才会有亲情乡情之乐,才会有居村居家的心情舒畅,亲情和美,乡情和畅和安然而居。古语及俗语说:“里仁为美”,“邻居好,是活宝”,“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远水难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妻和而家道兴”,以及“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乡人;香花不离地中草,乡里见了乡里亲”,“月是故乡明,情是家乡浓,人是家乡亲”,“人不亲,故乡亲”,还有“官高一品,不压乡党”等等,都是讲了一个“悌”字和“和”字。
    知长幼之序,家和村和;不知长幼之序,家散村乱,此等正反事例多不胜举。如今有些人,为了一星半点的蝇头小利和鸡毛蒜皮的小是非,不讲人伦,不顾亲情,不要面子,不遵法度,直闹的兄弟反目,妯娌成仇,邻里不睦,乡情尽失,此皆丧德之为也,到头来只落得财败人亡,家道冷落,村风不正,人心难安,岂不悔哉!
    “八宝”之三曰忠。忠者,尽心尽力,坚定不移也。忠,德之正也,其涵义广矣,旧时称为臣子者,当忠心于社稷;为仆役者,当忠顺于主人;为朋友者,当忠义于友情;为公职人员者,当忠实于职守;为夫妻者,当忠贞于爱情。总而言之,凡对国家、对民众、对事业、对爱情、对上司、对友人尽心尽力、诚实不二、坚定不移者,皆为忠。忠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信义,是一种节操,是一种精神。忠与诚不可分,无诚则无忠,有忠必有诚。忠与义亦不可分,有忠方见义,能义方能忠。忠乃为人之一大品行,也是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涌现出了多少忠义之士,演绎了多少忠勇、忠烈、忠贞、忠义之故事,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财富。特别是在国难当头,社稷倾危之际,有多少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舍生取义勇赴国难,慨然献身。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英明千古流芳!
    正因为忠于国家民族是一大节操,所以人们对大忠大义之人赞之颂之,对大奸大恶之人唾之骂之。历代颂扬忠,告诫人们要树立忠的品德之名言佳句多不胜举。录其要者于后:“大丈夫一世,当以国家为先”。“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可丢”。“仰不愧于天,俯不愧做人”。“竹死节不变,花落有余香”。“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泯泯而生,不若烈烈而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士可杀不可辱”。“大丈夫视死如归”。总之,忠于国家民族,忠于职守,忠于亲情友情及人伦道德,仍是我们今天所要提倡的。
    “八宝”之四曰信。信者,诚实、可靠、不擅变也。 信而可见德行之厚。信乃做人之一大品格,亦是重要的社会公德。人活在世上,总是要同社会相联系,同他人相交往的。不可能独处一隅,与世隔绝。要同他人交往,就要取信于他人;而要取信于他人,则必须由信有义。一则,要与他人诚心相见,赤心相交,让人感到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可信赖之人,而非油滑奸诈之徒,这样,人才能对你建立起信任感;二则,为人处事,当守信用与道义,言必行,行必果,不重诺轻行,不半途而废,这样,人不仅能放心地与你共事,而且还乐于长期同你打交道;再者,在义利观上,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不为蝇头之利而丢弃义理,不作见利忘义之事,更不为牟取私利而伤天害理,这样,人就会为你的人格魅力所倾倒,叹服你为信士也。也唯有此,你才会宾朋满座,知音众多,纵横驰骋,所向无阻,你的事业才会生机勃发,前景明丽。
    信为德,不仅布衣百姓相交需要守信,官场政客相交更要守信,只是官场政客的守信难度更大而已。古往今来,那些良臣贤士对信作了很多阐释,市井百姓们也有不少关于信的名言佳句。他们说:“人生以信为本”;“信誉乃人生之本”;“人无信而不立”;“人者无信,不知其何”;“人若无信,百事皆虚”,把信同人的立身、立德相提并论。如何做到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出来的话是要算数的。“理求必真,事必求实,言必求信,行必求果,才能见其信。”“唯诚可破天下之伪,唯实可破天下之虚”;“友以诚为贵”,是说要守信必须待人以诚,诚心诚意,诚实不虚。“许人一物,千金不易”,答应给人家的东西,一定要送给人家,不能中途变卦,变卦了,就言而无信了。“守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应了人家的托付,就要把人家的事办好。俗话还说:“人活脸,树活皮,朋友之
