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竺寺里女法海 唐朝有个法海和尚,道行高洁,只因后世文人附会,便弄出好多闲言碎语,风风火火,把个正面人物,搞成了个反派角色。当然,故事传说归故事传说,真法海还得还他的历史真面目。 到了宋朝,尼姑队里也涌出了个名叫法海的人,真是无巧不成书。自然,此法海非彼法海,无论事迹性别,全都不同。古往今来,同名同姓的人不知万万千千,僧尼队里,有此情况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法海尼,当时名人宝文吕嘉的姑妈。法海生来思想敏锐,微入毫芒,出家以后,喜欢修习禅定,有时也经常参参禅。 云游外出,向天下各大禅师讨教禅法,是当时禅六里的一种流行做法。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悟彻人生真谤,法海在云游中,先是参见了法云和尚、法秀和尚,向他们学习禅的精要。后来又芒鞋破钵,来到襄州石门,在法真禅师度下,勇猛精进,凿开心里的好多疑块。 法海云游天下,获得开悟后,隐居在平江西竺寺,韬光养晦,独自修持。当时,天下名儒们仰慕她的风范,纷纷请她出山应世,开讲佛法,谈论禅妙,可是她却一心清静,甘于寂寞,坚决住寺不出,任你磨破嘴皮子也不为所动。 光阴荏苒,法海在天竺寺隐遁潜修,一下子就过了好几十年。 晚年,法海身体欠佳,渐至重病。 一天,她盘膝而坐,对寺里女弟子们说:“人命在呼吸之间,转眼就逝。学佛学禅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生死问题,所以佛弟子对于死,不应该有所害怕。我的寿命已将结束,现在把我多年来的学禅心得,总括在一首偈语里,说与你们各位,听仔细了。” 弟子们面容惨淡,心情沉重,听老师说偈道: 霜天去雾结,山月冷涵辉; 夜接故乡信,晓行人不知。 说完,法海脸上现出一丝安详,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就毫无痛苦地告别人间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