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宝光罗汉趣闻多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菩萨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宝光罗汉趣闻多
    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器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罗汉堂内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习惯,都说是五百尊。但是,当以三身佛左侧的“第一阿若桥陈如尊者”数起,由外层到内层,一直数到“第五百愿事众尊者”后,还剩下居于“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萨、十八罗汉、五十祖师。故塑像共计为五百七十七尊。
    五百罗汉何处来
    五百罗汉的来历,考诸佛经,传说不一。有说是古印度一位知识广博的婆罗门僧侣,他精心教授五百贵族子弟读书,这批子弟学成后皈依佛教,成为五百罗汉。又有说是过去有五百商人出海采宝,被一千强盗劫持并剜去眼睛,住在灵鹫山的释迦牟尼佛解救了他们,从此,他们修持佛法,都到了罗汉果位。也有说五百罗汉是五百蝙蝠变成的:南海之滨有一株枯树,树洞里住着五百只蝙蝠,有位商人边烤火边诵经,不久,火焰引燃了枯树,蝙蝠危在旦夕,却因听经入迷,不忍离去,终被烧死。蝙蝠转世为人,出家学佛,修为罗汉。
    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释迦牟尼逝世后,为了弘扬佛法,以摩诃迦叶为首的弟子五百人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集会,这就是佛教史所说的第一次结集。会上,弟子们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汇集起来,以传后世,这五百弟子即是五百罗汉。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是何处来的呢?相传,唐代眉州青神县出了一位高僧罗讵那,俗名罗尧运,他说法的道场在青神中岩。后来他带了五百弟子从四川到浙江天台山。据说,这五百弟子就是五百罗汉显化人间的。因此,宝光寺罗汉堂的对联说: “即此是天台,像显阿罗五百。”
    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
    罗汉堂塑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态表情富于变化,姿势动作各不相同。其形态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丑……其表情或喜笑颜开,或愁容满面,或慈祥和善,或横眉瞪眼,或文静端庄,或勇武骠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练……其姿势有正襟危坐,合掌参禅者;有翘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张口振臂,谈笑风生者;有闭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其动作或持物,或不持物,而所持物件又各有区别:有持数珠、木鱼、宝杵、禅杖等法器者,有持钵盂、书卷、拐杖、拂尘等用品者,有玩蝙蝠、蟾蜍、仙鹤、麒麟等灵物者,有捧灵芝、仙桃、佛手、石榴等瑞果者……同时,其衣着的款式、色调、纹饰也各有差别,这些都与人物性格和所处环境巧妙配合,从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态,各有旨趣。
    许多塑像,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创造出来的。其中,有乘孔雀的,有驾虬龙的,有长三个脑袋的,有生五只眼睛的,有掰开颖壳现脸面的,有扒破肚腹露胎儿的……那引人注目的三位长臂罗汉,更是各有其“特异功能”:妙臂尊者会捉飞鸟,罗喉罗多能摘太阳,法上尊者可捞月亮。这些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佛教神话传说,表现出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也显露了雕甥家高深的艺术造诣。
    人物形象 真实细腻
