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雍和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喇嘛教黄教寺院。在明朝时,雍和宫只不过是太监们的宫房。1694年,清朝的康熙皇帝将这块地皮赐给自己的第四个儿子胤稹建造了“四爷府”。胤禛在康熙皇帝的众多子嗣当中是比较沉静稳健的,因为他知道在绝世英明的父亲面前最好不要耍什么花招,老老实实反而更容易赢得信任,所以,在众多锋芒毕露的兄弟中间他总是很低调,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这一招果然很灵,1698年,胤禛因为辅佐朝政有功被封为贝勒,1709年,他又被晋封为“和硕雍亲王”,他的府邸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先后被称为“四贝勒府”和“雍亲王府”。1723年,踌躇满志的胤禛终于从兄弟夺嗣的战场上凯旋,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帝位,住进了紫禁城。按照皇家的规矩,皇帝曾经住过的地方是“潜龙邸”,即所谓的“龙潜禁地”,别人是住不得的,雍亲王府再一次随着它主人的命运而荣耀于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屋子的主人做了皇帝,连房子也跟着显贵起来,1725年,雍亲王府被升格为行宫,正式更名为“雍和宫”。 康熙皇帝一生有35个儿子,这些人如果生在平常百姓家里,那倒是香火旺盛的好事情,但是作为皇帝的儿子,他们的尊贵的家庭背景反而让人担心——子嗣众多,但是皇位只有一个,是真正的“狼多肉少”。在康熙皇帝晚年,众皇子们纷纷四处拉拢人马,搞自己的政治小团体,随时打算和自己的同胞们拼个你死我活。对于这些,年迈的康熙皇帝心里一清二楚,但是这位宽容的父亲始终不忍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太重,只要不闹出太大的事情,他还是采取“放纵政策”的。但是等雍正当皇帝时,他可就没有那么仁慈了,作为封建皇帝,他不允许朝堂之上有不同的声音和自己分庭抗礼,父亲的宽容留给了他一个不得不收拾的“烂摊子”。于是他采取了高压政策,在自己的行宫——雍和宫成立了一个特务机关,取名“粘杆处”,名义上是为皇帝掏雀捕蝉,陪太子玩耍,实际上是专门负责为雍正刺探情报,替他捉拿异己,捕杀政敌。粘杆处的特务们叫做“粘杆侍卫”,都是些身怀绝技、武艺过人的大内高手,雍正继位前后,就是利用这些人来对付自己的政敌兄弟们的。至今,一些民间文学和稗官野史上都有关于雍正“谋害”兄弟的记载,对兄弟的不宽容使后人称他为“血滴子”皇帝。因为这一层关系,当年的雍和宫也被蒙上了一层阴森恐怖的面纱。 雍和宫牌 坊雍和宫前有东、西、北三座精美的牌坊。呈品字形.匾中为北牌坊。 1734年,雍正已经做了10多年的皇帝了,不听话的政敌消灭得差不多了,也应该为自己积一点“德”了,于是下令将雍和宫改为黄教寺院,供僧侣居住。雍正死后,乾隆即位,他把雍正的灵柩移到雍和宫的“永佑殿”,停灵一年,同时又将雍和宫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全部换上了黄色琉璃瓦,上升为和皇宫同样的等级,主人的去世给雍和宫又加上了一道皇家的“金环”。为了减轻老爸生前嗜杀的罪孽,1744年,乾隆正式将雍和宫改建成黄教寺院,并从蒙古招来500名喇嘛入住,既为死去的父亲挣回了一点好名声,又安抚了蒙藏地区的宗教信徒,算盘打得很精明。此后,雍和宫屡加修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格局,成了北京城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雍和宫的全部建筑严格按照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建造,相互对称,寺院本身由南至北逐渐升高,这种阶梯式的构造充分地显示了浓厚的宗教气氛。去雍和宫遛一圈,能够了解不少关于藏传佛教的历史。 在雍和宫的法轮殿内,伫立着一尊高约三丈、真金装饰的铜质佛像,他就是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这个人对喇嘛教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宗喀巴是青海人,8岁出家,17岁进入西藏研究喇嘛教。喇嘛教分为密宗和显宗,密宗崇尚咒语、不重戒律,在宗喀巴之前,密宗一直是喇嘛教的主流。不过这位年轻有为的喇嘛却不喜欢循规蹈矩,他对密宗的教义很有看法,于是自立了门户,创建了格鲁派,提倡“先显后密”的教义,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严禁喇嘛结婚,重整教规。为了与其他教派区别,格鲁派的门徒一律戴黄帽,着黄衣,“黄教”由此而来。宗喀巴对喇嘛教义的改革有重大贡献,达赖和班禅都是他的得意弟子。 雍和宫鸟瞰图 雍和宫主体建筑由五进大殿组成。另有许多配殿,整个建筑布局规整、巍峨壮观,具有满、蒙、汉、藏民族风格。宫中佛像很多,壁画生动、工艺品技艺超群,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雍和宫内有一尊高达26米的弥勒大佛,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木雕佛像,有着重要的宗教历史和文物价值。它的来历流传着一段清乾隆皇帝与西藏七世达赖喇嘛友好的佳话。1 750年,七世达赖管辖的地盘里有人寻衅滋事,想要造反,乾隆派兵好好地教训了“叛贼”,平定了叛乱,七世达赖为此感激不尽,总想着要报答一下。当时他得知乾隆要修缮雍和宫时,便竭尽全力地在西藏内外广泛搜罗佛像,此时恰好尼泊尔刚从印度运回一棵白檀巨木,达赖不惜自掏腰包,用重金将白檀木买了下来,并且亲自组织人手把这块罕见的白檀木从尼泊尔运抵雍和宫,前前后后一共花了3年的时间。乾隆皇帝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巨檀,自然十分欢喜,马上找来能工巧匠雕刻佛像。因为佛像过于高大,所以当时的工匠们先砌好佛座,再安置佛像,最后才建万福阁,以致后来有人讹传“先建大佛,后有雍和宫”,足见这座整雕白檀木弥勒佛的影响了。 在雍正和乾隆驾鹤西游200多年之后,1915年,雍和宫正式向游人开放,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到解放前夕,这里早已杂草丛生,宫墙残破,不见帝王家的气势了,景象很是凄惨。十年动乱期间,红卫兵们曾闯进雍和宫,扬言要将这里彻底砸烂,雍和宫危在旦夕,幸亏周恩来总理及时赶到,下令将雍和宫暂时封存,人们今天才得以有机会观瞻这座藏传寺庙。 雍和宫供奉的白檀木大佛 这尊佛像又叫迈拉迭佛像,由一根直径3米、高26米的白檀香木雕刻而成。据说这根巨木是七世达赖从尼泊尔廓尔喀购来献给乾隆皇帝的,历时3年才运到北京。佛像刻成后才建造佛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