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持地方清洁,克罗克规定他的员工必须做到:男人每天要刮胡子,修指甲,随时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洗澡,不留长发。妇女不准涂指甲油,不可化妆过度,头上要戴发网。顾客一走,服务人员便要清理桌面,凡是丢落在地面的纸片,马上要捡起来。餐馆内还不许出售香烟和报纸。在这一系列规定的保证下,麦当劳餐厅的店面总是保持窗明、地洁、桌面净。由此,麦当劳便以清洁闻名全美国。 克罗克的经营之术,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效益。公司的形象也因经营有方树立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注重广告宣传,也是克罗克大获成功的一个因素。麦当劳每年花在广告宣传上的费用高达几个亿。1981年,公司的广告费为3.2亿美元,占全年营业额的4.5%。1963年,公司还创造了“麦当劳叔叔”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来做广告。“麦当劳叔叔”头上顶着一只装有汉堡包、麦乳精和土豆条的托盘,鼻子上装有一对麦当劳杯子,脚上的鞋子像两块大面包,其形象相当商业化。这个小丑般的形象,给顾客留下可亲可爱的感觉,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麦当劳叔叔”成了全美电视广告上为麦当劳作宣传的代言人。 任何一个企业成功之后,都不免将它的事业从国内转到国外,麦当劳也不例外。 1970年麦当劳决定向海外市场进军时,几乎无先例可循。因为那时美国服务业到海外投资的先例并不多,范围也仅局限于美洲。麦当劳欲开发其事业的国家都没有快餐厅。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觉得到外面去吃饭是件大事,需要的是华丽、整洁的衣冠,白布桌,以及一道道的大菜。因此,麦当劳准备输出的不仅是汉堡包一类的食品,而且是一种饮食文化,其难度可想而知。 麦当劳最初尝试在加勒比地区以及加拿大、荷兰等国发展连锁店时,曾遭到失败,但后来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麦当劳总裁藤田针对日本的国情采取了独特的办法。他认为,“日本人既有一种自卑感,又有排外情绪。日本所有的东西都来自外国:文字来自中国,佛教由韩国传来,而战后从可口可乐到IBM都是来自美国。但是日本基本上是排外的,不喜欢中国人和韩国人,更不喜欢美国人。”由此他得出结论是,在日本的麦当劳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必须百分之百的日本化,使麦当劳的食品从外表看不出是进口的美国货。如果坚持这是美国货,顾客会因为不喜欢美国而不买此食品。1971年,克罗克同意了藤田的方案,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美日双方各出资一半。藤田以富有戏剧性的行销手段,展开宣传攻势,使麦当劳在一夜之间便名扬全日本。1971年7月20日,东京银座区麦当劳餐厅如期开业,第一天营业额高达6000美元,打破麦当劳一天营业额的世界纪录。接着,第二家、第三家麦当劳餐厅相继开张。在短短18个月,藤田在日本神速地开办了19家麦当劳餐厅。麦当劳在日本一举成功,成为日本最大的连锁餐厅,年营业额达6亿美元。 克罗克在总结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便以一个与日本相同的模式在全球开发市场:找一个合伙人,给予他相当股份和自主权,让他自由发挥。 就这样,一座座麦当劳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国安家落户了。它们在各自不同的国家,针对不同的市场文化,采用了不同的促销手段,但却使用着同一套标准的营运系统。到了80年代初,麦当劳已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0多家分店。仅1985年一年就发展海外分店597家,平均15个小时就开一个店的速度使得它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1984年1月14日,拥有资产3.2亿美元的亿万富翁克罗克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逝世了。但是他所创立的“麦当劳王国”还在迅猛地发展着。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还悬挂着克罗克生前喜爱的座右铭: 世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恒心。 “才华”不能:才华横溢却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 “天才”不能:是天才却得不到赏识者屡见不鲜。 “教育”不能:受过教育而没有饭碗的人并不难找。 只有恒心加上决心才是万能的。 也许,这就是克罗克赢得事业的巨大成功的诀窍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