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1864年库车维吾尔农民起义及其与阿古柏匪帮的斗争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西域研究》1996年第3期 刘志霄 参加讨论

    1864年(清同治三年)6月4日凌晨,库车城关突然人声鼎沸,进而演化成为呐喊声、冲杀声,并伴之以参差不齐的枪炮声。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新疆各族人民的武装大起义。这场大起义,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便席卷天山南北,形成了库车、和田、喀什噶尔、伊犁、乌鲁木齐等五个起义中心。这里,仅就库车维吾尔农民的起义作如下论述。
    一、热西丁成为库车起义的领袖
    毛拉穆萨•赛拉米在他的《伊米德史》一书中这样写道:“突然间,犹如祸从天降,一些东干(回族)人,一夜之间变乱谋反,放火焚烧了外厢巴扎尔(集市),杀死了异教徒的头面人物。这时英吉萨尔城阿奇木伯克的儿子阿拉雅尔伯克也率领一些含冤的穆斯林协助了他们。大家同心同德,放火烧毁了官府的衙门”[1]。
    这位作者在自己的另一部著作《安宁史》中也作有内容大致相同的记述:“回历一二八一年穆哈热木月初一,善拜日,库车的东干人马秀尔阿洪、马隆阿洪、夏米西丁哈里发等人发难起事,焚烧了库车城的外厢巴扎尔,杀死了官员和士兵,脱离了大汗的政令”[2]。
    清朝官方文献就同一事件是这样记述的:“同治三年夏四月,库车土回马隆等,潜结外匪田满拉,苏满拉谋为乱。己亥,率党反,焚库车城。五月壬寅,办事大臣萨凌阿、英吉萨尔领队大臣文艺、叶尔羌帮办大臣武仁布死之,家属皆殉”[3]。
    显然,除了褒贬意义上的个别用语,对于基本情节的描述,以上引文的内容大体是接近的。
    应该说,库车起义是一次有着广泛背景的事件。
    当库车城外人声鼎沸,枪炮轰鸣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存在已达十三年之久,而捻军起义也正方兴未艾。更重要的是,陕甘回民起义已显出燎原之势。尽管交通的缘故和语言的缘故妨碍着有关太平天国、捻军以及陕甘回民起义的信息在维吾尔地区的传播,但是,清朝在全国面临严重冲击的事实,已经是人们所能感觉到的。无疑,这一切削弱了清王朝在维吾尔百姓中的政治威望。这就是库车起义的总体背景。
    说到导致起义的具体原因,不能不提到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清朝当局在维吾尔地区的一系列错误行为。其中,有的系于政府的政策,有的系于官吏的素质。它们的基本内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构成了本编前面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库车维吾尔百姓对于1851年(咸丰五年)迈买铁里等人的斗争记忆犹新。迈买铁力等人的英雄事迹以民歌的形式和口头文学的形式,广泛流传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以致库车起义的最初的日子里,“为哈里发(指迈买铁里)报仇!”成为激励人们参加起义的最具鼓动力的口号。
    特殊的地理环境曾经将库车绿洲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了一起。
    十五世纪以后,库车成为伊斯兰教伊善派在天山南部的一大中心。其代表人物就是阿尔西丁家族。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鄂对家族作为世俗势力崛起于库车绿洲,成为有清一代天山南部重要的政治势力之一。
    在这样的具体环境里,起义伊始,便有两件事与起义本身一起载入了史册。其一是,鄂对家族成员爱玛特因对抗起义而被处死;其二是,阿尔西丁家族成员热西丁因支持起义而执掌起义的领导权。
