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无忧王是唐代的叫法。现在人称他阿育王。 无忧王统一了整个印度,尊贵无比,财富无量。晚年,他病了,卧床不起,自己揣测结局不好,想做最后一次布施,下令献出大量财宝给寺院、僧侣,以便使他们安心修行,让佛法的鼓角在印度大地更嘹亮些,也有为自己祈福延寿的意思。 这个一生无忧的国王却失望了。代理朝政的大臣和王子表面答应,暗地里却不同意实施。病得有气无力的无忧王无奈,只好让贴身侍卫将自己床头的药果——一只烂了半边的阿摩罗果送给寺院,告诉僧侣,曾经的无忧王,现在的半只阿摩罗果之王做最后一次布施来了。 寺院住持赶紧击打法鼓,聚集起所有的僧侣,熬起一大锅水,将这半只阿摩罗果放进锅里煮,每人分一点果水,虔诚地接受无忧王的最后一次略带伤感的布施。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无忧王曾经依靠战争和权柄,把整个印度都收拢在手中,但有一天,他手中能把握的却只有半只果子。我们何尝不是如此?青壮年时期,我们都自认为是无忧王,能够把握命运中的一切,但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临终,我们会发现,随着生命的即将完结,我们手中剩下的只有半只孤零零的阿摩罗果——那就是我们无法再进行下去的幻想,一生苦乐都恍然如梦。 萨迦祖师札巴坚赞所传授的心要口诀《远离四种执着》中说: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 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 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 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 渴望把握一切是一种错误的知见,换成现代语言来说,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这种知见带来的执着,会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欢欣与痛苦交织的煎熬。 马祖道一禅师圆寂前,院主问候说:和尚近日身体如何?他说,日面佛、月面佛。 日面佛、月面佛是佛经里讲的无量劫前的两尊佛。日面佛世寿一千八百岁,月面佛的世寿只有一昼夜,无论寿命长短,未觉悟时,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生老病死的苦恼,但认清了生命的真谛,他们也都是同样快乐尊贵的佛陀,具备了相同的清净如莲化的法身。 宋 释慧勤在《颂古七首·日面佛月面佛》中说: 东街柳色拖烟雨,西巷桃华相映红。 左雇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知道柳色烟雨不停地变换,我们就会抛却流逝的苦恼,去欣赏它空蒙妙曼的姿态,那么,对于爱情、财富和官位,我们为何要试图把握它永不凋零? 黄金对于人类来说,是宝贵的东西,人人为此烦恼。但对于快乐的蝴蝶而言,黄金只是一块会在太阳下闪光的石头。 面对一块黄澄澄的石头,永远不曾拥有的蝴蝶反倒更快乐些。 因为它没有这种拥有的观念,反倒更看清了它的本质,只是一块石头而已。 去赵州和尚的禅寺打禅七的朋友们说,在那里,吃饭,睡觉、走路的滋味,大不同于寻常。那是因为,和尚在时时提醒禅修者:“看当下!”“看足下!”远离了虚妄的幻想,米粒与唇齿的细微碰撞,足与大地的柔软接触,自然升起生命本具的欣快和安宁。 二 无忧王的还有一次更大的顿悟。 东征西伐的无忧王起初很残暴。他模仿地狱建了一座监狱,让残暴的人做监狱主管,凡是被抓进去的人,没有能出来的。后来,发展到凡是经过此地的,一旦被发现,也会被抓进去杀害。一次,一位僧人误到监狱门口乞食时,被抓了进去,僧人大窘,在生命唯余的几天时间内,精进修行,证得了罗汉果,扔进汤锅,马上清凉,并有莲花为座,托起他坐在汤锅中,所有的办法都杀不死他。无忧王很好奇,亲自到狱中去察看。察看完,陪他一起视察的监狱长说,陛下不能走了,你的生命到头了。无忧王非常震惊,监狱长说,你曾下令,凡是走近监狱的人,都不能活着出去,这个命令并没有说不包括陛下啊。 死亡的威胁,使无忧王一下子体验到了恐怖的滋味,清醒起来。 从此,监狱就渐渐废了。同体大悲的精神,如清灯照亮了他的心田。他皈依了佛教,用佛教的十善法治国,并大量建造寺庙,舍利塔,忏悔自己的过失。印度大地渐渐充满了祥和之气。后来,他建造的一些舍利塔还流转到了中国和周边国家。 这是无优王遇到的另外一只阿摩罗果,来自内心的果香,弥漫到了整个印度乃至亚洲。使一个恶贯满盈的无忧王成为至今令人怀念的贤王。 无论多么丑陋的人,都有一只阿摩罗果,在这个世界上,希望我也能遇到一只阿摩罗果,令我清醒,无忧如王。(文:地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