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元代中国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管理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在主权管辖上一脉相承,中华民国时期亦是如此。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初,为改善与发展同西藏地方的关系,制定过许多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主权隶属关系。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西藏;蒋介石;十三世达赖喇嘛 一 为印证西藏地方和历代中国中央政府之间始终如一的隶属关系,从而证实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雪域宝鉴——见证西藏历史,弘扬藏族文化”大型展览在“多元一体”单元,以朝代更迭为线索,侧重汉藏关系史,依次展出了从史前文明到中华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民国时期的展品“蒋介石致十三世达赖喇嘛书”,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此件展品是西藏文化博物馆自西藏档案馆复制而来,也是该档案文物首次在北京展出。在信中,蒋介石肯定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倾向中央之热诚及拥护鄙人之盛意”,对达赖喇嘛“深明大义”、“爱护宗邦”极为赞赏,并责成蒙藏委员会与达赖喇嘛驻京(南京)代表(棍却仲尼)“开诚 布公”、“悉心商办”西藏事务,希望“以往之隔阂悉予扫除,从前之和好由此恢复”。从信中可以看出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致力于改善关系的决心和诚意,是国民政府时期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最有力证明。 该展品一套五件,包括信封和4页信笺。信封上书“达赖大国师法启”,“国民政府缄”字样,其左上角有藏文标记,即“藏历铁马年九月二十四日”;4页信笺为国民政府用笺,内容如下: 达赖大国师慧鉴: 昨,在归德防次接见棍代表,出示复书,并缕陈国师倾向中央之热诚及拥护鄙人之盛意。又承惠致哈达、相片、金碗、绒褥等项珍贵物品,对使拜嘉,感慰无似。中藏一家,历史最古,中经事变,音问罕通,中正禀承总理遗教:国内民族一律以平等相待遇,对于藏卫民众尤具有扶持之决心。去岁,棍堪布入藏,嘱将此意转达耿耿,此心幸荷。谅察,遴派棍堪布等前来首都协商藏事,对中央所提八事均有相当之答复具见,深明大义,爱护宗邦,至堪嘉慰。已责成蒙藏委员会马委员长与棍代表等,开诚布公,悉心商办,务期以往之隔阂悉予扫除,从前之和好由此恢复。仍希国师饬令棍代表等,顾全大局,与马委员长和平办理以竟全功,廒西藏主权益臻巩固,佛教事务益见发扬,造福藏疆,即所以维护祖国,岂仅国师及中正个人之荣幸而已哉?前防战事行将结束,反动分子皆已扫除,大局奠定指顾问耳。中正托庇福荫,顽健如恒,知关锦注,谨以附闻,专泐布谢。顺颂道祺,并祝福体健康 蒋中正(印) 第一页信笺右上角亦有与信封上相同的藏文标记。信函结尾处没有明确写信的具体时间,根据信封及第一页信笺上的藏历日期,我们查询了藏历,推测与写信时间接近的“藏历铁马年”可能是1930年,而“九月二十四日”,因藏历纪月纪日的特殊性,经多方查询及向有关专家请教都无法明确具体的农历或公历的对应时间。为此,我们查找《国民政府档案》《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档案》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等史料,希望能从中找到与此信相关的记载。结果是,虽然这些档案资料中没有具体提到此信的撰写时间,但能找到与信中所 提到的时间及事件信息,如①“昨在归德防次接见棍代表”;②“去岁,棍堪布入藏,嘱将此意(总理遗教)转达耿耿”;③“对中央所提八事均有相当之答复具见”;④“前防战事行将结束,反动分子皆已扫除, 大局奠定指顾问耳”等相同的信息。于是我们就信中的信息与历史档案相比照,对此信的撰写时间进行分析,并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了梳理,撰写此文,意在真实反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以飨读者。 