    库车起义尽管有着广泛的背景,但是它的爆发却带有很大的突发性。明显的证明是,起义者夺取库车城池之后,曾顿感群龙无首,急于寻求一位领袖人物。
    在当时的库车,不论着眼于家族的声望,还是着眼于个人的经历,鄂对家族的爱玛特都具有一定的感召力。正是基于了这样的原因,起义者们选定的第一位领袖人物便是爱玛特。
    《伊米德史》是这样记述当时的情形的:“那个时候,爱玛特王伯克因涉罪被解除了叶尔羌城阿奇木伯克的职务,遵从大汗(指清朝皇帝)的命令,返回到自己的故乡库车恭候新的指派.东干人和穆斯林都向爱玛特王伯克请求说:‘阁下祖辈相传管辖着这个地方,熟悉各种公务和政务。因此,请您作我们大小穆斯林的首领,向我们发布各种指令,我们一定蝎诚尽智执行您的旨意,作您的仆人,在一切事务中把您当成我们的起点和导师,拥戴您作可汗,。爱玛特王伯克说:‘你们是少数人,赫太(泛指汉族)的百姓很多。你们无法和他们对抗。我们家族好几辈人为大汗效劳,得到了官位、财富、水、土地,我自己也曾好几次晋见过大汗。我们祖辈吃的都是大汗的盐,享受大汗给予的荣华富贵,现在,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对给过我们盐吃的大汗翻脸。虽然大汗是一位异教徒,我也要信守诺言,遵重我所吃过的盐。我不作你们的首领。你们情愿让谁作你们的首领都可以。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再也没有奢望和迫求了”,。
    爱玛特拒绝作起义者的领袖,公然对抗已经发生的起义,结果.被当场处死。
    起义者处死爱玛特之后,转而谋求阿尔西丁家族中身望最高的热西丁的支持。[4]《伊米德史》记述了热西丁成为库车起义领袖的过程:“当时,库车和卓中的热西丁和卓正在毛拉纳阿尔西丁麻扎(陵墓)以析祷度日。他从不参与别人的事情,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所有当地的东干人和穆斯林都是他的信徒,听命于他。起义者们将热西丁从礼拜堂中强行请出,对热西丁说:‘您过去是我们的开导者和领路人,现在仍然给我们当开导者和领头人,登上汗位作我们的首领,请向我们发布您的命令吧!’。然后,不管热西丁是不是愿意,便将他扶上一块白色的毛毡,效仿过去苏丹的办法,让他登上了汗位。托合提伊什罕伯克被任命为宰相。接着,依照伊斯兰教惯例尊称热西丁为“圣人特选之后裔,胜利者之父”。
    热西丁这位原本以祈祷度日的隐居者,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席卷天山南北的起义浪潮中就这样突然之间成为库车起义者的领袖。在其后的几年间,由于热西丁的领导和组织,库车起义者的活动范围,西向扩大到喀什噶尔、叶尔羌;东向扩大到了乌鲁木齐、哈密。热西丁以自己的名字铸造的货币成为这个地区经济生活的一大媒介。此外,热西丁还同这一时期发生在天山南北的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成为十九世纪下半叶维吾尔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库车起义爆发之后,乌鲁木齐都统平瑞仓促间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分遣队,并调库尔喀拉乌苏领队大臣文永为库车办事大臣指挥这支军队前往库车,意在镇压这次起义。但是,这支分遣队在离库车六百多里之遥的乌什塔拉,便被起义者聚歼。
    热西丁称汗的第三天,派出了一支由168人组成的队伍向西进发.队伍中有150名维吾尔人,18名回族人,还装备有10门小炮。指挥官是热西丁的堂叔包尔汗丁(此人后来以赫提夫和卓这个名字闻名遐迩)。热西丁派自己的次子马赫木丁作副职,一位名叫毛拉乌斯满的人被任命为这支队伍的宗教司法官。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这支队伍出发之前热西丁向指挥官包尔汗丁等人发布了一道简单而清晰的命令。《伊米德史》和《安宁史》两书收录了这道命令的全文。命令除了谴责清朝当局和所谓的“异教徒”的种种过失和劣迹外,着重讲述了热西丁的总体战略框架。
