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佛教尊者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菩萨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佛教尊者的故事》
    香港衍轮法师
    《“仪容第一”的难陀》
    难陀全名叫孙陀罗难陀。孙陀罗译曰艳,是妻名; 难陀译曰喜,是本名。佛弟子中名难陀者甚多,故兼妻名以别之。
    他是佛同父异母的亲弟,矮佛四寸。释迦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而且威仪具足,一举一动与佛差不多,若入大众中,有不识者以为佛来。原来难陀过去世常以黄金庄严佛像,且燃灯供佛,故感此报。因为难陀威仪及容貌特别庄严,所以称为“仪容第一”。
    难陀未出家前有一位很艳丽的妻子,故夫妻感情很重。一日,佛与阿难乞食至其门前。难陀起迎,接了佛的钵准备取饭予佛。怎料佛转身便走,并语阿难:“令难陀送食来。”阿难宣佛旨,令其送饭奉佛。难陀送饭至佛处,佛命人立即替他剃头,他就是在这情况下被逼出家。
    第二天,佛与比丘出外应供,难陀自廌留守门户,实则想伺机逃跑。佛命他关好四边门户扫地。怎料关南门则北门开;关北门则南门开。扫此处彼处污,扫彼处此处污。难陀心想:“现在不逃,还待何时?”
    难陀逃至途中,遥见佛来,即藏身树后,那知树会升空,使难陀行踪败露。佛明知故问:“你为何逃跑?”他说:“我很想念我那美丽的妻子。”佛言:“你未回家前,我先带你游两处地方。”佛先将他到天上,他见到了天女,才明白甚么叫做“美若天仙”。佛又明知故问:“把天女与你的妻子比较,谁美?”难陀立即答道:“天女比我的妻子美丽上千倍万倍。”
    佛领难陀至一宫殿,内里金碧辉煌,成群的天女坐在一起像等待甚么似的,但是却不见有天子。他便请问佛:“怎么这宫殿里没有天子的?”佛着他问天女。天女说:“这宫殿是预留给佛的胞弟难陀的,他现在人间享福,命终后便来这里继续享福。”
    难陀听了,喜不自禁,觉得自己的福报真大,若不是佛在身旁,他真想告诉天女们自己就是难陀;又若不是碍于佛的威严,他真想现在就留下不走。
    游罢天堂,佛将他至地狱。他看到地狱内罪人受苦刑的惨况,毛骨悚然,真想立即跑回人间。
    佛领他至一处,见有狱卒二人在打瞌睡,镬内的油是冷的,油镬下亦没有烧起火。他觉得奇怪,便请问佛:“我见地狱里的狱卒全都忙着整治罪人,怎么这两人却清闲得可以不用烧油镬?”佛言:“你问他们吧。”难陀虽然害怕,也鼓起勇气问狱卒。他们说:“这个油镬是预留给佛的弟弟难陀的。他现在人间享福,命终后再到天上享福,天福尽时便要到这里酬还多生以前的罪业。”难陀听了,吓得毛发直竖,双腿酸软,生怕给他们知道自己就是难陀,求佛带他立即离开。
    回到精舍,难陀求佛救他免地狱之苦。佛言:“你若不出家了生死,今生享福,下生享福,再下一生便受地狱苦。”
    这时难陀甚么娇妻美女都抛诸脑后,拚命用功,证得阿罗汉果,出了三界之家,不到天上享福,更不到地狱受苦。
    何谓三界?
    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
    ﹝一﹞ 欲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因有淫欲与食欲,故称欲界。
    ﹝二﹞ 色界──无淫食二欲,因色身及宫殿皆殊妙精好,故名色界﹝色指一切物质﹞。此界由禅定的深浅而分四级,称为四禅天。
    ﹝三﹞ 无色界──无色亦无宫殿,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谓无色界。有四天,名为四空处。
    此三界皆在轮回之中,若出三界即出轮回。
    《摩诃俱絺罗 答问第一》
    译曰大膝,是舍利弗的舅父。
    俱絺罗常常与姊辩论,每次辩论皆胜于姊。自姊怀孕后却每次辩论皆败于姊,知姊所怀必是智人。他暗自想道:“弟屈于姊尚是小事,将来舅屈于甥岂不令人见笑!?”于是跑到南天竺读外道一切经典,勤奋至无暇剪指甲,人称长爪梵志。
    十六年后回来,欲与甥论议,姊说已从佛出家。他闻是说后即起憍慢,生不信心,说言:“我甥聪明如是,彼有何术诱他剃发作弟子!?”于是直跑到佛所,欲索甥归还。
    佛令他立论,说:“若果你论胜于我,我便把舍利弗还给你。”
    俱絺罗心中大快,想来十六年苦功,今日正好在大众中一显身手。即高声说:“若我论胜,你把甥还给我;若我败,我愿把头斩下来。”
    佛笑问:“你以何为宗?”他答道:“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佛再问:“那么,一切法不受的见解你受不受?”此时俱絺罗如良马见鞭影,即舍贡高我慢,惭愧低头,暗自思维:“佛使我堕于两种负处。若我说受,别人便反问我为何说一切法不受;若我说不受,别人不大可能驳斥我。”于是说:“我一切法不受,就是这个见解亦不受!”佛言:“一切法不受,是见解亦不受,则无所受,那么你与众人无异,何用贡高而生憍慢?”
