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篇 二、信心建立篇 三、知行合一篇 四、信心增强篇 五、生死解脱篇 附录:癌症患者的饮食 本书为绝症长者及阅叱生命意义的您, 提供突破生死的方法。 熟阅本书,生命不迷茫,人生更扎实。 一、序言篇 人生所为何事? 是用尽心力去追求名利、财富、地位? 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是追求财富,好好享乐? 是建立温馨的家庭?或是努力去充实一切的学问? 这些用一辈子的青春换来的成果,难道就是生命的目的? 其实一位即将面对生死的人,马上会清楚体会到,没有生命、没有明天,一切的荣华富贵,犹如过眼云烟,是没有用的…… 那生命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 本书不仅为绝症患者提供突破生死的方法; 更为关心生命意义的您,分析未知的人生疑惑。 看完本书,生命不迷茫, 您,一定会有更扎实、乐观的人生目标。 当病魔已经来临时, 逃避、愤怒、悲伤、沮丧, 自暴自弃将是伤害生命的真正杀手, 唯有以理性的智慧,积极地去面对它们, 才能唤回自己或患者宝贵的生命。 时间是癌症患者最宝卖的资源, 富家属打算向‘秘方’或‘神医’求救时; 请再思考它的可靠性、成功率, 与患者可能付出的代价。 寻求正统医学,设备齐全医院, 治癌专业医师是家属斗必须考量的第一件事; 再配合本书提供的方法加以力行, 患者必定会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 癌症、是最有治愈机曾的慢性病 中西医药联手治癌、未来趋势,惟切勿听偏方以免自误。 根据统计,国内一年内检查发现癌症至少有四万多人,但专家昨在一项座谈会中指出,癌症是所有慢性疾病中最有机会治愈的,而且只要透过中西医药结合防治,还有延迟和预防癌症恶化的可能,这是癌症防治的捷径。不过,他们也强调,癌症病人不应自行‘结合’中西医药治疗,否则可能会有不良后果。 台北市中医师公会昨举办‘中西医药结合防治癌症’座谈会,邀请来台访问的大陆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主任韩锐,及国内中、西医药专家学者,研讨未来抗癌的趋势。韩锐说,以现阶段大陆中、西医疗并不互相排斥的情况,许多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射、化学疗法产生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呕吐等,也都可经由服用中药减少不适症状。 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林昭庚指出,中医历来强调养生、食疗、扶正去邪的观念,如果配合癌症防治的作法,便是在病人接受西医治疗后,再利用中医调理气血的方剂,藉以培元固本,和增强免疫力。日本京都大学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家马嘉敏也表示,从预防医学来验证传统中药,可以发现人参、大棘、大黄或其他具有多糖类成分的菇类,确实具有防癌、抗癌功用,足以显示只要正确使用中医药,癌症并不可怕。 不过,林昭庚强调,在各界倡导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癌症的潮流下,他发现病人自行胡乱结合中西医治疗,或是听信偏方、吃草药冶癌,最令医界担心,因为在医师未察明之下,病人服药可能超过剂量,而引起中毒。钟昌宏也指出,他的病人中有的误信‘以毒攻毒’说法,拿蜈蚣便、蛤蟆汗治病,最后引起腹痛、发烧、呕吐等作用,实为不智之举。 长庚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赖基铭也警告说,癌症病人若舍正统疗法而就偏方,相当危险,他也不赞成病人只选择中医单一化的治疗。他说,凡是夸大疗效且是收费昂贵的疗法,都值得病人三思。 (中华民国八十三年一月九日民生报) 编写本书的动机 人有肉体之躯,生老病死本属非常自然的一作事,而‘死’更是人人必经之路,谁能幸免?