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司马光编写《通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是一个保守派。可是,他编写了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在学术上却是一位有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司马光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出生在一位做官人的家庭。他童年时就很聪明机灵。他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不但在当时就很快传开,而且流传至今,成了家喻户晓的佳话。
    司马光六岁起开始读书。七岁那年,老师讲《春秋左氏传》,他听得津津有味,回家以后,讲给家里的人听,讲起来头头是道,家里的人都很惊奇。这部书对他影响很大,从此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司马光二十岁那年,考中了进士,做了官。但他继续刻苦学习,一有空就钻研历史。他发现从古以来历史著作非常繁多,一个人花一生精力,也很难读完。他想,要是有一部系统完整的通史能供读书人学习,那该多好呀!
    经过反复思考,司马光决定自己动手,写一部简明扼要的编年体通史。他对人说:“春秋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从《史记》到《五代史》,合起来已有一千五百卷,读书人读好多年,不能读完,读了一辈子,也不能讲出大略情况。我想写一部历史书,上面从战国开始,下面到五代为止,用左丘明(《左传》的作者)等人的编年体裁,采纳各种各样的说法,写成一家之言。”
    体裁确定了,他先编了一部从战国到五代的大事年表,对历代的治乱兴亡作了扼要的叙述,书名叫《历年图》。接着,他又花了两年时间,按照年代顺序,把周、秦历史编成八卷,书名叫《通志》,这也就是后来的《资治通鉴》的前八卷。
    公元1066年,司马光把《通志》进呈宋英宗。宋英宗也爱读历史,看了很是满意,下了一道圣旨,命司马光把这本书继续编下去,还同意设置一个书局,作为编写机构协助他编书;让司马光自己挑选编写人员,并准许他借阅官府藏书。
    司马光高兴极了,马上成立书局,邀集了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刘恕、刘攽和范祖禹三人做助手,共同编写通史。后来,他的儿子司马康也进了书局,负责检阅文字的工作。
    书局成立不到一年,宋英宗就病死了。继位的宋神宗对历史也很有兴趣,很想了解一点历史,司马光就把《通志》读给他听。宋神宗很是赞赏,认为这部书讲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可以帮助治理天下;同时,书中记载的历史,又好像一面镜子,可以供人们对照借鉴。因此,神宗把书名改为《资治通鉴》。“资治”是帮助治国的意思;“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后来,人们又把《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
    为了编写这部书,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每一段历史,都由助手先编出事目,排列资料,然后加以考证鉴别,写出详细的编年史,作为草稿,最后由司马光删削修改定稿。例如唐史部分,初稿多达六七百卷,定稿时只剩下八十一卷。单是这样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艰巨了。
    当时,这部书的全部初稿,据说足足堆了两间屋子。在司马光的案头,手稿堆积如山,司马光不得不一刻不停地埋头修改写作。他经常要到深更半夜才睡。他怕自己睡过了头,还特地制作了一个容易滚动的圆木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掉,他也就惊醒了。他把这个枕头称为“警枕”,用来警戒自己不要睡得太久,影响读书写作。
    《资治通鉴》上起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至五代后周政权的灭亡,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按年代编成二百九十四卷。这部巨著有三百多万字。它取材广泛,引用了三百多种参考书,其中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所以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资治通鉴》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文笔也很生动,是我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里程碑,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由于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在史学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人们把他和写作《史记》的司马迁合称为“两司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