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因寺敖包会(蒙古族) 作者:丁波 在原妙因寺大庙的东北边,有座很大的敖包山。听老年人讲,过去每年的六月十五赶庙会时,周围几十里的人们都来到这里举行敖包会。敖包会除了祭敖包以外,还举行摔跤、赛马、射箭等比赛活动,场面非常热闹。庙里的大佛爷不但派人参加比赛,还要拿出一些物品奖励大家。 举行敖包会这天,天还没亮,以齐王爷为首的全旗境内的王公、贵族、官吏,他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带着家眷,赶着大车拉着猪、牛、羊,还有米、面、油等一些上供的物品来到妙因寺;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也都穿着鲜艳的节日盛装,络绎不绝地来到寺庙。寺庙内外摊贩云集,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的,全寺上下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喇嘛们在寺内念完经,就来到敖包山祭敖包。经过装饰的敖包上插满了松柏树枝,几根木杆上还拴挂着经幡和各种颜色的“凤马旗”, 四角的“索罗德”擦得闪亮,人们在敖包前的供案上摆放供品、哈达、奶酒、乳制祭品等。妙因寺的喇嘛有八十余人,他们身披袈裟,头顶鸡冠帽。喇嘛们排列站在左边,一般老百姓站在右边。寺庙鼓乐一响,主祭僧便宣布祭祀开始,先由喇嘛僧们猛敲一通法鼓,吹响法号驱赶鬼魂,然后由大佛爷率领众喇嘛,边念经边围绕敖包撒圣水,撒五谷,接着众人面对敖包,跪在地上,反复叩头祈祷。 诵经完毕,敖包会的比赛活动就开始了。最先举行的是蒙古族人最喜爱的摔跤比赛,参加比赛的摔跤手,都是妙因寺周围各村的蒙古族青年,他们都各自搭起一个临时的篷子,做为摔跤手们的休息地。寺内大佛爷也有自己的摔跤手,也纷纷参加摔跤比赛。王府的官员做裁判,每个摔跤手都穿着结实产摔跤服。相传这一年,王爷在四克基屯找了一个一等的摔跤手,名叫占柱,此人有两米多高,可算是身高力大,他有一身绝妙摔跤术,在郭前旗境内是出名的摔跤手,连续几年获胜,无人可敌。他上身穿牛皮做的摔跤服,上面缀满了光闪闪的铜钉,后背中间有个圆形银镜,坦胸露腹;他下穿十分肥大的布制白裤子,上面绣有各种动物图案,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带,足蹬镶花的蒙古靴,头缠黄色头巾。他跳着鹰步,两臂上下摆动,做出雄鹰展翅的姿态,跃入场内。大佛爷在喇嘛中也选了个摔跤手,名叫巴特儿,他的装束与平民百姓不同,满身点缀得银鳞玉片,光辉耀眼。他个子矮小,动作敏捷,与占柱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人沿着摔跤场转动着,忽而向前进攻,忽而又躲闪一旁,寻找时机,一旦凑到一起,两人立刻相互扭摔起来,犹如二虎相争。身高力大的占柱抓住矮小身轻的巴特儿的腰带,抡起来不停地旋转,想把对方转晕,再猛一下把对方摔倒。可没料到,这矮小的巴特儿不管占柱怎么抡转,怎么举过头,连占柱自己转得都已身疲力乏了,可当他把小巴特儿往地上一掷时,那小巴特儿就像脚下生根一样,在地上站得稳稳的,像被钉子钉得一般。小巴特儿出其不意地闪电般地搂过占柱的膝部,猛烈一击,占柱猝不及防,当即扑通倒地,观看的人们都看得目瞪口呆。矮小的巴特儿在下面的几场中,也连连获胜。小喇嘛的摔跤技巧就连王爷也被折服了,人们更是赞叹不已。最后全胜者,就是头布盔,也就是第一名;二布盔,也就是第二名。依此类推排列名次,由喇嘛们给他们发放奖品。大佛爷每年给的奖品都是一样的,第一名是一只羊,第二名是一套衣服的棉布料。摔跤表演在一阵号角声中结束了。 接下来是射箭和赛马比赛。射箭虽然倍受人们欢迎,获胜者也深得器重,但场面比起赛马要逊色很多。 赛马场上特别吸引人,由敖包山到小坤字井,全是平川大草原,人们站在敖包山上看赛马,举目远眺,蓝天白云下那绿油油的青草地真让人心旷神怡。赛马的骑手们身着五颜六色的彩衣,脚上蹬着高筒的皮靴,头上扎着彩巾,腰上系着彩带,个个精神抖擞,英姿勃勃。头系红绿彩绸的匹匹骏马一字排开,有白色的、棕色的、灰色的……人欢马跃,显得格外英武。当比赛的号令一响,骑手们抖鞭拍马,如离弦的箭,似闪电的风,你追我赶,疾驰在草原上。围观的人们欢呼跳跃,喊声动天,有的互相品评着,有的打赌看谁家的马能赢。不管是喇嘛,还是老百姓,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中。 比赛结束之后,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穷苦牧民,连同寺庙的喇嘛,人们都到寺庙的东大仓去喝肉粥。舍粥棚内一片繁忙,三口大锅一字排开,舍粥的大锅蒙语叫莽金陶搞,大锅是生铁造的,锅深五尺,锅口直径也有五尺左右,锅中可装二十多挑子水,可容一斗小米。一头三百斤的猪作成的肉粥,分别装在三口大锅内。大佛爷也与大家共同喝肉粥,周围村中无家可归者和过路行人,都可以来喝肉粥,每年一次,这也是寺庙的一大善事。 当夜幕降临时,齐王爷带着全家老小,赶着大车小辆陆陆续续地散去。寺庙周围的村屯,篝火通明,人们载歌载舞,悠扬的马头琴声回响在寺庙的上空。人们祈盼着下一次敖包会。 信息来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