    热西丁在命令中要求包尔汗丁等人首先攻取赛里木和拜城,进而攻取阿克苏城,然后,以阿克苏城为依托,夺取喀什噶尔城、叶尔羌城。
    热西丁西向进取的战略视野并不以这些为极限。他进而要求包尔汗丁等人逾越帕米尔高原,向更西的地域拓展。热西丁将自己的这个意向在命令中作了这样的概述:“你们办妥了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的事务以后,如果浩罕、布哈拉的伟人们愿意循规蹈矩,俯首于我们,那将是我们所期望的。如果他们不肯这样作,而且还要妨碍我们,我将增派军队支援你们。你们要竭尽全力,夺取西方的这块土地”。
    最初的几天里,西进的这支起义者队伍与其说取得的是战绩,不如说是政绩。他们不经战斗便进驻了赛里木和拜城。当地百姓纷至沓来加入起义者的行列,于是,这支从库车出发时只有168人的队伍,一时间,变成了声势慑人的庞大而杂乱的群体。他们当作兵器紧握在手中的是一些信手拈来的棍棒,甚至诸如砍土曼,镰刀之类的农具。
    待纷乱的局面稍事规整,一位名叫艾肯木•夏•艾兰木阿旬的人被任命为拜城的阿奇木伯克。一位名叫阿法克阿旬的人被任命为赛里木的阿奇木伯克。
    就结果而言,这次西进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就。包尔汗丁率领的起义队伍在离阿克苏130多里的喀拉玉尔衰地方,遭到阿克苏城阿奇木伯克赛依德率领的清军袭击。包尔汗丁等人作战失利,逃回库车。宗教司法官毛拉乌斯满被清军俘获。《伊米德史》记述库车起义者在喀拉玉尔衰受挫的情形说:“当晚,雨雪交加,赫提夫和卓(即包尔汗丁)等人都避入民房昏昏入睡。士兵们或躲在树下,或依着墙角,将马鞍当作枕头也都昏昏入睡。就在这个时候,扎木台的清军同阿克苏城的名叫赛依德伯克的阿奇木伯克率领的军队猛扑过来,点燃了炮火。大家惊醒过来,才得知已经被敌人团团围住。慌乱中,有人骑上了有鞍子的马匹,有人抓住了没有鞍子的马匹,还有人徒步,大家落荒而走。……大约有两干八百人死于非命”。
    不论着眼于战斗的规模,还是着眼于战斗的程度,喀拉玉尔衰战役都不具有实际的意义。但是,喀拉玉尔衰战役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于库车起义本身却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些事件中,首先要提到的是军事建制。其次要提到的是政权建制。最后要提到的是热西丁的领袖素质。
    包尔汗丁衔命西进的时候,他的身份是“爱米尔•赖希凯尔”。这个词的主体词意是“军队首领”。热西丁将自己次子马赫木丁任命为包尔汗丁的副职,构成了军队的正副职务。另外,任命毛拉乌斯满为“喀孜•艾斯凯尔”。这个词的主体词意,是“军队宗教司法官”。这个官职除了负责军队的精神生活,还被赋予执行纪律的特权。正、副职和宗教司法官一起构成了军队的指挥系统。这种建制后来成为库车起义军的定例。
    库车起义者在赛里木和拜城任命阿奇木伯克一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不论他们西向作战,还是东向作战,任命阿奇木伯克,组建地方行政机构,始终被列为首要的任务之一。
    在处理喀拉玉尔衰受挫事件的过程中,热西丁表现了他的领袖素质。热西丁详细询问了受挫过程后将四名失职军官处以绞刑,包尔汗丁本人受到了严厉的指责。热西丁以此使自己的部下第一次感受到他们的行为不再是毫无规范的,而是受到一定纪律的约束的。
    处理完喀拉玉尔衰受挫事件之后,热西丁再次组织了西征。在其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库车军队在这个方向上先后发动了五次战役。它们是阿克苏战役、喀什噶尔战役、以及三次叶尔羌战役。
    二、攻取阿克苏
    鉴于喀拉玉尔衰受挫的教训,热西丁选派自己的兄长加玛力丁指挥阿克苏战役。《伊米德史》的作者评介加玛力丁说:“他卓识远见,善于谋略,勇于果敢,谙于政务。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心底坚硬,精力充沛”。