    俱絺罗自知理屈,不能作答,却于佛的智慧起恭敬心、信心。即高声说:“取刀来斩我头!”佛言:“我法中无如是事。”佛为他说法,断除了他的邪见。俱絺罗即求出家,得阿罗汉果。佛弟子中,他是答问第一。
    《迦留陀夷 教化第一》
    迦留陀夷译曰黑光。他的皮肤很黑,而且黑中发光,称为黑光尊者。
    有一天晚上,迦留陀夷夜行乞食,到了一户人家门前站立求乞。有一已怀孕的妇人打开门时,刚巧天空有闪电,妇人于电光中见一全身粗黑而光的人,以为是鬼,惊怖呼叫:“鬼!鬼!”即时胎堕小产。迦留陀夷言:“我不是鬼,我是沙门释子。”妇人怒言:“沙门释子!宁自破腹,不应夜行乞食!”
    佛知道了这件事后,禁制弟子以后不得过中﹝即中午﹞乞食,亦不得夜行。迦留陀夷教化众生的能力很大,称为“教化第一”。
    《罗侯罗 密行第一》
    罗侯罗译曰覆障,是释迦佛的儿子。因为他在母胎六年才出生,所以名为覆障。
    为甚么罗侯罗在母胎六年才出生呢?有二种因缘:﹝一﹞ 他在过去世曾经以石块塞鼠穴,令内里的老鼠饿了六天。﹝二﹞ 他有一生曾作国王,有仙人误犯盗戒,向王忏悔,并请王治罪,国王言:“待我回宫内想一想。”怎料他回到宫内,耽于欲乐,竟忘了仙人在外面呆等了他六日。有此二因缘,故感今世在母胎六年的果报。
    罗侯罗的母亲耶输陀罗于悉达多太子出家后才惊觉有孕,且怀胎六年,全国的人怀疑她不贞。耶输待儿子出生后,请求国王设一大火坑,她于众人前发誓言:“若我不贞,母子同被烧死!”于是抱着儿子跳进火坑内。火坑忽然变作莲池,有大莲花托着母子二人。耶输因此回复声誉,全国欢喜。
    罗侯罗十五岁时,佛派目连到王宫请耶输予罗侯罗出家。耶输立即牵着儿子跑入内宫,目连以神通力,在内宫从地涌出。耶输又牵着儿子跑上高楼顶,目连则如大鸟般从空而下,耶输大哭:“何其苦也!”这时空中有声音言:“你曾于燃灯佛世卖花之时,愿为他妻,好丑不离,所有尽舍,唯留父母。今何以惜子?”
    原来在过往世,释迦佛名为摩纳童子。有一天,燃灯佛入城,摩纳欲买花供佛,怎料全城的花都给人买了去,独有当时是宫女的耶输有七朵莲花。摩纳请求宫女把莲花卖予他,宫女言:“我此花每朵值一百金钱,但只卖五朵给你,余下的两朵,你代我拿去供佛。”摩纳答应了她。
    宫女跟着还要求他发愿两人世世为夫妻。摩纳说:“要我发愿也可以,但你一定要答应,若我世世出家之时,你必定能舍。”宫女答应道:“愿生生世世,不论好丑,皆为夫妇。一切尽舍,唯除父母。”今世的耶输陀罗便是往昔的宫女,摩纳童子则是释迦佛的前身。
    耶输陀罗明白了宿因后,让罗侯罗出家。不久,她自己亦出家。
    初出家的罗侯罗是小沙弥,喜欢打妄语捉弄人。如有人求见佛,若佛在,他说不在,使人错失见佛机会。若佛不在,他说在,使人久等不得见佛。若佛在竹林精舍,他说在耆阇窟山;若佛在耆阇窟山他却说佛在竹林精舍。这两处地方相距二里之遥,他见人上当,来回奔跑得满头大汗,便哈哈大笑。
    佛知道了,便着他注水于一覆盆上,罗罗说:“盆覆注水不入。”佛便教训他:“妄语覆心,法水不入。”
    不再打妄语的罗侯罗很用功修行,但是总未得道。他请问于佛,佛言:“你曾为人说五阴否?”答言:“未曾为人说。”佛言:“当为他人说。”他便为他人说五阴,但是仍未悟道。佛又问:“你曾为人说十二入,十八界否?说法是得道之门。若欲得道,当为他人说法。”
    罗侯罗依教奉行,广为他人说法,不久得阿罗汉道。佛弟子中,他是“密行第一”。
    密行者,即持戒密行也。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我能默默修持;大众不知,惟我自知能行,故云密行。
    然密行分大小二乘:以能微细护持戒行,默默修持者为小乘密行。大乘密行者指菩萨本住于圆顿大戒,但是却以声闻身现于人前。别人只见他严持小乘戒,不知他乃法身大士,名为大乘密行。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今罗侯罗密行兼大小二乘,因罗侯罗本是菩萨,外现声闻仪,默默护持微细戒行,从不表现自己。法华经云:“罗侯罗密行,唯我能知之”是指他的大乘密行。
    有一次,一位长者供养罗侯罗一座精舍,但那长者对精舍内的事物横加干涉,使僧众很不愉快。罗侯罗请教于佛,佛命他告诉长者:“如果是施僧之物,已施出去的则无权过问,精舍应由僧众住持,居士护法则可,管理则不行。”
    怎料那长者对罗侯罗起嫌恨,趁他不在时把精舍收回,然后再供养给别的比丘。佛知道了这件事后立即宣布:“曾一度布施予别人的东西,即使那施主要回后再送给你,你也不应接受。”佛制定此戒是为防范僧团内部争夺寺产的纠纷。
    罗侯罗现在还未入灭,佛敕他不得灭度,待法灭尽之后才可涅槃。是故罗侯罗现在世间住持佛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