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冻的井 和一位朋友到一家店里叫了饮料,朋友喝了一口忍不住吃惊地赞叹起来:"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喝?" "这是木瓜牛奶呀!"我比他更吃惊。 "木瓜牛奶是什么做的?" "木瓜牛奶就是木瓜加牛奶,用果汁机打在一起做成的。"然后我试探地问:"难道你没喝过木瓜牛奶吗?" "是呀!这是我第一次喝到木瓜牛奶。"朋友理直气壮地说。 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对我来说,一个人在台湾生活了三十年而没有喝过木瓜牛奶,佛不是台湾人一样。对我的朋友却是自然的,因为他是世家子弟,家教非常严格,从小的自由非常有限,甚至不准在外面用餐的。当然,他们家三餐都有用人打理,出门有司机,叠被铺床都没有自己动过手,更别说洗衣拿扫把了。 到三十岁才有一点点自由,这自由也只是喝一杯路边的木瓜牛奶汁而已。 对生长在南台湾贫困乡村的我,朋友像是来自外太空的人,我们过去的生活几乎没有重叠的部分。在乡下,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流血奋斗的结果,小孩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就要下田帮忙农事,大到推动一辆三轮板车,小至逢一枚掉了的扣子,都是六七岁时就要亲手去做。而小街边的食物便是我们快乐的泉源,像木瓜牛奶这么高级的东西不用说,能喝道杨桃水、绿豆汤已经谢天谢地,纵使是一支红塘冰棒,或一盘浇了香蕉油的刨冰,就能使我们快乐不置了。 有时候我们不免也会羡慕有钱人家的孩了,但当我们知道有钱人的孩子不能全身脱光到溪边游泳,或者下完课不能在田野的烂泥里玩杀刀的时候,我们都很同情有钱人的孩子。 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农村里,孩子几乎没有任何物质的欲望,因为知道即使有物质欲望也不能获得,最后完全舍弃了。无欲则刚,到后来我们即使赤着脚、穿破衣去上学,也充满了自信和快乐。 这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深信物质之外,还有一些能使我们快乐的事物不是来自物质。 而且对这个世界保持微微喜悦的心情,知道在匮乏的生活里也能有丰满的快乐,便宜的事物也有好吃的味道,小环境里也有远大的梦想--这些卑中之尊、贱中之美、小中之大,乃至丑中之美、坏中之好,都是因微细喜悦的心情才能体会。 在夏天里,我深信做在冷气房里喝冰镇莲子汤的美味,远远比不上在田中流汗工作,然后在小路上灌一大碗好心人的"奉茶",奉茶不是舌头到喉管的美味,而是心情互相体贴而感到的欢喜。 在禅宗的《碧岩录》里有一个故事,德云禅师和一位痴圣人一起去担挑积雪,希望能把井口埋起来,引起了别人的讪笑,当然,雪无法把井口埋住是大家都知道的,德云禅师为什么要担雪埋井呢?他是启示了一个伟大的反面教化,这个教化是:只要你心底有一口泉涌的井,还怕会被寒冷的雪封埋吗? 不要羡慕别人门头没有雪,自己挖一口泉涌的井才是要紧的事。 "不封冻的井"是一个多么深邃的启示,它是突破冷漠世界的挚情,是改变丑陋环境成为优美境地的心思,是生命里不断有活力萌芽的救济。 心井永不封冻,就能使我们卓然不群。不随流俗与物欲转动了。 在路边自由的喝杯木瓜牛奶,滋味不见得会比人参烫逊色呀! 敬摘自台湾作家林清玄《情的菩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