    加玛力丁从库车出发的时候,拥有800名士兵以及相应的炮火。经过赛里木、拜城等地的时候,集结在加玛力丁摩下的人数已经接近200。人。热西丁给加玛力丁的指令中虽然明确规定:他此行的目的是攻取阿克苏城,但是,到达拜城以后,加玛力丁突然改变了行军路线。近2000人的这支队伍踏上了去伊犁方向的大道,显露出走天山路直驱伊犁的态势。在接近山区的一处叫作阿拉秀尔的地方,这支军队又接到了加玛力丁原地待命的指令。
    阿拉秀尔是天山南部通往伊犁的重要交通枢纽。从准噶尔汗国的时期起,阿拉秀尔就是天山南部向准噶尔汗国输送粮赋的重要转运点之一。
    加玛力丁移军阿拉秀尔,既有疑惑阿克苏清军的用意,也有谋取给养、装备的计谋。因为,有消息说:清军的大批军需物资正积压在阿拉秀尔,等待运往伊犁。应该说,加玛力丁不虚此行。他确实获得了大批军需物资,尤其是数量极大的手工织白棉布。
    加玛力丁在阿拉秀尔停留20天之后,悄然起兵取东南方向直扑扎木台释站。扎木台释站距阿克苏约50里,既是环绕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上的重要一环,又是阿克苏防卫体系的重要的支点。这里设有筑垒工事并有清军常驻。加玛力丁命令部下将得自于阿拉秀尔的白色手工织棉布披裹在身上。当这些人出没在山谷的时候像白色的羊群。当这些人行进在戈壁上的时候像漂浮的白云。
    扎木台战役很快就告结束,守军大部被歼。与此同时,阿克苏各地的清军尽数收缩到阿克苏城里,作凭险固守。1864年7月17日,加玛力丁统率的库车军队最终攻破阿克苏城。
    热西丁任命加马力丁为阿克苏城阿奇木伯克,任命库车人阿布都热合满•杜普伯克作加玛力丁的副职,组建了新的行政机构。
    阿克苏战役结束两天以后,即7月19日,因喀拉玉尔衰受挫而赋闲家中的赫提夫(即包尔汗丁),受命率领一支600人的队伍攻取乌什城。这支军队的指挥层中除了赫提夫本人,还包括赫提夫的长子哈木丁以及担任军队宗教司法官的毛拉阿布都拉。
    乌什城距阿克苏约200里,位于阿克苏的西南方向。赫提夫等人从库车出发,取道山路行军4天到达乌什境内的阿恰尔山附近。这里是清军在城郊设防的地段。不待双方接仗,附近的百姓便成批的越过清军防线涌向对方营垒,向赫提夫等人欢呼致敬。最后,在这个地段负责防务的乌什城阿奇木伯克也投向了赫提夫。于是,赫提夫直驱乌什城下。赫提夫督令部下除使用常规的攻城器具,还在城池周围用木料筑起了与城墙齐高的炮位,向城内清军实施直接轰击。稍后,起义军又挖掘了通往城墙底部的地道施放炸药轰炸城墙,但是,这些措施均未奏效。正当赫提夫等人不知所措的时候,乌什城里的清军军火库突然爆炸起火。目睹过当时情景的人们形容说:“大火起处,不论是清军士兵,还是城墙、火炮、庙宇、甚至燕子山,刹那间都变成了尘埃,飞向四处。人们甚至看不清对面的一切。光天化日,变成了昏昏黑夜。清军尸体的碎片,被炸药抛在了两里以外的地方。有些士兵的尸体身首分离的悬挂在树梢上”。
    乌什城在这次军火爆炸中易手。赫提夫在乌什城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稍后,赫提夫任命一位名叫毛拉阿塔吾拉的人为掌教,任命原乌什城阿奇木伯克托乎提继续留任阿奇木伯克,任命巴依穆罕默德继续留任宗教司法官。至此,热西丁的管辖范围里,又增加了一个城池乌什。
    三、出征喀什噶尔乌什
    战役结束约三个月之后,热西丁得知一位名叫司迪克的人,攻占了喀什噶尔回城。司迪克是柯尔克孜族。因此司迪克的族别成了热西丁向喀什噶尔进军的直接借口。
    1864年10月,驻守乌什的赫提夫执行热西丁的指令率军由乌什奔袭喀什噶尔。这是一支超过千人的队伍[5]。
    赫提夫到达喀什噶尔境内的一处叫作喀拉布拉克的村落时,他的侦察兵在戈壁上俘获了携有面呈伊犁将军书信的两个乔装商人。赫提夫的儿子哈木丁亲自审讯了这两位乔装商人。原来,其中的一个曾经是阿克苏城的阿奇木伯克,也就是在喀拉玉尔衰偷袭过赫提夫(当时他的名子叫包尔汗丁)的那位赛伊德伯克。
