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林书豪接受媒体专访,披露了“奇迹”降临在他身上的原因: “当我完成一场比赛或练习时,如果打得不好,我发现我回家后的心情会很不好。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或做任何事情。我发现我的快乐和我的定位完全取决于我在篮球上的表现,当我打得好我的情绪就高,打得不好就下降,这时我需要检查自己,来发现我的自我定位在哪里。 很多人打球的动机是金钱、女孩子或者明星的生活方式……我也是人,我也经常被世俗所诱惑,但是我知道我打球不是为这些。 为了打得好,我对自己施加了很多压力。这的确使我迷失了打球的目的。当我第一次签约时,有那么多媒体和那么多粉丝,我觉得我必须打好每一场球,这样大家才会高兴。这是我一直面对的挣扎,因为我仍然是一个人,仍然生活在我的肉体中,但是我必须真正了解,我不是为球迷打球,不是为家人打球,甚至不是为我自己打球。我打球的动机是追求“永恒的快乐”,不是输赢的快乐。想明白了这一点,我的心灵就得到了神奇的“安宁”。这种神奇的“安宁”带来了奇迹的表现。 我常处于忙乱,当我打得不好,我内心没有“安宁”。 有了我心中的“安宁”,就算事情出了差错,我仍然坐在那里,仍然可以醒过来,可以微笑面对,一切都会变好,我只需保持快乐。” 林书豪的这段心路历程恰巧印证了禅宗史上那个著名的公案: 六祖慧能的亲传弟子南岳怀让看见一个整日闭目打坐的和尚,问他做什么。对方说,要做佛。南岳便拿来一块砖在地上磨起来,对方被磨砖的噪音干扰得不行了,问南岳什么意思?南岳说要做镜子。对方说:磨砖岂能成镜?南岳回答:磨砖不能成镜,打坐岂能成佛?又说:牛车跑不动了,是打牛还是打车呢? 南岳用“打牛不打车”这个比喻启发对方: ——想成佛,就要从心灵的彻悟入手。而被他开悟的和尚成就了禅宗史上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 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常常忘了“打牛不打车”的道理。 我们不清楚林书豪到底是不是一个虔诚的我佛弟子,但是,纵然为千万人所追捧喜爱的他依然淡定,自然的为自己心中“永恒的快乐”而打球。他的谦卑,他的包容与感恩的心,还有他公开择偶的标准里重点提到的“帮助穷人,不乱花钱”都充分的表现了他一颗慈悲的菩萨心肠。也正是因为他这样慈悲、禅意的生活才造就了他创造奇迹,一夜成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