唯人生最难过的莫过于平常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被告知罹患癌症、绝症,如同判刑的死囚,自知自己的生命不能维持长久,却须眼睁睁看着自己曾经拥有的财富、地位、美满家庭、可爱的子女、敬爱的父母、亲朋好友,一切美好的人、地、事、物,皆将逐渐离我而去,此时自己心中即使有一百个‘不愿’,却由不得自己作主,那种失落、无助、凄凉,实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其锥心之痛于万一啊!渴望生命能重生的您,除了期待配合现代医学之治疗外,必然会盼望有类似宗教性的奇迹能出现,救己一臂之力! 宗教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以上漫长岁月而不堕,其除了于平时能带给信徒精神上的寄托之外,在突遭急难时确实也常听说有超出科学的领域,令人不可思议的神迹出现。自古以来治好绝症、癌症,于各宗教都有不少例子。 本书主要并非为谈论宗教或推广宗教而写,但绝症的治疗,牵涉患者‘信心’问题,及对生死态度的问题,所以必须略为提及。 不了解宗教内涵的,常会认为宗教都是一样的,都是劝人多做善事,勿做恶事,都是教人把心修好……。表面上宗教确实是这样的,唯其真正的差异则是各宗教的善、恶标准并不相同,且所修‘心’的境界更是千差万别呢!深入了解佛教者皆会认为佛教究竟上并非宗教,而是一门‘教育’,是一个方法;就是在教导我们如何让人生没有烦恼、疑惑,能解脱生死、掌握生死,而达于不生不灭的圆满境界。此并不同于一般宗教。根据韦氏大辞典,宗教一词的意义是“信仰神,向神析祷,并从绅那儿获得赐福……。”这跟佛法根本是两回事的,佛教强调众生都是平等的,皆有佛性,皆是自己的主人,没有人被创造,也没有可创造人的主宰。人如果只知向外追求人生所谓的‘幸福’,例如,名利、财富、健康等,所获得的,只会是短暂不实、如过眼云烟般的。真正圆满幸福的人生是要向我们内心中的自性去寻求的。如果真有一万能的神可以解救我们的话,那为什么现在衪还放着无数苦难的人们而不顾呢?佛并非万能,因为是万能,人们就不会有苦难存在。佛是‘大能 ’,他能给我们一把钥匙,教导我们如何自我开启被闭锁的潜能,以克服或远离苦难。方便上,他能教导我们如何突破病苦,除病 的束缚、甚至痊愈。究竟而言,则教我们如何离苦得乐,超越生死轮回而生死自在。佛陀舍王位出家经历多年苦难,终于成就大解脱的佛果,其一生的故事正是昭示我们,要解除苦难,以至究竟成佛,也必须和他一样‘精进不懈’。亦即面对苦难,我们能不能得到佛、菩萨的帮助,或是发挥自己的潜能,主控权完全操之在自己的,佛、菩萨或上帝等,皆只是助缘,助力而已。得救与否,端看自己是否对此助缘有所回应,觉醒到光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必需依照这个助缘所开示的方法,去展现自己的潜能,所谓自助方得天助也。 任何宗教确实都有神迹,也都有因神迹把病治愈的报导,唯佛教所运用的方法,最为圆融、究竟,不仅可以适应各种逆境,并可同时解决人生的烦恼与疑惑;因此本书以佛教的方法提供给各位参考。如果您本身是佛教徒,可因此更增强信心,若您并非佛教徒,也没关系,因为真正的佛教本身只是一种‘追求自我觉醒的教育’,而非一般所谓的宗教,故可以包容所有的宗教。只要您没有宗教的情结束缚,且认为本书的叙述合乎您的观点,您仍可照此方法去做,效果是完全一样的。 本书主要是以佛法的理念,提供飘浮在生死大海的人们一片浮板,并指引其突破生死难关的方法。 本书的主题—‘自心不乱,绝症不惧’ 世界上的各种宗教皆有绝症、癌症治愈的奇迹。其共同点是‘一心不乱’虔诚祈求。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即是。此‘精诚’就是一心一意,全神贯注、浑然忘我的状态;如同特异功能人士欲发挥其超能力时,莫不聚精会神,就在其全神贯注的霎那,激发出自身潜在的精神力量,超越科学领域的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自心不乱,绝症不惧’是本书的主题;本可短短数页结束,唯为让患者增强信心,故再针对‘佛法能解除痛苦的原理’等做详细的叙述,更对如何才能达到‘自心不乱’亦做种种分析,且列举许多癌症、恶疾治愈的实例以收信心辅助之效。患者若不识字,家属可从本书择取重点为其讲述,最重要的还是鼓励患者接受疾病的事实,一方面寻求良医,一方面劝其万缘放下专心念佛,安定自己的心宁,为第一要事。其中心宁的安定尤为重要。其实现代精神医学已将癌症认为是一种心身疾病,意即癌症是因为人们特殊的体质,在长期心理不平衕下,加上外在不良环境的诱因而发病 。