    赛伊德是在阿克苏城行将攻破的时候弃城逃往喀什噶尔的,因为他的兄长库图鲁克正在出任喀什噶尔城阿奇木伯克。乔装的另一位商人是赛伊德的通事(翻译)。
    联系到赛伊德在喀拉玉尔衰偷袭赫提夫等人的行为,哈木丁定赛伊德为死罪。后来,经过一些人的斡旋,赛伊德宣誓效忠热西丁之后,免于死刑,并被授以军职。
    结束了这段插曲之后,赫提夫等人继续向喀什噶尔进发。
    赫提夫过于偏信了族别的意义。他认为,喀什噶尔城的阿奇木伯克库图鲁克原籍库车,同属维吾尔族,如今,又有他的弟弟投向了自己,因此断定:库图鲁克一定会与自己联手进攻司迪克,接着,便会出现喀什噶尔百姓倾城欢迎库车和卓们的隆重场面。
    然而,当赫提夫等人临近喀什噶尔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欢迎的人群,而是布阵以待的武装的柯尔克孜人。双方立即投入了战斗。为时不久,传来了司迪克的命令。他要自己的部下停止战斗,代以隆重的仪式迎接库车和卓们进人回城。其后所发生的是一些具有戏剧性的事件:赫提夫等人被安置在一处花园式的住宅,受到了周到的款待。可是,不久,赫提夫等人便发现,他们事实上完全被隔离在了这个小天地里。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卫队,失去了自己的马匹、武器,整整9天的时间里,赫提夫等人不曾见到过司迪克。至此,赫提夫等人终于明白了他们的实际处境。因此,当喀什噶尔的一些名流绅士向赫提夫进言,要他与司迪克言和修好,各守疆界的时候,赫提夫等人迫不及待地应允了这个建议。双方约定,各自不再越过巴楚地界之后,司迪克在喀什噶尔城郊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欢送赫提夫等人启程返回乌什。
    经过长途拔涉,赫提夫及其部下于同年12月27日抵达乌什。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双方都信守诺言,谁都没有越过共同的疆界。尽管如此,热西丁并没有放弃获取喀什噶尔的宏愿。证据之一是,热西丁不久以后对叶尔羌发动的三次军事行动,事实上,都是以获取喀什噶尔为主要目标。
    四、第一次攻取叶尔羌
    1865年早春季节,奉热西丁的派遣声言要一举攻占叶尔羌城的近7500名库车义军,聚集在了叶尔羌城郊。他们中间的1500名士兵来自阿克苏,150。名士兵来自乌什,4500名士兵来自库车。热西丁将统率这支军队的指挥权赋予自己的兄长谢赫纳扎尔丁。此外,赫提夫及其长子哈木丁也参加了对这支军队的指挥。
    这是西征以来热西丁集结的人数最多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途经巴楚的时候,缴获了清军存放在那里的大批粮食以及其他军需物资。显然,这支军队不仅在数量上是可观的,它的物资装备也是很充裕的。
    在叶尔羌,同库车义军相抗衡的是各自为政的三支势力。其一,是以原叶尔羌城阿奇木伯克阿不都热合满为首的地方势力。其二,是以苏来曼为首的回族武装社团。其三,是困于叶尔羌新城的清军余部。这三支势力当中,率先与库车义军冲突的是以阿不都热合满为首的地方势力。双方几经交战,阿不都热合满终因势单力薄,自行中止冲突。而苏来曼为首的回族武装社团,则与库车义军时战时和,关系飘忽不定。只有困守新城的清军余部,凭着完善的防卫设施,据守一方,并不时地派出零星部队突袭库车义军的营垒。
    严格的讲,除了谢赫纳扎尔丁的“和卓”身份被当地大多数维吾尔穆斯林百姓认可外,谢赫纳扎尔丁一直未能在当地建立起有效的行政管辖。叶尔羌事实上被各种势力所割据。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件。一位名叫尼雅孜伯克的人用虚构的一些人的名子,给正在喀什噶尔的阿古柏写了一封信,恳求阿古柏率领军队前来攻占叶尔羌。这位尼雅孜伯克原本就是叶尔羌城的副阿奇木伯克,后来投效回族起义首领苏来曼。再后来,也曾奔走于库车义军之中。