二 推测一: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相关档案,此书信可能撰写于1930年。 蒋介石为派员赴藏宣慰事致达赖喇嘛的信稿 [民国十八年(1929)九月二十三日]: 达赖大师法座: 前以统一告成,中外禔福,特致两函,询问起居,并示中央惓念西陲之至意,谅达座右。顷棍、楚二堪布来京,转陈一切,备见法座倾诚内向,爱护共和,至为佩慰。自先总理领导革命,创立民国,一以力求中华民族自由平等为职志。政府秉承遗训,奠定寰区,对于藏卫人民,无时不思以至诚博爱之心为谋安定。前因道途辽远,致法座维持地方、皈依主义之真诚无由悉达。兹幸具闻宗旨,如拨重云,五族振兴,已可觇其朕逃兆。政府必本先总理亲爱精诚之教诲,与以扶持。际此赤白帝国主义鲸吞蚕蚀之秋,我中华民族务必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以争存。法眼精详,必能达瞩高瞻,则外人拓殖之阴谋,当无所施其狡矣。兹特派雍和宫堪布棍 却仲尼赴藏慰问,并宣布中央意旨,希与接洽,并选派负责大员来京,商洽一切,是所盼望,专此布达。顺颂 法绥 蒋中正(印) 十八、九、廿三 信中提到了“兹特派雍和宫堪布棍却仲尼赴藏慰问,并宣布中央意旨”,与展品中提到的信息“去岁,棍堪布入藏,嘱将此意(总理遗教)转达耿耿”相对应。 ![]() 此封信是蒋介石于民国十八年(1929)九月二十三日所写,由“赴藏慰问专员 ”棍却仲尼亲自送给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撰写此信的背景是: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新建伊始,就西藏的地位问题,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该政府在1931年6月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一条就明确宣布:中华民国领土为各省及蒙古、西藏;《中华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等国家机构和政府部门都要有西藏的代表参加。为加强对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国民政府在行政院下设立蒙藏委员会。1928年12月,任命阎锡山为蒙藏委员会第一任委员长。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引起了西藏地方各派政治势力的极大关注。1928年冬,五台山堪布罗桑巴桑奉达赖喇嘛指示到南京谒见蒋介石,面陈藏事,试探新政府对西藏的态度。蒋介石对罗桑巴桑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通过他给达赖喇嘛带去信函。 达赖大师法座: 民国成立,十有八年,徒因军阀专横,中原多故,共和真谛未克实施,而边远情形遂多隔阂。今寰区统一,军事告终,内外相维,励精图治,绥远、热河、察哈尔、青海、宁夏、西康各区,均已改建新省。西藏人为我中华民族之一,政府正督饬蒙藏委员会调查实际,用资建设。执事适派代表罗桑巴桑到京备述一切,藉悉法座高瞻远瞩,倾诚党国之决心。遥望西陲,至为佩慰。昔,我总理创行三民主义,深有鉴于帝国主义者侵略吾国,非合全国之力一致奋斗,则不能与之争存;而民族主义之精神,即所以求中华民族自由平等之路也。藏卫接壤强邻,帝国主义者所压迫久矣。幸赖法座深明大义,内向情殷,此后愈当并力一心,修内政而御外侮,自不难相与造成民有、民治、民享之中国,以屹立于世界,进而扶助弱小民族,跻于大同,普度众生,实我佛之弘愿也。兹托大堪布罗桑巴桑君,略布一二,统希亮照。顺颂 慧安 蒋 这是西藏地方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发生关系之始,也是蒋介石对西藏问题的首次表态。这时,在内地的班禅大师派代表到南京祝贺国民政府成立,接着,又于1929年1月20日,经政府允准成立了“班禅驻京办事处”。在班禅宣布成立驻京办事处不久,西藏地方政府派驻北京雍和宫堪布棍却仲尼、西藏特派驻京代表罗藏瓦•楚称丹增等人,前往山西太原会见新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阎锡山,面陈:“近接达赖函,令伊声明三事:一、达赖并无联英之事,其与英国发生关系,不过系因英藏壤地毗连,不能不与之略事敷衍耳;二、达赖仇华亦属误传,民六、民九、民十三达赖均派员来华,并发有护照,内中言明中藏亲睦,现有护照可证;三、达赖、班禅感情素惬,其始之发生误会,因系班禅部下之人行为不法,达赖逮捕数人,班禅遂惧而出走,非达赖所逼。”