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康心如:苦心经营美丰银行(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不料,四川美丰银行出师不利,由于缺乏经验,业务上没有打开局面,第一年甚至亏损了几千元。更严重的是,中美双方的职员从一开始就争斗不休。美方经理赫尔德咄咄逼人,根本看不起中国同事,而邓芝如和旧式钱庄出身、不通新式银行业务的业务主任陈达湾的业务外行和思想保守,又给了赫尔德骄横跋扈的借口。尽管康心如竭力在中间调解,双方的矛盾还是越来越尖锐。脾气火爆的邓芝如几乎每天都要在办公室里拍桌子,打板凳,大骂美国佬,说他再也不能忍受洋人的歧视和侮辱,并且要康心如也站出来与洋人作斗争。他认为是他借给康心如1.2万元股本,康心如才当上这个协理的,所以康心如理所当然地应该同他站在一起打击美国佬。
    康心如却让邓芝如大失所望。他始终坚持在中间充当调解人,有时甚至站在美国人一边反对邓芝如。他从来不像邓芝如那样意气用事,而是冷静地从银行的生存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比如邓芝如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推荐了一大批旧商人、旧官吏要进银行当职员,这些人连会计业务都弄不通,所以赫尔德坚决反对录用他们。康心如在这一点上就支持赫尔德。结果,邓芝如认定康心如忘恩负义,连康心如也成了他攻击的对象。
    面对银行的困境和矛盾,康心如坚持请总经理雷文前来研究挽救措施。1923年春天,雷文来到重庆。他才一下船,康心如就前去拜访,冷静地向他分析银行亏损的原因:开业时的庆祝活动浪费太大;美方人员的薪金和开支过高,造成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美方经理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美国的经营方式,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康心如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采取中西结合的经营方式,以适应中国的国情和商界的习惯;二是实行裁员减薪,以缓解银行内部的矛盾。
    雷文认真地听取了康心如的意见。他立刻意识到,这两条建议,尤其是裁员减薪一条,非常重要,也非常明智。人员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争斗自然也就会少;降低美方人员的薪金,不但可以减少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中方人员的不满,缓解双方的矛盾。在领导层调整方面,雷文毅然采纳了康心如的建议,决定在两个中方协理中裁去一个。结果当然是裁去不通业务的邓芝如。为了安抚邓芝如,雷文任命邓芝如担任顾问。邓芝如当然明白这实际上夺去了他的实权,他无法对抗雷文,便把仇恨都集中到康心如身上,到处大骂康心如是“奸诈小人”。同时,雷文又决定,邓芝如的心腹陈达璋可以继续担任营业主任,但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康心如的指挥。
    接着,雷文又调整了美方经理,他物色了一个叫鄂更斯的美国人前来重庆,并且一再叮嘱他上任后要“一切听从康协理的安排”。这实际上就是把四川美丰银行的大权,交到了康心如的手上。
    然而,邓芝如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更不甘心康心如在洋人的扶持下掌握银行大权,于是便不顾一切地在银行内外发动了一场“倒康”运动。他大量印发各种传单,对康心如进行诽谤和攻击,并且把银行内部人事变动的内幕,也都宣扬出来,使不少人对康心如产生误解,以为他“崇洋媚外”,又不讲朋友交情。当然也有人看出邓芝如太无能,认为他搞洋务根本就是一个误会,当然要吃苦头。
    不管外面怎样议论纷纷,康心如却始终保持着过人的冷静,不仅不向邓芝如反击,而且都不作任何解释。时间一长,人们听厌了邓芝如的谩骂,反而觉得康心如待人宽容,并不是邓芝如所说的那种见利忘义的人。更重要的是,康心如掌握银行大权的事实,决不会因为邓芝如的攻击有所改变,所以人们愈来愈对邓芝如冷淡。邓芝如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他使出了最后的一招杀手铜:他宣布退出四川美丰银行,不但要银行退还他的股份,而且逼康心如立刻退还借他的1.2万元股金。他料定康心如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还他。
    邓芝如的所作所为,使康心如更清醒地认识到,对邓芝如这样的人,是不能迁就的,美丰银行要发展,就一定要搬掉这块绊脚石。但是,从哪里弄钱来还债呢?他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将成都老家祖上遗留的产业卖掉。照中国人的旧观念,这样做是要被人骂作“败家子”的。但他明白,只有卖掉祖产,还掉借款,才可能守住手中不易得来的权力,也才能发展自己的事业。他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于是,他很快地办好了变卖田产的手续,钱一到就还清了欠邓芝如的债。
    邓芝如拿到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彻底失败了。他自己把自己永远赶出了美丰银行。
    新上任的经理鄂更斯,对康心如十分信任,言听计从,两人配合得非常默契。康心如充分利用合资银行的种种有利条件,按照中国的国情,努力扩展银行业务,很快扭转了银行的亏损局面,当年就获得纯利润1.1万元。1924年,银行存款比上年翻了一倍,利润也达到7万元,股东们开始分到股息和红利,也真正认识到康心如的经营本领。
    白手起家的康心如,凭着过人的能力,在重庆金融界赢得了最初的声望。康心如没有满足。一旦脚跟站稳,他所想到的便是事业的更大发展。而当时合资银行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有权力自己发行钞票兑换券,也就是说,银行自己印发的兑换券,可以当钞票在市场上流通,而使用者凭银行印发的兑换券,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成银元或钞票。尽管如此,康心如也没有贸然行事,他首先着手调查社会和市场行情以及商业界的心理,研究其它银行发行钞票兑换券的成败得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预测未来的市场效应。在对每一步都有了确切的把握之后,他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银行发行美丰兑换券的工作万无一失。
    美丰兑换券发行后,康心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措施,大做广告。他甚至编造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说有一次重庆的白理洋行失火,火势铺天盖地,结果把洋行所有的财产都烧完了,连保险箱里的几千元美丰银行兑换券也烤成灰,幸好残余的部分,还能勉强认得出兑换券号码,美丰银行还是将这些美丰兑换券兑现了!“美丰兑换券烧成灰也能兑现!”这种说法一下在重庆以至四川传开了。人们都相信美丰兑换券的信用可靠,所以美丰兑换券的发行量越来越大,最高曾经达到150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