    在尼雅孜伯克及其合谋者们的配合下,阿古柏一度攻入叶尔羌回城同库车义军进行激烈的巷战。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临场督战的哈木丁突然下令关闭城门,决意聚歼阿古柏及其已经入城的军队。《伊米德史》描述当时情形时说:“阿古柏的军队再也支持不住了。为了活命他们纷纷纵马跳下城墙,结果,许多人毙命于城下,轻者也摔断了手脚。这时,恰好有一处城门没有来得及关闭,阿古柏就从这里逃出城门。在人形没辨的黑夜里,阿古柏跌进了护城河,又失去了坐骑。这个时候,一个名叫穆罕默德巴巴的十夫长由此经过,将阿古柏驮到自己的马上,历经百般困苦,向喀什噶尔逃去”。
    击败阿古柏之后,谢赫纳扎尔丁全力围攻叶尔羌新城。这场攻防战延续了八个多月。这期间,密集的枪炮声曾一度掩盖了叶尔羌各种势力之间的争斗。然而,一但新城被陷,清军消失,各种势力之间的争斗重新显露了出来。首先库车义军与回族武装社团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接着,阿不都热合满的势力重新集结。甚至仕卜尔羌所属的小镇波斯卡木(今泽普)的一位名叫加马力丁的人也纠集一些人马,来涉足叶尔羌的事务。而谢赫纳扎尔丁,则刚恒自用,专横拔息,致使部下与他离心离德。《伊米德史》的作者说:“谢赫纳扎尔丁和卓的脾气不稳定。此外,他还自喻为是爱米尔•凯比尔•帖木尔•库拉刚(即帖木兰),把叶尔羌城里有名望的伊善们以及东干人的伊玛木等不当人看。这是他不能与这些人共图大业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先是哈木丁离开了叶尔羌。
    在叶尔羌回城击败阿古柏的就是这位哈木丁。哈木丁的军事和政治活动,几乎是与库车义军的西征同时开始的。在喀拉玉尔衰、在阿克苏、在乌什、在喀什噶尔、都留有哈木丁作战的纪录。因此,哈木丁的离去,使库车义军的影响力大为削弱。哈木丁的离去,还反映出库车义军指挥层中的矛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哈木丁离去不久,赫提夫也率部离开了叶尔羌。最后,谢赫纳扎尔丁本人,因无力驾御当地如此众多的势力,也不得不离开叶尔羌,返回库车。热西丁发动的对叶尔羌的第一次远征,就这样平静的结束了。
    五、第二次攻取叶尔羌
    加玛力丁是倡导和组织第二次叶尔羌战役的中心人物。攻取阿克苏城的战役中,加玛力丁表现出的沉着、果断,在文献资料中留下了广泛的记载。阿克苏城被攻克以后,热西丁任命他为阿克苏城阿奇木伯克,从而使他一直保持着阿克苏城攻坚战时获得的荣誉,被人们视为常胜将军。当谢赫纳扎尔丁从叶尔羌弃城而走的时候,加玛力丁愤然宣布:“我要亲自攻占叶尔羌和喀什噶尔,活捉阿古柏,捆住他的手脚,让他见识一下人类不曾目睹过的羞辱和痛苦。要他垂头丧气地,徒步行走在我的坐骑前边。如果我作不到这些,我就不是尼扎木丁谢赫的儿子,不是赛伊德(圣裔)”。
    加玛力丁出征叶尔羌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热西丁的认可。于是,加玛力丁将整整一个夏季全部用来筹措对叶尔羌的第二次出征。一时间,阿克苏城里制造兵器的作坊成批的增加,工匠们奉命如期完成规定的各种任务。大批的官员则奔走于乡间和山区,催办粮食和饲料。
    1865年7月,加玛力丁率领的军队携带着筹备已久的大量装备和粮袜,冒着盛夏的酷暑由阿克苏出发,直奔叶尔羌。与加玛力丁同行的有:来自库车的阿旬和卓•兰木;来自乌什的赫提夫及其长子哈木丁;还有阿不都巴巴伯克、喀赛木喀孜等一大批与加玛力丁共事多年的亲信。
    加玛力丁统率庞大的军队奔叶尔羌而来的消息使叶尔羌的各种势力陷入极大的恐慌和不安。对他们来讲,对抗已经毫无意义。于是他们不约而同,争先恐后地积极沟通与加玛力丁的联系。当加玛力丁行进到离叶尔羌城还有三站里程的时候,便遇到了恭候在那里的人群。《伊米德史》描述当时的情境时说:“叶尔羌的长官、百姓、伊善、东干伊玛目、以及大小绅士、名流成群结队带着大批礼物来到和卓们的面前,用自己的面颊,擦去胜利者马橙上的尘埃。高举起双手向真主表明他们是何等的弱小、无力。颂扬和卓们的胜利,祈祷和卓们长寿。然后他们深深地低下头,汗流夹背,无地自容,忏悔他们从前的过失”。
