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初年,妙胜禅师发誓要在宝光寺兴建罗汉堂。他托钵行化二十多年,募集白银三千余两,并且不辞万里风尘,北走燕赵,南游吴越,观摩了各国各地的罗汉堂,绘下了建筑图样和罗汉形象。加寺后,他便聘请工匠,择定吉日,开始建堂造像。 罗汉堂工程浩大,仅是合抱大的柱子就得要一百多根。妙胜禅师想,川西坝子一马平川,采运木料要到很远很远的深山老林。倒不如去百多里外的金堂云顶山采运石料,以石柱代替木柱。石柱不怕火烧虫蛀,又比木柱牢实、壮观。但石料比木料更笨重,水陆运输更麻烦,每代运一根,需八个壮汉辛苦半月光景。为了加快工程进展,妙胜禅师号召全寺青、壮僧众都去采运石料。 有一天,庙里来了八位挂单的云游和尚。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老态龙钟。可是,当斋堂的梆一响,他们却不落人后,无论是稀粥还是干饭,一吃就是几大碗。行堂和尚想,这些饿鬼吃烂胀又不干活,住上三五天该会走吧?一个月过去了,眼看宝光寺积存的大米越来越少,这八个和尚还不走。于是,行堂和尚向他们下了逐客令,恶狠狠地骂道:“八只饭桶,宝光寺供不起你们了,快滚吧!”八个和尚无可奈何,只得依依地离去。妙胜禅师知道后,非常怜悯这些老病无靠的佛门弟子,便亲自追到五里以外的天缘桥,把他们请转来。并当着众僧的面,把行堂和尚训斥了一番。八个和尚感激不已,表示要为修建罗汉堂尽点力。妙胜禅师见他们年老体衰,顺口说道:“你们就干点轻活吧!” 人不可貌相,原来这八位和尚神通广大着哩!他们拄起手杖,行走如飞,一下子把那些前去采运石料的青、壮僧众甩得老远老远。当来到波浪滚滚的沱江边,他们抛下手杖化为竹筏,挂起袈裟变作风帆,追波逐浪,顺流而下,一炷香时间就到了金堂峡。他们健步登上高高的云顶山,选好场地用手杖一划,山石开裂,根根石柱坯料出现了。他们将石料送到江边,载上竹筏,扬起风帆,溯江而上,由泥巴沱码头上岸。然后又用手杖当鞭子,将石料象赶牛马一样运回寺里。他们每天往返一次,采运石料八根。只花了十来天功夫,就将所需石料全部采运回来了。据说,罗汉堂里支承屋面的九十六根石柱子,就是这八个和尚采运回来的。 材料齐备,破土动工。罗汉堂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奇特,平面很象一个“田”字。塑像将围绕“田”字排为四层,正中还要安放一尊高达两丈的“四面观音”。因此,必须在罗汉堂中央的屋面上,再建一层八角形的楼阁。这下可把木匠掌墨师考住了,又画图,又打样,横顺修不好。妙胜禅师正在发愁,打算另请高明,八个和尚却走来“毛遂自荐”。妙胜禅师说:“这不比采运石料,只凭力气,这要凭技术,你们怎么行呢?”八个和尚没有吭声。第二天清早,高明的掌墨师还没有请到,这座楼阁竟然奇迹般地出现了,八个和尚也不知去向。据说,楼阁的柱子,是他们立的八条手杖,楼阁的屋面,是他们盖的八件袈裟。 一年建堂,两年塑像。当五百六十九尊塑像完工后,罗汉堂还剩下八个塑像的位置。妙胜禅师为了感谢这八位和尚,便把他们的像也塑上了。又有人说,这八尊像塑的是清初以来宝光寺的八代方丈。这种说法固然可信,但是前面的一种传说故事更觉有趣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