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神话传说 三定广胜寺之一:阿育王塔院 相传,古天竺国孔雀王朝的第四代国王叫阿育王,他是个佛教信徒。为了传播佛祖释迦牟尼之法,他不惜杀死亲生哥哥而篡位,以强权统一了印度,推行佛教,扶植佛教,主持佛教,立佛教为印度之国教。他颁敕令下圣旨,让所有的印度人信佛。那时候,印度国的臣民无一不念“悉坦多罗”佛。 即位后一年,阿育王在华氏城召集了印度各部落的佛教首领,下令他们去四方国家传播佛教,制定出在天下建寺塔八万四千座的任务。并提出:雪山(指喜马拉雅山)那面有个震旦国(即中国),那里的国土好大好大,人口老多老多。如若佛法能传去,佛化那里的黎民百姓,则是天竺一大幸事,也了却孤王的一片心事——度尽世间一切生灵成佛则大有所望也。 接着,被派遣的佛教师们,牢记国王的重托,翻越万仞高山,历尽艰难险阻,进入了中国境内。谁知,那时候的中国,是新兴地主阶级从奴隶主手中夺权不久,人际之间的互相争夺还很激烈,没有人能顾得上接受他们的“苦修行”说教。 但是,这些佛教师哪敢违抗阿育王的旨意,还是要在中国弘扬佛法。于是,他们只好在中国的大山里先站住脚,以图日后遍地传教。那时候,霍太山这座神山很有名气。尤其是此山南尾,有一潭清澈的泉水,山上绿树丛生,云雾升腾……他们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决定在这里修造一座浮图(即塔)。不久,还相继在中国其他大山中选了场地,共建佛塔19座。霍太山南麓的佛塔,就是现在飞虹塔的前身,就在这19座塔之中。不过当时不叫飞虹塔,叫霍岳南塔。 塔建好之后,佛师经过短期说教,物色了一些信徒,就去别处忙去了。被教化了的佛教僧徒,便在这里逐渐发展起来。为了不忘印度佛教师的谆谆教导,牢记天竺国王开创佛道之恩,寺僧给南塔起了个名字就叫“阿育王塔院”。这便是广胜寺院最初的名字。 三定广胜寺之二:俱卢舍寺 相传,霍山神泉之上的阿育王塔院,一建起来就很红火。香火旺盛,寺僧众多。引起了佛教界的注目。大约在东汉年间, 一位从洛阳白马寺出游的老僧来到了塔院,看到了僧人们的参佛活动,全部拥挤在佛塔之下,感到伤心而又好笑。于是,他以一位来自首都大寺院“大法师”的身份,向众佛教徒传述了《俱舍论》。他还告诫众僧说:这套佛经所说的‘‘法有”,从时间上讲叫“三世实有”,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均属实在矣!因此,要想使你们的塔院永远兴盛,还需要建些殿堂,供辜三世之佛……或曰佛祖释迦牟尼的“法身”、“报身”、“应身”。 阿育王塔院的大小僧人,非常尊重这位远处来的和尚,请他久留塔院。 洛阳僧人更加自信,他凭着自己对佛的虔诚和超人的记忆,很快将外地一些寺庙的三身佛和三世佛的塑像在塔院北头堆塑而成。并为三尊巨佛盖一大殿,殿内外粉饰一新,金碧辉煌。塔院僧人无不喜上眉梢,笑逐颜开,争相称赞道:“还是远地和尚会念经呀!”从此寺内香火闻名遐迩。 这座殿就是上寺后大殿的前身。后来为了不忘洛阳僧人传播《俱舍论》的功德,寺僧根据殿内报身佛“卢舍那”和法身佛“毗卢遮那,,的名字,连同《俱舍论》经书名字,改阿育王塔院为:“俱卢舍寺”、这便是广胜寺第二次更名的说法。 三定广胜寺之三:广胜寺 相传,我国传统戏剧《打金枝》里边的大将军郭子仪,祖籍是山西平阳府(今临汾)乔李一带人。他出生的郭氏家族是当地的豪门人家。从小习文弄武,性情剽悍,爱打抱不平,伤了邻村的一个无赖。后来这个无赖便纠集一帮地痞去郭家闹事,父亲为了此事,当面取出家教(皮鞭)痛打儿子一顿,才算将流氓弟兄‘‘诓’’走。虽说父亲打完后很心痛,但小子仪还是被吓得出走了。他含冤委屈,忍着浑身伤痛向村北跑去 --跑啊跑——他走出了临汾县界,又踏上洪洞县境……他要上哪儿去?毫无目的。 第二天中午,他拖着连夜跋涉的疲惫,来到了洪赵两县交界之处,发现了喷涌如雪的霍泉。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水边,爬下就痛痛快快地喝了起来,沁人心脾的甘泉,使他精神上轻松了许多。他抬起头来,看见山上翠柏遍布,风景迷人,使 他忘却了昨晚的“家教”之苦。当他看到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古塔,一口气攀上了山顶。 小子仪走人寺院,似乎发现一个个和尚瞅见他后,有一种恐惧心理——双手捂眼,扭头就走。有两个小和尚索性背过身后喝哧:“小施主,请你出去!”郭子仪不解其缘,扫兴地低下头来,自己打量着自己。 原来,昨晚父亲的家教确实不轻,他的衣裤上渗满了殷红的鲜血。出家僧人见血要回避的——这叫“遮面”。 和尚们的驱逐,使郭子仪情绪一落千丈。这时,一晚上行路的乏困与饥饿也开始向他袭击。饥肠如鼓,哈欠不止……他蹒跚着身子,沿着寺西侧的沟向寺背后走去。突然,他被一棵桑树吸引住了——树上结满了累累的桑椹儿,紫红紫红的。郭子仪拿出他每年在郭家后院采摘桑葚的技能,边采边吃。一会儿,这株不大不小的桑树果实被他吃了个净光……他倒在桑树下睡着了……醒来后,晚霞映红了冈峦。他揉揉惺忪的睡眼坐了起来。他“哟”的一声:“是谁给我送来一碗玉米面馍馍?”他不假思索抓拿起就啃——几口就把四五个窝头送下肚去。 “年轻人,我在这里等你半个时辰了”。一个童颜鹤发的老僧人从旁边的草丛中站起,慈祥地 走过来,“还有这件衣服,你把它先换上吧,穿上它,有话慢慢说”。 小子仪看看眼前这位温善老人,没敢违抗“命令”。随即,向老人叙述了出逃经过。 老人似乎被他的话打动了,便说:“那好,今晚你跟我暂住寺内,好么?” “多谢长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