    加玛力丁凭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叶尔羌地区。一时间,在这个绿洲的上空响彻了“现在的时代是热西丁汗的时代!’’的欢呼声。
    近几个世纪以来,叶尔羌一直是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伊善派传入维吾尔地区以后,叶尔羌又成了伊善派的重要活动中心之一。因此,叶尔羌的易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热西丁的声望,自然也烘托了加玛力丁的功绩。
    加玛力丁始终将攻占喀什噶尔驱逐阿古柏定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因此,他据有叶尔羌之后,便任命那位随同他来到叶尔羌的库车人阿旬和卓•艾兰木为叶尔羌行政长官,全权处理叶尔羌事务。加玛力丁本人则以全部精力筹措进攻喀什噶尔的事务。1865年8月,加玛力丁的行营从叶尔羌城开拔,取正西方向行进,决意实现他攻取喀什噶尔、驱逐阿古柏的宏愿。《伊米德史》的作者毛拉穆萨•赛拉米说:加玛力丁率领的这支军队,是由72000名官佐和士兵组成的。显然,这个数字有着使人难以置信的方面。但是,这位作者的另一句话则是无可非议的。他说:“集结如此众多的士兵,在和卓们执政以来是不曾有过的”。在同一章里,作者还收入了这样一段传闻:“除了各种作战物资,和卓们还下令让200辆马车满载镣铐随军同行。和卓们说,他们要到喀什噶尔去,要夺取这个地方,要俘虏那些克普恰克人、安集延人,给他们戴上镣铐,然后将他们押解到这里来”。
    然而,出乎加玛力丁等人预料的是,在英吉萨尔境内的罕依热克村附近,双方一经接仗加玛力丁率领的数以万计的士兵便土崩瓦解。阿古柏取得了这场战斗的全胜。《伊米德史》这样记述了当时的情景:“和卓们全然失措了。他们遵从《圣训》的:‘当你的力量不足以与之较量的时候,逃跑也是穆罕默德圣人所认可的办法’的教导,丢弃下大批的炮火、帐蓬、兵器、粮袜和财宝,用马鞭凶狠地抽打着坐骑,逃入失败之路,奔阿克苏方向而去。……和卓们虽然拥有用阿克苏、库车、叶尔羌、乌什、甚至库尔勒等地的赋税和各地穆斯林的钱财,乃至生命,费时两年造就的装备和兵器,但是,到头来,它们连两个时辰都未对抗得了,便象尘埃一样消失了”。
    罕依热克战役是热西丁发动西征以来遭受的最大挫折。它几乎破灭了库车义军领导层中绝大部分人获取喀什噶尔的奢望。从此以后,不论是在舆论中,还是在行动上,夺取喀什噶尔的口号,对于那些曾经参加过这次战役的人都不再具有任何感召力了。
    对于阿古柏来讲,罕依热克战役则成为他行将割据天山南部14年之久的起点。因为这是阿古柏东越帕米尔以来获取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从这层作用上讲,罕依热克战役不论是对热西丁来讲,还是对阿古柏来讲,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不同的是,一个取正方向,而另一个则取了负方向。
    六、第三次攻取叶尔羌
    第二年,即1866年,热西丁决定再次进军叶尔羌。不久,正在巴里坤城下作战的伊斯哈克接到了热西丁要他返回库车的命令。伊斯哈克是库车义军东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这之前,伊斯哈克曾转战过塔里木盆她北缘各地和天山北麓,战绩卓著,声名显赫。是库车和卓家族中的佼佼者。此外,他与热西丁还是姑表叔侄。
    热西丁在命令中对这次重大调动的原委作了这样的说明:“柯尔克孜人和克普恰克人已经占据了喀什噶尔。据说,还占据了叶尔羌。在这个方向上作战的和卓们都败逃了回来,损失了许多士兵、武器、钱财和物资。希望你把这些城市重新夺回来。如果不这样作,这些敌人一旦强大起来,后果将是不可想像的。因为他们是靠近我们的最凶恶的敌人”。
    1866年8月,伊斯哈克率领的数千名士兵以凌厉的攻势一举攻克了叶尔羌新、老两城。与前两次不同的是,伊斯哈克所攻取的叶尔羌已经是阿古柏的势力范围。