    罗汉堂塑像,更多的是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其线条明快自然,造型准确优美,形象真实细腻。塑像比真人略为高大,除一些面部形象作了艺术夸张外,头、躯干、四肢(长臂罗汉除外)都符合人体比例,衣纹、肌肉、骨骼也符合解剖结构,看起来自然贴切,给人以美感。塑像中,由于五十位历代祖师都实有其人,特别是禅宗初祖,南北朝的菩提达摩以后的祖师,他们去时不远,容貌神情大多栩栩如生,少有佛像的神秘感。有的像,还是按照祖师们生前的真容画像塑成的,而且毫无避讳地保留了他们的生理缺陷。例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代祖师、明朝的密云定慧禅师(1565~1641年),晚年面容清癯,须发尽白,但因过去生癞疮而毛发脱落,成为秃子,故顶上只有短而稀的几根头发,与那长而密的胡须相映成趣。又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代祖师、清朝宝光寺的第六位方丈月容老和尚(?~1784年),身材矮小,面目浮肿,右眼小而下拉,这样的相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见到的。由于人物造型真实,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更增加了塑像的艺术效果。
    五百罗汉塑像与佛、菩萨塑像相比又是迥然不同的。按小乘佛教的说法,罗汉是人通过修行可以得到的果位,故罗汉像仍然没有离开人类社会,r其面貌形态体现了佛教所流行的广大区域内的各色人种、各个民族的特点。显而易见的,有皮肤黝黑、须发卷曲的印度人,有身材高大、广颐深目的西域人,而更多的是和我国人民的面孔相同或相近的人以及东南亚各国人。1973年,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和她的丈夫、印度工程师陆文星来此参观时,曾指着几尊罗汉说:“他们真像地道的印度人。”
    生活气息 浓郁芬芳罗汉堂塑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形象,再现了古代社会的人物风貌,见之似曾相识,倍感亲切。现略举数例:十八罗汉中的半托迦尊者,是位印度高僧。他正与心爱的幼狮玩耍,突然,幼狮好奇地咬住他的左耳环直往下拖。这位慈悲的佛子,双手托着心爱的小灵兽,痛得嘴歪眼斜,埋下头来,不知所措。见此情状,怎不令人失声发笑!
    五百罗汉中的第九十八位法王菩提,光头赤脚,放荡懒散。他僧衣半脱,裸露出肩头、胸乳和肚脐,右手肘托在踞坐的右膝关节上,正拿着挖耳子掏耳朵。那敛眉眯眼、咧嘴露齿的神态,表现了他那既感疼痛又觉舒服的内心感受。
    第一百二十位境界尊者,是位须髯浓密的西域胡僧。他远离乡邦,修行独处,僧衣残破,无人代劳,只好穿针引线,自己缝补。
    第二百零七位无边身尊者,是位皱纹满面、生活清苦的老和尚。他将僧衣脱至腰间,露出瘦削的肋骨,右手执搔耙(俗称“孝顺子”),反手抠背。此刻他的面部表情上,正流露出搔痒的快感。
    第三百八十八位飒拖怒尊者,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是一位喜爱儿童的长者。六个天真烂漫的小孩,或爬肩头,或踩脚背,或坐手心,甚至干出了挖他肚脐、掏他耳朵的恶作剧,而这位长者毫不动怒,任他们嬉戏玩耍……
    南北塑师 各显神通
    技艺精湛的罗汉堂塑像,是我国南、北两种流派的民间塑师汇聚一堂、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可谓达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峰。
    清道光末年,宝光寺妙胜禅师共聘请了三批塑师:属于北派的陕西帮、属于南派的川西帮和川东帮。陕西帮塑的罗汉头部肥大,肌肉丰满,造型奇特,别有情趣。川西帮和川东帮风格相近,塑的罗汉头部适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于一般的菩萨像,而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川西帮领头的姓周,他技艺高超,憨厚朴实,将毕生精力都放在塑菩萨和教徒弟上,到了中年尚无子息。现在,寺内老僧还津津有味地讲述他塑完罗汉得贵子的有趣传说。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川东帮的黎广修。广修原名德生,传说是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县)人,据今考证是四川德阳市绵竹县人,少时曾读诗书,后随父辈以塑像为业。由于聪明好学,他青壮年时在宝光寺塑罗汉中即大显身手,成为四川的泥塑名家。他将近六十岁时,应昆明筇竹寺住持、四川僧人梦佛之请,率徒五人前往塑五百罗汉,历时七年乃成。黎广修不仅积累了塑罗汉的丰富经验,而且擅长书法、绘画,精通诗文、佛理,故塑像得心应手,不落俗套,以生活气息浓郁而闻名全国。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多尊塑像,出自三批塑师之手,观察其风格,比较其优劣,现今尚能辨别出各家的作品。但总的说来,皆各有所长,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我国清代精美的塑像群之一,一直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