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刘绵基与天堂庵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菩萨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刘绵基与天堂庵
    天堂山又名东山嶂,雄踞于五华县东南边双华镇军营村,尖山状山峰连绵起伏,蜿蜒于五华、揭西、丰顺三县交界处的莲花山脉,主峰天堂岽海拔1095米,峰峦突兀,独傲苍穹,四季云雾缭绕,谷野深邃,春暖夏凉,生态环境极佳。从揭西县良田乡桐树坪村出发,北行二十多里崎岖山道,攀登上1014米的险峰,就是古寺胜迹所在。漫步山涧小溪边,只感水流声如天籁之音,和着四周清脆鸟鸣声,宛若大自然奏响一绝妙乐章。山中青楹翠柏,树密林深。该山植物品种丰富,奇花异草遍布山野,基色以绿色为主,赏心悦目。 莲花山脉之石以麻石为主,石质坚硬,大者上千吨,小者可用手握,奇形怪状,各种形象栩栩如生。天堂庵,始建唐代(约公元713年),后于明朝嘉靖年间,由当时的富户张九公另择新址重修,更名为白云庵。该庵自建成至民国时期,有僧尼数十人,被誉为广东第七名庵。
    天堂庵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八百多年的风吹雨打,精美寺院的雕梁画栋,好些已经坍塌、残破了,特别是宝殿中的如来佛祖、观音大士、十八罗汉的油漆金身,也已脱落,亟待有慈善者能来募款重修,谁来慷慨解囊呢?时值明世宗嘉靖年间,揭西县良田乡岸洋村有一富户,姓刘,名绵基,号念三郎,年逾古稀,热心公益,乐善好施,闻讯后即将家财尽数倾出,成为施主,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但是,自家却从此一贫如洗,子媳只好到四方打工糊口,老家只留下两老看守门庭。十年后的冬天,饥寒交迫,他想:“当初自己身为施主,舍财修建了天堂庵,如今听讲那里香火鼎盛,自己何不到那里讨些钱粮,也免挨饿受冻,谅必庵僧定能恩典”。因此,手扶一条苗尾竹杖,踉踉跄跄地来到天堂庵,谁知来到后,过去的方丈、老僧已不在,新来的和尚又那里认得这个昔年的施主呢?小沙陀偏又是个势利眼,把刘绵基当乞丐打发,对他说:“阿弥陀佛,本庵人口众多,食用浩大,不能让你留宿斋堂,也无钱粮给你,如今寺里伙房只存有粥汤,给你喝够,暂充饥肠,吃后到山下大户人家,寻求富户施舍吧”。刘绵基喝完粥汤,心中感慨万千,想到潦倒至此,不禁老泪暗垂,仰天长叹,然后走进殿堂跪下祷告:“如来大佛,救苦救难观世音娘娘以及金刚罗汉在上,在下刘念三郎一向虔诚信奉各位至尊,但求应验显灵,庇佑我好心得有好报!”磕完三个响头,就沮丧地下山。回到家里,困卧在床,幸得有亲邻外姓人氏,送来一些柴米度日。如此过了半月,刘绵基忽然接到潮州府寄来的一张“银票”,他戴起老花眼镜,只见银票上写:“刘绵基老爷台鉴:承蒙运来梌树千条,每条价值白银一两,共计一千两整,期凭此据速来领款,潮州开元寺重修处。大明嘉靖辛丑岁冬月谷旦。”老人家十分诧异,想不明白:“自己莫非饿昏了?要不就是身处梦境中。”他摇头苦笑,随手把银票丢在沾满蛛网灰尘的柜台上,没去理会。谁知隔了十多天,又是汇来一张银票,数目却是白银三千两。他愈加怀疑不信了,仍然置之不理。再隔一段时间,又寄来第三张银票,数目却是白银七千两。三次加起来,超过万两白银了,若是果真有这等好事,自己不又成富翁了吗?刘绵基虽不相信有此从天而降的好运,但也不免有所动心,怀着好奇和侥幸心理,向人家借到路费盘缠,步行出河婆,搭船到揭阳,再乘马车到潮州城,寻访到开元寺重修处。那里的当事人见了他和银票,态度毕恭毕敬,殷勤地接待侍奉这位大货主,并如数交付款项,又见他孤身一老翁,怕中途有闪失,特别雇请镖师押运银两回岸洋老家。从此,刘绵基一跃而成阔富翁,儿媳、孙子们闻讯也纷纷归来了。
    刘绵基对这一笔天外飞来的巨款百思不解,夜里睡觉也不安稳,他是信佛之人,因此又备了鲜果、斋菜、香油、纸烛来天堂庵求神问佛。以求解开心底这个谜团。来到天堂庵,只见寺中走出一位老僧,手持仙拂,见了刘绵基,口中念念有词,吟出禅诗四句:积德之人总有缘,何愁困境了平生。
    此番灵显天堂寺,他年昌盛梌树坪。
    这四句偈语,若隐若现,点明他皆因积了善德,故有富贵好报,将繁荣昌盛发迹于梌树坪这个地方。
    原来,天堂庵圣佛见修庵施主贫困交加,身处困境,即派十八罗汉出动,去调令各山神,在梌树坪地方,日夜砍伐梌树,并搬运去潮州,卖给当时正急需木材的开元寺重修工地,货主却记上刘绵基的名字。后来,刘绵基带领四个儿子到被砍伐开辟出来的梌树坪地方新建寨场,后代繁衍昌盛,他本人按千一郎公为始祖排行三世祖,而今后裔已传到二十一世了,他自己也延长了寿数,于明嘉靖四十年辛酉(公元1561年)二月十一日亥时无疾而终,享寿九十七岁。当年的梌树坪寨,即为如今的桐树坪村。刘绵基的故事,也在当地传开了一句口头禅:“有钱捐落庵,返转同斋公讨饭汤。”
    各位看官读到这里不禁要问,当年的梌树坪寨,如今为何要改成桐树坪村呢?梌树坪寨如今还有梌树吗?什么时候改成桐树坪村已不可考,笔者恰好是桐树坪村人,根据我考证,在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霖田都地图标明,在独山之上即今良田乡范围,只标明桐树坪等几个村名,可见当时已将“梌树”改成为“桐树”了。相传是当初十八罗汉受圣佛指使日夜砍伐梌树并扛到潮州,非常劳累,日久生怨,便作法将山上的“梌树”一一掐死,无法掐死的也作法使其长不大,故此树生长比罗汉松还缓慢,非千百年不可成材,且此树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形如石杉,自发馨香,不遭虫蛀,历来是刻祖宗牌位的上选木材,且只有海拔千米高山环境才适宜其生长,历代被人慕名砍伐,几近绝种,据笔者十几年来寻遍家乡山野,只发现高山石缝中尚存一棵,采叶回来供老者证实为梌树。
    刘俊合 搜集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