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危害

http://www.newdu.com 2017-1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高希中 参加讨论

    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历史研究领域成绩显著,思想活跃,研究深入,成果丰硕。但在如何对待历史等重大问题上,也出现了不同的思潮与声音,其中之一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自1989年来,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多有论著或学术会议进行批评、批判与抵制。
    从时代背景上讲,历史虚无主义滥觞于 19、20 世纪之交的西方。作为一种哲学思潮,虚无主义否认存在着普遍永恒的正确原则,因而具有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潮特色。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的历史虚无主义,其实质就是秉持虚无主义历史观来认识、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这与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主义、现象学、解构主义、相对主义等思潮不无关系。就当下而论,历史虚无主义又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影响密切相关。虚无主义伴随着西方资本的扩张、连绵不断的侵略战争,和西方文明的影响来到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重新泛起。这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形势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有着国际与国内政治的原因与诉求。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所反映的不仅是文化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而且是对待现实的态度问题。
    从所见文献看。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告别革命”论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集中表现。自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同时,主张在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并由此出发虚无中国革命的历史,虚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虚无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虚无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研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借歪曲历史本来面目来证明“学习西方”的主流文化是无法抗拒的历史必由之路,从而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良和革命都是社会改造的途径。所谓改良,它不像革命那样彻底、根本地摧毁旧的事物,而是缓慢地、渐进地改造旧的事物。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改良具有进步的意义,像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就有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又不能否认,革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积极意义。比如,近代中国的改良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是近代中国的综合社会历史条件使然。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革命条件已经成熟,当根本改造社会的任务提上日程的时候,革命就有其独特的历史进步意义。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写历史”的名义下,作翻案文章。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者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即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对立。这主要表现在: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违背全面、客观的历史研究方法,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历史认识的科学性,认为一切历史认识都是相对的,历史认识不存在真理。从这种认识出发,对过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获得的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正确认识采取了简单否定的态度。所以,他们所宣扬的观点不是在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史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得出来的,而主要是表达白己的某种倾向、某种情绪,带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
    第五,对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采取不加批判、分析全盘接收照搬照抄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各种相互作用中寻找主要的历史线索,尤其是那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本质性联系,而是以西方的模式、价值和发展道路来衡量中国,导致那些符合西方模式和价值观的历史被赞扬,而一些不符合西方模式和价值观的历史则被否定。并且,无论赞扬或否定,都统统被孤立地、片面地放大和渲染。
    第六,反历史主义。就客观来讲,历史是一个相互联系,不断生成、发展、灭亡的整体演化过程。历史研究必须把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置于特定历史时空条件之下,作为统一的、有联系的、有机的整体来进行分析与研究,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论定是非。但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脱离特定历史条件,以非此即彼、割断历史的思维方式对待历史,甚至歪曲历史。
    第七,史料问题。史料是历史研究的直接前提。史料有真伪、偏全、粗精、聚散等区分。所以,对史料必须进行大量的博采、钩沉、辨析、选择、确证、核定等工作。历史虚无主义者大多缺乏对这些专门学问系统、全面的训练与了解。甚至有的研究者轻视对史料的辨伪和充分占有,或仅凭一些表面的历史事实就大胆立论,或随意根据一点历史资料就大胆评论,结果导致了对历史事实的歪曲。
    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和危害。主要观点如下:
    其一,历史虚无主义起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思想的恶劣作用。
    其二,历史虚无主义适应西方反共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企图。
    其三,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否定中国革命的危害作用。
    其四,历史虚无主义企图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五,通过否定历史发展规律来否定历史进步,进而否定民族历史价值与成就,对历史采取非历史主义的态度。
    其六,通过翻历史旧案的方法,妖魔化重大历史人物,曲解民族文化标识和表征符号,进而瓦解民族精神和信念。历史需要不断的认识、继承、解读与创新,以求得更全面、准确的历史认识和科学的历史知识。但这些都不等于颠倒黑白和全盘否定。
    其七,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歪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是要从历史依据上抽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在理论深层上否定唯物史观,以达到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合理性。
    其八,历史虚无主义具有“虚无”中国传统文化的危害作用。它抹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解文化认同,瓦解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削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消融民族精神,导致民族虚无主义,解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1]
    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体现在学术研究中,就是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融会贯通地借鉴、吸收中国优秀的史学传统,和西方有益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谬论;同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史实基础上深化中国历史整体发展时序及其内在理路的研究,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
    


    [1]上述内容除个别注释外,详参孔利:《对待传统文化不能抱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10期,第62-64页;沙健孙:《科学地研究宣传党和人民光辉的斗争历史——兼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2期,第31-37页;危兆盖:《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沙健孙、李文海、龚书铎、梁柱先生座谈),《光明日报》2005年3月15日;李珍:《“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学术研讨会召开》,《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4期,第59-60页;梅荣政、杨军:《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透视》,《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第40-46页;龚书铎:《历史虚无主义二题》,《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5期,第49-51页;田居俭:《历史岂容虚无——评史学研究中扔若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6期,第41-46页;梁柱、龚书铎主编:《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年10月;《要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性——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梁柱》,《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年第3期,第13-18页;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危害》,《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第4-12页;张晓红、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7期,第42-47页;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期,第61-66页;邴正:《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滥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4日第005版;梁柱:《历史虚无主义评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7月;杨军:《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25日第 A07 版;许恒兵:《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进!危害及其批判》,《思想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第31-35页;耿雪:《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虚无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7日第A02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