心理因素的重要,不仅在于人心理不平衡下,除了易养成抽烟、喝酒、吸毒等致癌诱因外,根据医学研究亦会减弱抵抗力的。 诚如雷久南博士所言:‘癌症是一种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的病,而其预防和治疗都要同时顾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雷博士更以其长期的研究及帮助无数癌症患者的实际体验中,强调癌症的治疗必须从‘身、心、灵’三方面一齐下工夫,效果最好且是治本方法。简单言之,生理因素包括饮食、环境和空气。心理上的因素,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情绪,换句话说,患者其心理是不是安宁?至于灵性方面则涉及到佛法、三世因果了。有些疾病用医药或饮食调养就可以治好,但有些疾病虽然医生的诊断及药物都完全正确,但就是无法有效控制,这一般都跟三世因果有关系的,在这情况下若不知佛法或不信佛法的道理,光靠医药的治疗必会延误病情的;如果了解佛法,知道三世因果关系,而采用忏悔或放生积福、念佛回向的方法,这时候,医药就会有效了。 本书是以灵性治疗为主,以佛法能解除痛苦、危难之原理做详细的介绍,至于生理、心理以及三世因果的种种关系,则请拨空直接参阅‘防癌、养生、长寿的秘诀’这本书,需要者请直接至各分舍索取。 患者及家属、亲友须了解,干着急是没有用的,在做了应做的医疗处理后,依本书的方法,放下焦急的心,一人每天念数千、一万要、二万声“南无(音摩)阿弥陀佛”,求佛如被才是智慧之举。家属的心情能安定下来,才有可能为病人安排治疗、照顾及给予安慰,如此才是真正的在帮助病人呢!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明、无量寿。为重病病人念佛,并鼓励病人念佛,如此一心正使自、他(她)纷乱痛苦的心和佛的清净无量光明契合。寿命未该终的‘念佛’承佛力加持,消灾延寿,化险为夷、增福、增寿;若年岁已高或寿命已尽,念佛不仅可减轻痛苦的折磨,且即使人人皆会面对的死亡这件事来临,亦可不忧不惧,不畏生死,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呢! 放下焦急的心,一心念佛; 念佛一心不乱、绝症不惧。 二、信心建立篇 梁启超先生云:‘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饮冰室全集) 在本身未深入探讨,明确地观察,就盲从附和别人的话,就是迷信—迷信他人的胡说。反之,凡是能经过‘观察’、‘慎思’、‘明辨’的工夫才去信仰的就是‘智信’。 须知迷信必不会虔诚,不虔诚必无法有信心的持之以恒。世间的一切事业尚须靠信心来成功,何况佛法乃解脱生死之大事,更必须依靠信心坚固才能成就。 信心真诚、念佛持咒才会真切,真切才会精勤,精勤才能有所成。 世界著名学者对于佛法的肯定与赞赏 国父曾说:‘佛学是哲学之母,救世之仁,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换句话说,佛学不但合乎科学,而且可以弥补科学研究上的偏失。 佛法大海,浩瀚无涯,义理严密,其相互问的关系,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无相当篇幅,是难以叙述清楚的。唯为避免内容过于繁琐,本篇谨择录世界著名学者对于佛法肯定之言论,以作为人们信心建立之辅助,期望人人皆能因此拨空研讨佛法,并力行之,以达到‘生死自在’‘生命无惧’的境地。 蔡元培先生曰:‘回教之穆汗默德,左手持古兰经而右手持剑,不从其教者杀之。基督教与回教冲突,而有十字军之战,几及百年。基督教中又有新旧教之战,亦达数十年之久。至佛教之圆通,非他教所能及。’(以美育代宗教说)又曰:‘佛法的宣传,随顺众生根器,本无定法。欲为科学家说法,应用科学方法作积极的证明。’(佛教与科学之比较研究序)。 康有为先生曰:‘仙学太粗,其微言奥理无多,令人醉心者有限。若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路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所。其所包容,尤为深远。”