    重信义”,把信看的同人的脸面一样重要,要想交道好朋友,就要注意自己的脸面,用信义去交;没有信义,是交不到真挚的朋友的。这些话讲得够明白,也够扎实的了。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要在世上立身,要在商海行走,讲求信用和道义则更显得重要。如果你言而无信,心奸计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着边际,故弄玄虚,也可能会一时得计——当今不少社会骗子都曾经得计于一时,但毕竟难以骗人长久,因为文明社会的主流毕竟是文明,善良的人们可以一错再错,不可能永远错下去而长久地被骗子蒙骗,社会公德乃至国家法度也不允许无信无义之举泛滥成灾。人们信不过你的人格,谁还愿同你交往?你还如何在世上立身?所以,作为现代人,信仍为立身之本,特别是商业交易中,个人信义往往是同企业之信誉,同事业之兴衰联系在一起的。
    以上孝、悌、忠、信为四行,亦是做人的四种品德,而作为四维的礼、义、廉、耻,则要求人们崇礼、行义、廉洁、知耻。礼者,礼节和道德也。儒家特别强调克己复礼,而道教特别是将儒、释、道三教教义合而为一的全真教,亦是强调礼的。当然,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制定了许多扼杀人性的旧礼教,那些糟粕是应当剔除的;但中华民族向为礼义大邦,那些维护国家法度的礼,那些维护人伦道德和社会公德的礼,那些体现社会文明的礼是必须讲究和遵守的。崇礼、遵礼,是文明的表现。如果人人都言行有度,懂礼貌,守礼节,遵法度,则家庭就会温情融融,社会就会高雅文明,令行禁止,政通人和。一个不崇礼、不遵礼的国度里,不可能有正常的秩序,不可能有人间的真情;而没有秩序和真情,必然导致霸道横行,社会混乱,人伦颠倒,国无宁日。故礼者,国之维也。
    作为礼仪之邦,对礼之论说殊属不少,精辟之句仍发人思考。譬如:“有礼则安,无礼则危;齐家以礼,万福之基”;“人无礼则不生,事不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把礼提到了国家兴亡的高度。“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三尺律”,强调不遵守礼就可能违反国家法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把礼作为言行的标准。“贞妇爱色,纳之以礼”,是说守本分的妇女虽然也喜欢打扮,但却遵守礼义和社会道德规范。“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是说有礼貌地对待地位低下的人乃为美德。“千里送鹅毛,礼重人意轻”,“先人后己,彬彬有礼”,“敬人者,人恒敬之”,“神也怕三请”,“有理不打上门客”,“怪人不知礼,知礼不怪人”,“先礼而后兵”等等,强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按礼行事。遵礼乃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在当今要作到“礼”,则要求约束、检点自己的言行,遵法度、守规矩、懂礼貌,讲文明。
    义者,正直的举动。义为一种品格,亦是一种精神。正义之士,在大是大非面前持正不变,凛然不可侵犯;守道义之士,谨遵人伦道德,品格端庄;侠义之士,重友情,重公德而薄钱财,轻生死。在我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侠肝义胆之士如星光闪烁,层出不穷,激荡着一股股英雄之气,豪迈之情。尤其那些为国家为民众而仗义执言、揭竿举旗,舍生取义,英勇献身者,更令人敬而仰之。此等义士,人中之蛟龙也,民族之脊梁也,万代之楷模也!至于对义之颂诵,名言警句多矣:“君子不夺人之所好”,“正人君子,身不二色”,“君子取义,小人取利”,把义都作为君子之德,不义之人当热也就非君子了。“居仁由义”,“智者必怀仁,勇夫要知义”,“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强调仁义不可分,仁者必义,义者即仁。“异姓能仁非异姓,亲生不义枉亲生”亲生儿子不义,他又算什么东西?再如“有恩不忘,有仇当报”,“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吃米勿忘种谷人,吃水勿忘挖井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君子报德,结草衔环”,都是强调不要忘记别人的好处,不要做过河拆桥的不义之事。
    义之要害是把个人的欲望丢在一边,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亲情友谊为重,以道义为重。利欲熏心之人必不义——行义乃割心剜肉也,岂能为之?不忠不孝不悌者必不义,不义则无信无礼无廉无耻。行义殊不易,是要做出牺牲的;但义又是不能离开的。倘若社会不讲一个义字,人人私欲暴涨,个个置民族大义、社会公德于不顾,邪恶横行而无人挺身禁止之,国难当头而无人挽狂澜,则世风日下,国家分崩离析,不堪收拾矣!
