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并称纳粹德国的三大悍将。在这三人中,隆美尔的经历最富有戏剧性,他先被希特勒提拔为大本营卫队长,后又因战功卓越而被授予元帅军衔,最终却因涉嫌参与暗杀希特勒的活动而被迫自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这样评价他——“如果我可以撇开战争造成的破坏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领。” 初入军旅 隆美尔于1891年11月出生于德国南部城市海登海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中学校长,母亲则是学校的普通教师。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童年时代的隆美尔是一位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学生。他体质柔弱,性格内向,书生气十足,爱好数学和机械,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最初,隆美尔对于军事不是太感兴趣,但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最终报名参加了德国陆军,随后进入了但泽皇家候补军官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隆美尔是一个普通的步兵排长,他跟随着大部队转战于西线、罗马巴亚和阿尔卑斯山地。此时的隆美尔经过战争的锤炼,已和学生时代大不相同。他不但意志坚定、勇猛过人,而且还成长为了一名“智将”。1917年时,隆美尔已升任少尉连长。在一次战斗中他率领部队大胆穿插,经过50多个小时的急行军突袭到敌军身后,俘获敌军5000多人、火炮30门,隆美尔从此一战成名。 一战结束之后,隆美尔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等职务。1938年,隆美尔出版了个人专着《步兵进攻》一书。这本书偶然间被希特勒看到,他对书中“进攻、进攻、再进攻”的军事思想大为赞赏,决定接见隆美尔。结果两人相见甚欢,看起来风度翩翩,儒将气息极浓的隆美尔被提升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少将军衔,成了希特勒身边备受宠信的近臣。 1940年初,隆美尔在希特勒的安排下调任第7装甲师的师长,他终于和自己最喜爱的装甲兵结了缘。当年5月10日,希特勒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闪击法国的行动,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一马当先,成了德军的“先锋官”。5月12日下午,隆美尔率部抵达马斯河,此时河上的两处桥梁已被撤退的法军所炸毁,德军前进的步伐受阻。隆美尔不但和步兵们一起第一批渡过了湍急的河流,还指挥着坦克通过浮桥渡河,打退了法军的反冲锋。在此以后,隆美尔的装甲师一路高歌猛进,与友军部队的距离越拉越大。而隆美尔则是亲自乘坐着坦克,冲锋在全师的最前方,又将第7装甲师的主力部队甩在了自己的身后。隆美尔的这种骁勇表现让他的主子希特勒都感到不安,元首先生不得不一遍遍地给隆美尔发电报说:“你让我夜不能寐,所有人都在担心你的安全。” 6月20日,第7装甲师占领了法国西北部港口城市——瑟堡,成为最先抵达英吉利海峡的德军部队。在40天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前进了350多千米,俘获法军9.7万人、装甲车辆485辆、卡车5000辆、火炮数百门,而第7装甲师仅仅只付出了伤亡2000余人的微小代价。此战过后,第7装甲师成为德军装甲部队中战绩辉煌的王牌师,而隆美尔也荣获了一枚由希特勒亲自颁发的“骑士十字勋章”。在这次对法作战中,隆美尔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在两军交战时,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可以获得胜利;在战场上静待战况发展的人,往往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没能准确地发现敌军目标,也要先发制人。这个经验成了隆美尔的军事信条,在北非战场这一理念被他很好地贯彻了下去。 沙漠之狐 1941年2月6日,刚刚被晋升为中将的隆美尔奉命前往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的办公室。在那里,希特勒递给他一本印有英国北非远征军司令奥康诺中将照片的杂志,隆美尔马上领会了元首的意思——德国要出兵北非,帮助在即将崩溃的意大利军队挽回败局。很快,隆美尔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团司令,并于2月12日先期抵达了北非。 当时北非的意大利军营中弥漫着失败和恐惧的气氛,上至军官、下至士兵都对战争的前途完全丧失了信心,大部分人已经捆好了包裹准备撤回意大利。隆美尔到达这里之后,立即以手中仅有的两个德军步兵营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身着沙漠迷彩服、头戴钢盔的德国士兵顶着灼热的烈日雄赳赳地走过阅兵台,这让意大利人深感震惊。让自己的友军多少鼓起了些士气后,隆美尔于3月31日掀起一阵进攻旋风,一个德军装甲师和一个意大利装甲师组成的混合部队向英军发起了攻击。英军一时间措手不及,不到一个星期就狼狈地退却了近300千米,而德军则像恶狼一样在身后紧追不舍。隆美尔率领着他司令部的指挥人员成员乘着指挥车,冲在部队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亲自进行战场指挥。4月6日,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奥康诺中将在撤退途中被德军先头部队俘虏,德军占领了除港口托卜鲁克以外的大片地区,而隆美尔的不少坦克只剩下了“一汤勺”的油料,机枪也只剩下了最后一排子弹。 