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西汉“海昏侯”名义之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蒋波 周世霞 参加讨论

        海昏侯即西汉宗室王侯刘贺,他是昌邑王刘髆之子,第二代昌邑王。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无嗣,刘贺被诏令继承皇位。刘贺在位期间不遵礼法,据说干了千余件荒唐事,仅27天便被废黜,后改封到江南豫章,是为海昏侯。2015年底,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情况公之于众,引起学界关注。至今,关于刘贺的研究已取得较多成果,但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比如,海昏侯的名义仍众说纷纭,尚未达成共识。
    鄱阳湖西面说
    这一观点早在海昏侯墓发掘之前已有学者提出。黎传绪《解说海昏国》(《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7期)从文字学角度对“海昏”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古代汉语中的“海”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湖”,至今云南、西藏等地还有将“湖”叫作“海”的现象,这里“海昏”之“海”指鄱阳湖;甲骨文中的“昏”像一个人侧立着伸出一只手,手下面有一个太阳,而古人正是通过日出、日落辨别东西方向,“東”(东)字像太阳刚升到树干,代表“东方”,那么太阳落到人手下的“昏”,自然表示“西方”了。所以,把“海昏”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湖西”,即“鄱阳湖的西面”。据史料记载,海昏县的范围大致包括今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奉新5县,它们皆位于鄱阳湖西,可以佐证“海昏”就是“湖西”的推断。
    自海昏侯墓发掘以来,上述观点被不少人引用。如赵孟在《海昏侯真“昏”吗?》(《北京晚报》2016年3月4日)中说:“海,指鄱阳湖。昏,就是黄昏,指代太阳下落的西方,所以海昏就是鄱阳湖西边的意思。”又如黎隆武在《千古悲催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6年)中介绍:“海昏”的“海”字,意为浩渺的水,在这里指过去的彭蠡泽、现在的鄱阳湖;“昏”是夕阳西下的意思,海昏侯国就是鄱阳湖西岸的一个小诸侯国,都城在今南昌市新建区一带。《中国国家地理》关于海昏侯的专题报道《海昏侯墓》(2016年第3期)也采用这一观点。
    彭蠡泽水源地说
    刘新光不认同“海昏”为“鄱阳湖西面”的说法,他援引谭其骧、张修桂《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复旦学报》1982年第2期)一文结论,认为古代鄱阳湖历经巨变,今天的鄱阳南湖在汉代时仍是河网密集、交通发达的平原地貌,没有大面积湖体,两汉在此设有县邑。而且西汉时还没有鄱阳湖之名,鄱阳北湖当时称彭蠡泽。同时,他也不赞同把“昏”解释为“乱”,把“昏”与“昏君”联系起来的“恶名说”。首先,除关内侯外,西汉的封爵基本是以“郡县立国”,即以郡县之名来命名诸侯王国;其次,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之前已有海昏县,即先有海昏县,再有海昏侯。因此,他认为“恶名”之说也不成立。
    在上述基础上,刘新光《说“海昏”》(《光明日报》2016年5月14日)提出“海昏”为彭蠡泽水源之地的观点。文章认为,西汉时既然没有鄱阳南湖,没有鄱阳湖之名,也就谈不上有“鄱阳湖西岸”之可能;汉初所设“海昏”,其“海”指大池,即彭蠡泽,“昏”通“婚”,在古代有“父母”的意思,“海昏”并举,正是彭蠡泽的“父母”——诸水之源,史书有载:“总纳十川,同溱一渎,俱注于彭蠡也。”赣江汇集了包括今贡水、泸水河、袁河、淦水、抚河、锦江、信江、昌江、潦水及修水等十条水系,最终在西汉海昏地界注入彭蠡泽。据考证,海昏县正位于彭蠡泽的水源处,因此,“海昏”指彭蠡泽的水源之地,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