阎锡山于1929年8月15日将棍却仲尼转达的达赖喇嘛的声明电告南京行政院,并告知,他们不久赴京。1929年9月10日,蒋介石在南京接见了棍却仲尼。棍向蒋进一步表明:达赖不亲英人,不背中央,愿迎班禅回藏。蒋表示欢迎达赖喇嘛的声明,允许藏人有充分的自治权。9月13日,蒋介石再次接见棍却仲尼,谈了中央处理西藏问题的几条意见(大致与后来棍却仲尼带往西藏的“八条意见”相同)。南京国民政府经和达赖喇嘛、班禅的代表多次接触后,对西藏问题症结之所在逐渐有了认识,所以决定把解决西藏问题的重点放在高层人士,派政府官员入藏,直接同达赖喇嘛会商。1929年9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派遣棍却仲尼以“赴藏慰问专员”的身份入藏,行时带有“国府特派状一件、蒋主席致达赖书一件(即上文蒋介石为派员赴藏宣慰事致达赖喇嘛的信稿)、蒋主席玉照一张、国府法密码一本、非正式的手折一件、蒙藏委员会草拟的拟请达赖喇嘛答复的有关如何解决西藏问题的八条意见、蒋介石致噶伦擦绒的信、阎锡山以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致达赖喇嘛和擦绒的信”。 结合此信的背景与展品中提到的信息“……中藏一家历史最古,中经事变音问罕通,中正禀承总理遗教,国内民族一律以平等相待遇,对于藏卫民众尤具有扶持之决心”一致,信中提到的“兹特派雍和宫堪布棍却仲尼赴藏慰问,并宣布中央意旨”恰能印证展品中的信息“去岁,棍堪布入藏,嘱将此意(总理遗教)转达耿耿”,由此可以推测,“去岁”应是1929年,那么此展品应撰写于1930年,从而与信封上的“藏历铁马年”相呼应。 三 推测二:此展品撰写上限可能是1930年9月18日至10月4日之间的15天内,下限可能为1930年11月4日。 贡觉仲尼(棍却仲尼)为组建驻平驻康办事处经费 如何拨给请转呈国民政府训示遵行事致蒙藏委员会函 [民国十九年(1930)十月八日] 敬陈者[代表]去年奉命赴藏,所携中央询问八钦,均经达赖一一陈复,其中关于设立驻京办事处一节,亦经达赖允诺,并拟同时成立驻平驻康二办公处。月前,[代表]赴归德谒见蒋主席,亦蒙面谕,迅速组织成立,自应遵办,惟经费如何拨给未奉明令,为此函请,钧会迅予转呈国民政府,训示遵行。谨致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 西藏代表棍却仲尼 函中提到的“敬陈者[代表]去年奉命赴藏”再次验证了展品中的信息“去岁,棍堪布入藏,嘱将此意(总理遗教)转达耿耿”。函中提到的“月前,代表赴归德谒见蒋主席”,与展品中提到的信息“昨在归德防次接见棍代表”相比照,可以推测,“月前”应是写此信的1930年10月8日之前,也就是棍却仲尼在1930年10月8日之前赴归德面见蒋介石。另外,信中提到“所携中央询问八欸,均经达赖一一陈复”还验证了展品中提到的信息“对中央所提八事均有相当之答复具见”。 1930年8月,棍却仲尼回到南京,带回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对中央八条的答复。这八条答复基本反映了达赖喇嘛晚年的政治态度,今转录牙含章著《达赖喇嘛传》中的记载如下: 一、西藏与中央关系应如何恢复?西藏地方答称:“中央能将中藏施主关系,照前至诚有信之待遇,而西藏以前原系至诚相见,现在更要竭力拥护中央。” 二、中央对于西藏统治权应如何行使?西藏地方答称:“西藏政教谋根本安定之法,商洽立约后,必更稳妥。” 三、西藏地方自治权如何规定?范围如何?西藏地方答称:“从此中藏施主诚意谋西藏安全,其范围自应照旧。若原系西藏地方,刻下未在西藏政权之下者,自应仍归西藏范围,久后必安。” 四、达赖班禅加入中国国民党。西藏地方答称:“达赖喇嘛现在年高,加之政教事务甚繁,又因三大寺及上下居巴僧俗官员未经同意之前,不能来京。至班禅现住内地,除扎什伦布寺庙宇教务外,素无其他政务可管,自应就近加入国民党,但素无解决藏事之发言权。” 五、达赖班禅在西藏政教上地位与权限一律照旧?抑或另有规定?西藏地方答称:“西藏政教,向归西藏政府掌管,班禅早在后藏有一庙宇,至扎什伦布系第一世达赖所修建,后一辈达赖到拉萨时,无人掌其庙宇,特选班禅掌管扎什伦布,并赠予班禅。后由五辈达赖因屡次师徒关系,将扎什伦布给予班禅。若照以前旧规办理,西藏人每年无不悦服。” 六、班禅回藏,达赖如何欢迎?西藏地方答称:“班禅左右人等,造前后藏名目,意在分离,素不遵守藏政府法令,往往以下犯上,思想行为均系恶化,甲辰年,英军到拉萨时,班禅前往印度,与英人密谋,不得结果,仍回扎什伦布。