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筑就万灵寺 明朝年间,路孔镇有个大财主,姓赵,人称赵百万,四里八乡的人都晓得他有钱,具体有好多钱,也没人说得清楚,只晓得半个路孔场都是他的。赵百万虽然有钱,但是有个最大的心病,那就是只有姑娘没得儿子,百万家产没得传香火的根根。 赵百万为了有个儿子,一连娶了五个婆娘,但是个个婆娘的肚皮都是大旱时节望天——田的水不涨(长)。他又带着几个婆娘四处烧香拜佛,找看相的、跳大神的、看风水的……,反正能搞的名堂都搞了,五个婆娘的肚皮还是外孙打灯笼——照舅(旧),一点响动都没得。 赵百万对这件事很伤心。晓得赵百万心事的人也在私底下传言,说赵百万肯定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老天才惩罚他,让他赵家断根。这些传言偶尔传进赵百万的耳朵,虽然他气得捶胸顿脚,但是也没办法堵住大家的嘴巴。 后来,赵百万也不晓得从哪里听说,要多行善事,多积阴德,所以凡是遇到路孔场有啥子修桥铺路、舍粥施饭的事,他都要拿钱参加。这样一来,附近的老百姓很快又把他称为赵大善人。 这一年,路孔场来了一位和尚。这个和尚大约五十来岁,高高瘦瘦的,穿一身灰衣,下巴上留着一小撮灰白的山羊胡。和尚来到路孔场后,每天除了化缘吃饭,就是躲在树荫下、竹荫下念经、睡瞌睡。赵大善人因为经常求神拜佛,所以素来对和尚、道士都很恭敬。他发现和尚没得地方睡觉,就让人把河对面的一间空闲的茅草屋打扫干净,让给和尚落脚。还安排管事的,一日三餐给和尚送吃的。和尚对于赵大善人的举动,一点也不觉得意外,简单地道了谢,就住了进去。 有了落脚的地方,也不消再到处化缘,和尚的生活也就和在庙里差不多:吃饭、念经、睡瞌睡。也不晓得和尚自己刻的,还是找人刻的,反正过了几天,赵大善人亲自过来看望和尚的时候,就看到和尚的茅草屋里,供着一个小小的石观音。那观音像雕刻得栩栩如生,就像活的一样。赵大善人忍不住敬了柱香,磕了三个响头,看得和尚暗暗点头。 “大师,敢问法号该怎样称呼?”赵大善人向和尚行了个礼,客气地问。 “阿弥陀佛,老和尚真敖。”和尚也还了一礼,“老和尚还要多谢施主的善心,让我佛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大师不嫌简陋,我就放心了。”赵大善人看和尚谈吐不像一般的和尚,心头多了点敬重,“敢问大师从何处来?” “阿弥陀佛,老和尚云游四方,从来的地方来。”真敖笑着说,“施主是个大善人。” “呵呵呵呵,不敢当,不敢当。”赵大善人听了很高兴,“我一向礼佛。” “请问施主,这座山该如何称呼?”真敖问。 赵大善人一听和尚问起这座山,有点自豪,“这也是我的家业之一,叫做万灵山。山下这条河,叫做濑婆溪。码头上的船,半数也是我的家业。” “阿弥陀佛!”真敖又宣一声佛号行个礼,“老和尚有个请求,不晓得施主能不能满足老和尚一个愿望?” “大师客气,有啥话尽管说。”赵大善人不晓得真敖有啥请求,“只要我赵某能办到的事,一定尽力办。” “老和尚这些天在路孔场走了几圈,觉得这里山灵水秀,到处都是灵气,这万灵山更是灵光四散,所以老和尚想在这里修建一座寺庙,不晓得赵施主同意不同意?”真敖说。 赵大善人一听,原来和尚想在这里长住,开口就要一块地,心里有点不高兴,但人家既然说出来了,想必也是早看准了地,所以他想了想说,“不晓得大师看中了哪一块地?” 