(大同书) 李石岑先生曰:‘我以为佛学的提倡,不特对于科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精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又曰:‘佛教人以涅槃,不过证得法性常住,便知法相如幻;而后有事可做,而后不做冤枉事。所以佛的无尽功德,就从涅槃而来。’(李石岑讲演第一辑) 注:涅槃—人生没有烦恼,没有疑惑的境界。 吕思勉先生曰:‘佛教教义的高深,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他亦有种种治国安民的理论。’(中国通史) 夏丐尊先生曰:‘我所唯一赖以自慰的,就是这观音名号的执持。法华经普门品云:“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我感谢这位菩萨的保佑,在这八年里面于苦难中施我以大无畏!’(致大晚报记者书) 英国罗素博土(Dr.Bertrand Russell)曰:‘各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当代名人演讲集罗素讲宗教问题) 英国鲍乐澄博士(Dr.Bernard L.BrOUghtOn)曰:‘佛教为今日人类之救星!现今研究佛学者渐多,实因佛学高出一切宗教。虽科学哲学长足进步,然其发明之最如理要处,亦和佛法可通。况佛法有最甚深处,最广大处,最真实合用处,决非现世之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佛学半月刊四十五期) 英国瑙曼裴乃斯教授(prOf NOrman BayneS)曰:‘佛教是医治摩登病的圣乐。在我们这个苦痛疲惫的欧洲,我们断然需要佛教的教训。这个教训就是“中道之教”。它开豁我们的眼光,给我们以觉悟,引我们到和平光明及大智慧。’ 锡兰福曩度博士(B.E FernandO)曰:‘佛教之生活法,能使人们得到安乐,并使生活成为合理。促进和平,并使人类确知战争是野蛮愚痴之最良方法,无过于宣传佛教之道理及见解。佛教不强人盲从:然凡有思想智慧之人,就佛教道理深思谛观,则末有不怡然焕发,心安而理得者。’ 英国克里柔夫人(AliCe Leighten Cleather)曰:‘宗教与科学,互相排诋,不能融洽。此乃大半由于宗教方面死守所谓‘启示的’宗教,而不肯研究宇宙之法则—即表显于一切方面之因果律所致。反之,东方之哲学尤其大乘佛教所开示者,乃是一种使心与意共同满足的思想法则,其所合内容之高与深,乃无与伦比者。’ 美国萨垃乃扶夫人(MrS. Miram M.SalanaVe)曰:‘佛教在其长历史中,无时不向前迈进。他不但保持了他的与近代科学之并进,并且超出而立在科学的前面。佛教在今日,正与科学同样地崭新而适用。何以故?因为佛法是以颠扑不破的真知之理为基础故。’ 美国乔治万雷氏(GeOrge S. Varey)曰:‘现在世界是极需救济,但只有从佛的光明和佛的圣法,人们方可以得到真的救济,以及真的解放和自由。 和兰弗朗几博士(Dr.JOhn FranCiOS)曰:‘世界战乱之根,由于人类贪嫉权利思想之过高,遂发为暴毒争战之至惨,在摩西十诫亦列为深戒,杜其欲望;然义非究竟,故莫能收弭兵之效。独佛所说最究竟,戒律尤为精切。今后苟佛教普及,世界大同,拭目可俟。’ (以上皆节录自世界新闻杜,陈无我居士译) 佛是什么?创世主?宇宙的起源? 佛是甚么? (一)佛(Buddha)的音译叫做佛陀耶,简称‘佛’或‘佛陀’。他的意译是‘觉’。觉悟了什么呢?觉悟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亦即觉悟了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获得大解脱、大自在、大圆满的圣人。 (二)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二千年左右,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佛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其意为寂默(以自己心中本具有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断除烦恼,智慧圆满。)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