    廉者,清廉如水,守身如玉之谓也。廉乃官之德,亦是民之愿也。为官者,顶一片青天,辖一方水土,理百家之事,握生杀大权,惟其廉方能心清如水,肚明若镜,不为贪欲遮目,不为钱财动心,理事公平,为官端正,威仪严正,不可侵犯。倘不廉,见利而忘义,见财而生贪,则必置国家法度于不顾,视百姓性命如草芥,悖理昧心,贪赃枉法,沦为不齿。千古以来,百姓怀赤子之心,视官家为衣食父母,更对清官廉吏敬之仰之,呼之为“青天”,对贪官污吏斥之恨之,视之如豺狼,何也?百姓生之不易,存之艰难也!布衣百姓,生计艰难,身居陋室,躬耕垅田,春耕夏种,秋获冬藏,他们供养了多少达官闲士!百姓有何求?唯求为官者能维持公道,秉正持法,抑恶扬善,伸张正气,使百姓能安然度过清贫岁月而已,呜呼,哀哉,亦可悯也!然此等微薄之求竟不能满足,为官者食民之禄不能忠民之事,还要贪赃枉法,加害于民,又同猪狗何异?故为官者,不可忘民之饥苦也,不可生贪欲而忘大义也,不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也。水可以载舟,水亦可以覆舟。贪官污吏横行,政风必然日坏,民心必然怨恨,国家必然倾危,故廉者,立国之维也。
    古往今来诵廉斥贪之句多矣,为官者足当警戒。如曰:“为人必正”,“人以正为贵”,“子帅之正,孰敢不正”,“廉者当立身,正者端其表”,都是说为人要有一股正气,而廉者,就是保持了一股做人为官的正气。因为为官者,难免受到恶势力的威胁利诱,受到金钱美女的侵袭,必然要过什么“三关”,没有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是难以扶正的。再如:“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根生不怕风摇动,树正不怕月影斜”;“神正不怕香炉歪”;“人生在世,不怕身脏,就怕心脏”;“但求心无愧,才能无后悔”;“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阎王话短长”;“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须求万世名”;“闲作青山阶前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吏不畏严而畏廉,民不服能而服公”;“公生明,廉生威;临财廉,取于义”;“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虑于不足”;“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以及“肚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拿了人的手短,吃了人的口软”等等,都是告诫人们要认识贪官污吏对民众及国家之祸害,生一颗平常心,养一股浩
    气,宁守清贫,勿生贪欲,为官为吏,食民之禄,忠民之事,以民心为重,以大义为重,以名节为重,以国家安危为重。这对当今之反腐倡廉,不是没有警示意义的。
    耻者,有受辱之痛而知羞耻也。大凡为人,皆应知荣辱,荣则意气风发,壮心不已,一往无前,成就一番事业;辱则发奋图强,忍辱负重,重新振作,以雪旧耻。故古人云:“知耻者近乎勇。”勾践不忘亡国之大辱,方卧薪尝胆,十年磨砺,而后卷土重来,重兴霸业;韩信受胯下之辱,更激发了一种不甘人下的大志,经一路坎坷,数番风雨,终为三军之统帅,成就了兴汉的一番功业。左丘失明而不失志,奋而作国语;太史受辱而秉笔,终成传世巨作。当国难当头、民族倾危之际,更有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勇赴国难,出生入死,奋斗不息。中国近代之历史画卷上,书写着两个大字,一曰耻,一曰争。两个大字都是血写的。外强侵犯,国土破碎,国耻如利剑刺穿国人之心,如大山压得国人抬不起头。然而,中华民族向有知耻而后勇的热血传统,百多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及布衣百姓奋起抗争,书写了一部血泪交流、波澜壮阔的抗争史。知耻而后勇,知耻方能有所作为,知耻方能雪耻。当国家民族公理正义或个人身心受到侵害之际仍无耻辱之感,则必无信义节操可言;更有那些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为虎作伥者,必然沦为国之叛逆、民之罪人及家人不肖子孙也。故忠勇仁义之士,皆有知耻之心,知耻民气则正,知耻义理则兴,知耻虽国家历尽劫数而不致倾覆,知耻乃华夏之民族精神也。
    概而言之,道家之全真教吸纳儒释道三家之要义,提出老母“八宝”之说,意在教化世人也。其中不健康之因素,我们应该否定之;而“八宝”之精要积极之义理,皆是华夏民族之传统美德也,故应发扬之,广大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