为了保住北非最好的港口托卜鲁克,英国人向北非大举增兵,鼎鼎大名的英军第7装甲师也被调到了北非。6月15日,英军对隆美尔发起了代号为“战斧”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灵活使用手中的装甲部队,最终挫败了英军的进攻。此战后,隆美尔被晋升为上将。此时,他的手中已经有了3个师的兵力——第5装甲师、第9装甲师和第90步兵师,非洲军团总算有点军团的样子了。在此后的整个夏天,隆美尔每天都乘着指挥车颠簸着穿越沙漠,视察自己的每一座兵营,他要求每处阵地都要储备足够维持一周战斗的粮食和弹药,所有部队都必须进行大量的实弹演习,他的目光已经盯住了英军重兵把守的托卜鲁克港。 然而就在隆美尔进攻之前,恢复了元气的英军于11月18日抢先发起了代号为“十字军战士”的进攻。为了打垮狡猾的“沙漠之狐”,英军投入了近1000辆坦克,而隆美尔手中的坦克只有英军的1/4。经过3周激战,德军伤亡惨重,隆美尔不得不下令撤退。1942年1月,隆美尔将部队有组织地撤到了利比亚的卜雷加港。在这里,隆美尔得到了他急需的坦克和燃油,他决定再次反攻。英军又一次被隆美尔的闷棍打晕了,接连丢失了数处战略要地。6月初,德军再次逼近托卜鲁克。这次英军已经没有上次的好运,6月20日,隆美尔下达了对托卜鲁克总攻的命令。第二天清晨,德军就攻克了这座防卫森严的要塞,共有3.5万名英军成了德国人的俘虏。这场胜利让整个柏林陷入了疯狂之中,希特勒颁布命令,隆美尔被晋升为元帅。这样,从1937开始,隆美尔用了5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由少将到中将再到上将,最后到元帅的晋升之路,可以说北非战场是他军事生涯的顶峰。 然而胜利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德军在将近半年的战斗中损失了不少的坦克和弹药,士兵们疲劳不堪,车辆缺少燃油,尽管德军距离埃及港口亚历山大只有120千米,却已是强弩之末了。就在这时,隆美尔遇到了他一生的对手——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其实这两位将军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喜欢深入部队,鼓舞士兵的士气;他们也都性格孤僻,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甚至他们都不喝酒,不吸烟,生活极有规律。当然他们也有不少不同之处:隆美尔是运动战的高手,而蒙哥马利则是防御战的专家;财大气粗的蒙哥马利手中有1400辆坦克、1300架飞机和23万士兵;而隆美尔却只有9个不满员的师和540辆坦克,350架飞机。在巨大的实力差距和蒙哥马利同样优秀的指挥面前,隆美尔没能再次上演以弱胜强的好戏,非洲军团在1942年10月的阿拉曼战役中遭到了惨败。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美军在卡萨布兰卡登陆,德意军队陷入了英美的夹击之中。1943年3月,希特勒将隆美尔召回了德国。5月13日,隆美尔从广播中收听到了25万名德意官兵在突尼斯投降的消息,这对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此刻的隆美尔仿佛已经看到了第三帝国大厦将倾的情况。 三大悲剧 曾经有一位传记作家这样评价隆美尔:“他的一生有三大悲剧。第一,当英军袭击阿拉曼时,他不在非洲;第二,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在家庆祝妻子的生日;第三,当“7·20”事件发生时,他躺在了战地医院里。”这个“悲剧”其实是三段公案。1942年9月19日,隆美尔因为疾病回到德国修养,10月24日英军在北非发动进攻时隆美尔并不在前线,接替他职务的施登姆将军又因为心脏病突发死亡,德军陷入了无人指挥的混乱。而1944年6月4日,也就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前两天,原本应当在指挥部值班的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驱车回到了家中,因为6月6日是他爱妻露西的生日,结果就在这一天盟军在诺曼底登陆。“7·20”事件发生时,隆美尔正在医院养伤,可这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1943年7月,赋闲在家已经4个月的隆美尔被希特勒任命为驻意大利北部的集团军司令。之后由于盟军在西西里成功登陆,希特勒又于1944年1月将隆美尔调至法国北部,担任B集团军群的司令,负责“大西洋壁垒”的守卫工作,以阻止盟军在法国西海岸登陆。7月17日,诺曼底登陆开始后的第6周,隆美尔在从前线返回指挥部的途中被盟军轰炸机炸成重伤,被送进了柏林医院急救。就在隆美尔返回柏林两天后,以刺杀希特勒为目的的“7·20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逃过一劫的希特勒下令大肆搜捕反对他的军官们。8月12日,参与刺杀希特勒的军官戈台勒被逮捕,盖世太保从他箱子里搜出一个文件,上面赫然写着让隆美尔出任未来政府陆军司令的字样。在此之前,隆美尔就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联合英美对抗苏联的计划,但被希特勒严词拒绝,盖世太保怀疑隆美尔因此加入了密谋集团。不久,希姆莱将调查报告向希特勒作了汇报。气急败坏的希特勒下达了屠杀令,让盖世太保给自己的陆军元帅保留一个体面的死法。10月14日中午,两名盖世太保驱车来到隆美尔的住处。他们给隆美尔带来了希特勒的最终判决——要么自杀,家属不受牵连;要么在审判后被处决。最终,隆美尔选择了自杀。由于没有详细的资料证明,隆美尔到底是不是参与了刺杀案,以至于他的死亡原因成为一个悬疑。有人认为他可能是希姆莱等人栽赃陷害;也有人认为,他可能参与刺杀案,孰是孰非,得由历史去评说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