没想到他的心思却被真敖看透了,真敖也不强求,当下作了个揖:“阿弥陀佛,赵施主既然有难处,老和尚就另寻地方吧!多谢赵施主恩惠,让老和尚这段日子有了安居之所,也让我佛免受颠沛之苦!” 赵大善人见真敖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主动放弃,也就顺水推舟,“大师客气。” 这天晚上,赵大善人做了个梦,梦见一位老太婆抱着一个小男孩,从他家大门走出去,他和家人跟在后面追,眼看着老太婆慢腾腾地过了大荣桥,上了万灵山,他们就是追不上。老太婆来到真敖住的茅草屋前,就像回自己家一样,大模大样地开门进去。等赵大善人一家人追进去,里面却只有老和尚供着的那尊观音像,老和尚也不见踪影。赵大善人的家人里里外外找了个遍,也没看到一个人影。等他们走出茅草屋,才发现茅草屋已经不是在原地,而是在万灵山顶上,老和尚正在茅草屋前坐着念经。 “大师,请问刚才是不是有个老婆婆抱着个小男孩来到这里?”赵大善人问。 “阿弥陀佛。”老和尚抬头看他一眼,又闭上眼睛,“像从虚起,境由心生。施主只管问问自己的心,就能找到答案。” 赵大善人低头看看自己的心,什么也没发现,再问和尚,和尚却像聋子、哑巴一样,再也不闻不问不答。赵大善人只好生气地带着家人往回走。走着走着,赵大善人就醒了,这时候,外面的鸡也叫了。 赵大善人想起梦中的情景,这才晓得和尚是个高僧。他再也睡不着,翻身爬起来,脸也不洗,急冲冲地来到和尚住的茅草房。到了一看,和尚正盘腿坐在观音像面前念经。 “大师,打扰了!”赵大善人先拜了观音,然后起身对和尚说,“昨天多有得罪,还望大师谅解。” “阿弥陀佛。”真敖望着他,“赵施主是有心人。” “大师是得道高僧,还望指点迷津。”赵大善人诚心诚意地说。 真敖仔细地看了看赵大善人,才慢慢地说:“佛缘因果,善行福报,修行得缘分。赵施主,你命中当有一子承欢。” 赵大善人晓得和尚在点化自己,赶紧给和尚跪礼:“多谢大师指点!菩萨莲台来到我万灵山,是我赵某人的福分,也是路孔百姓的福分。” 回到家后,赵百万马上找来工匠,让他们听从真敖指挥,修建寺庙。一个月后,一座气势恢弘的寺庙在万灵山顶拔地而起,寺庙正中供着的菩萨,就是真敖当初在茅草屋中供奉的那尊观音像。 三个月后,赵大善人带着自己的全家来到寺庙还愿。 在真敖的禅房里,赵大善人高兴地说:“多谢大师指点,多谢观世音菩萨恩典,让我赵家有了香火!” “阿弥陀佛,赵施主广行善事,该当福报!”真敖说,“不是菩萨指点,老和尚也不晓得这段因果。” 原来,真敖来到路孔后,有一天在万灵山上一棵大树下念经。这时,一位身穿粗蓝布衣裳的的老太婆从真敖身边经过,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六孔相连,万灵之源。”真敖很奇怪,就想问一声,哪晓得一抬头,老太婆平白无故就不见了。真敖的脑壳里灵光一闪,晓得遇到了神仙,急忙朝着老太婆消失的方向跪拜。三叩九拜之后,真敖的瞌睡也醒了,这才晓得念经念着念着就睡着了。但是梦中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他站在山上仔细一看,发现路孔灵气缭绕,灵气最浓的还是自己站着的万灵山,这才决定在这里修建寺庙。 真敖给寺庙取名“万灵寺”,因为赵百万老年得子的消息流传很广,所以万灵寺一年四季香火旺盛。 (唐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