又辛酉年,班禅同联豫设法谋夺达赖政教备权,后由三大寺僧及全藏人民反对,不得已仍回扎什伦布。又向章班禅应出军粮四分之一,不但任意不交,还做不法行为。彼时若照西藏法律,着实解决,焉有现在之事。因思前辈达赖与班禅师徒关系甚深,竭力忍让,彼等不但不悔悟,还拥班禅舍扎什伦布而逃。当时具函请其回藏,并未容纳。因与库伦共党有谋,遂往库伦。因库伦圆寂,方到内地,而此间将扎什伦布庙宇,业经派员妥为保护。至班禅左右人等,时常挑拨,现在未声明逃奔理由之前,西藏碍难欢迎。” 七、达赖是否在京设立办公处以便随时接洽。至于经费可由中央供给。西藏地方答称:“先设办公处于南京、北平、西康三处,以后若有加添之处,再当陈请。 八、西藏对于中央有无其他希望?西藏地方答称:“为防侵略守土之故,目前只希望中央接济军械,以后谋地方安全,如有所需,再当陈请。” 对南京国民政府解决藏事的八条意见,西藏地方除对班禅返藏有异议外,其拥护中央的态度同前面的声明是一致的。经中央批准,从1931年起,西藏地方在南京、北平、康定三地正式设立办事处,棍却仲尼兼南京办事处处长。各办事处受蒙藏委员会监督指导,办理西藏有关事宜。自此,西藏地方由拥护中央到与中央政府建立起正式的经常性联系,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同年5月,中央政府召开国民会议,达赖喇嘛表示“承认中藏一家,恢复旧制”,令棍却仲尼为首的6名代表参加。自此,西藏地方同祖国近20年的不正常关系告一段落。 蒋介石为贡觉仲尼(棍却仲尼)自藏到京等情复达赖喇嘛函 [民国十九年(1930)九月十八日] 达赖大国师法鉴: 径复者,罗藏瓦楚称丹增来京,面陈棍专员此次赴藏,荷大国师不时延见,礼遇优渥,具见倾诚内向,尊重中央之盛意,闻之曷胜钦慰。中央政府誓遵总理扶植国内民族之遗教,以力谋藏民今后之福利。现在棍专员业已到京,所有西藏各问题已令蒙藏委员会马委员长妥为商办。先此布复。顺颂 慧祺 此函是蒋介石听取了西藏特派驻京代表罗藏瓦?楚称丹增面陈棍却仲尼赴藏情况汇报后给达赖喇嘛的回信,由此可以推测到1930年9月18日为止,回到南京的棍却仲尼还未曾面见蒋介石。 贡觉仲尼(棍却仲尼)为请发给西藏驻京办公处关防事致蒙藏委员会呈 [民国十九年(1930)十月四日] 呈,为呈请发给关防事,窃[代表]前奉国民政府主席蒋面谕,设立西藏驻京办公处,为此,恳请钧会发给关防一颗,以便办公,谨呈蒙藏委员会。 西藏代表棍却仲尼谨呈 根据此呈可以推测,1930年10月4日,棍却仲尼已经面见了蒋介石,那么展品撰写的上限可以推测为1930年9月18日至10月4日之间的15天内。 再回到展品中提到的信息“昨在归德防次接见棍代表”,蒋介石为什么在“归德”接见棍却仲尼?原因可能是1930年5月至]1月的“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正在归德督战。展品中提到的信息“前防战事行将结束,反动分子皆已扫除,大局奠定指顾间耳”。假定“前防战事”指的是“中原大战”,根据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中原大战”是以1930年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而宣告结束,那么“前防战事行将结束”可推测为1930年11月4日之前,即此展品的撰写下限可能为1930年11月4日。 1930年6月,还爆发了第三次康藏纠纷,有没有可能“前防战事”是康藏纠纷?经分析后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康藏纠纷是四川省甘孜县大金寺与白利土司之间发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央政府并没有参与,而是派员调解,所以对国民政府而言就谈不上“前防战事”,而且此次纠纷发生在四川,历经十载,于1940年终告结束,地点和时间都与信中信息不符。 四 通过对此件展品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走过了一段极不寻常的坎坷之路,十三世达赖喇嘛也曾有过犹豫观望,难辨敌友,但他顺应历史潮流,尽力要求恢复与中央的正常关系,挣脱帝国主义的羁绊。帝国主义分裂西藏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十三世达赖喇嘛功不可没。正如棍却仲尼所说,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中央政府“虽其间川藏稍生隔赅,然无碍大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