    自从加玛力丁在罕依热克溃败以后,阿古柏在叶尔羌已经建立起完全受制于他的行政机构。一位名叫克奇克汗的人被阿古柏任命为叶尔羌的阿奇木伯克。
    这一次,阿古柏没有直趋叶尔羌同对手直接抗衡。而是率先攻取巴楚,断绝了伊斯哈克与其后方库车的联系。待实现了上述目标以后,阿古柏才率军直逼叶尔羌城下,接连击败伊斯哈克的军队,最终迫使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带和天山北麓所向披靡的这位伊斯哈克忍辱投降。《伊米德史》的作者根据大量的传闻,对这个过程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伊斯哈克和卓恭敬地来到阿古柏的大帐,在和约上签了字。阿古柏为伊斯哈克举行了盛大宴会。然后,将他安置在米尔扎•艾合迈德•库什伯克的帐蓬。从那个时候起,伊斯哈克和卓一连三天都未曾会见过自己的部下。三天之后,伊斯哈克和卓被带到阿古柏的大帐。阿古柏用玩笑的口气问伊斯哈克:‘阁下,如果我要是象今天这样,落在您的手里,您将如何处置我?’伊斯哈克和卓回答说:‘如果您现在是落在我的手里,我要把您牢牢的捆在马鞍上,立即送往库车。想必此刻,您应该到达巴楚地方了。’阿古柏对伊斯哈克的回答非常满意。阿古柏说:‘阁下,您说的完全是实话。您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圣裔’。阿古柏接着又说:‘热西丁和卓必须将阿克苏城交给您管辖。这样,巴楚以外的地方是您的范围。巴楚以内的地方将是我的范围。阁下对大汗军队作战已经成为英雄。从今以后,我们应该携手联合,互通信息。如果我们两人之间有谁受到敌人的侵扰,都要互相支援。如果热西丁和卓不肯将阿克苏地方交给您管辖,我将率军与之交战。其后果,只能由万能的真主去裁决了”。
    阿古柏所建议的主要内容是,由伊斯哈克管辖阿克苏地方,并要求伊斯哈克与阿古柏建立起诸多联系。显然,其中既有笼络伊斯哈克的用意,更包藏有离间库车和卓家族关系的谋略。史料没有记载伊斯哈克对阿古柏建议所作出的反应。只是说,阿古柏给伊斯哈克馈赠了大批的礼物并派人把伊斯哈克送到了巴楚。
    有些文献曾经暗示,伊斯哈克在叶尔羌城下的失败并不违背热西丁的本意。证据之一是,随伊斯哈克赴叶尔羌作战的士兵,大部分是一些在库车和阿克苏临时招募的市井恶少。他们既无纪律可言,又无战斗训练。而一直由伊斯哈克指挥转战塔里木盆地北缘各地和天山北麓的精锐旧部,则被热西丁留在了库车和阿克苏等地。证据之二是,热西丁原本答应给伊斯哈克增派的乌什和阿克苏军队,直至伊斯哈克被围困在叶尔羌城里的时候,也未曾到达预定的地点。
    伊斯哈克的离去是阿古柏势力在叶尔羌地区最终确立的标志。从此以后,热西丁的势力再也没有到达叶尔羌地区。
    (此处省略了库车义军东征的内容。被省略掉的库车义军东征内容的小标题是:库车义军东征,乌什塔拉战役,吐鲁番战役,哈密战役)
    七、库车起义的结局
    种种迹象表明,伊斯哈克从巴里坤城下仓促调返库车一事显露出了库车起义者领导层内部关系上的裂痕。第三次叶尔羌战役中,伊斯哈克的惨败则进而加深了这种裂痕。《伊米德史》的作者曾含蓄地指出:“伊斯哈克和卓的名字在男女老幼中,乃至所有的城镇中,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士兵、官佐、黎民百姓,都拥戴伊斯哈克和卓。伊斯哈克和卓所到之处,都会响起胜利的凯歌,胜利之门似乎专为伊斯哈克和卓而畅开。就是因为这个原故,热西丁和卓借口叶尔羌和喀什噶尔的事务想使伊斯哈克和卓同他的士兵、官佐、武器装备、以及荣誉相分离”。
    就在库车起义者领导层中逐渐形成异常气氛的时候,又发生了哈木丁强占阿克亚尔村落的事件。
    阿克亚尔位于乌什和阿克苏之间,属阿克苏管辖,是一处人烟稠密,土地肥沃的村落。
    起先,哈木丁向加玛力丁呈文要求享受阿克亚尔的全部税收所得,以奖赏他的战功和弥补他在诸多战斗中,家产、名誉、以及身体受到的损失。哈木丁的这个要求当即遭到加玛力丁的回绝。但是,哈木丁置加玛力丁的回绝于不顾,率领部下强行占据了这个村落。从此,不论是阿克苏城的税收官,还是治安官都无法进人这个地区。由于阿克亚尔村的梗阻,阿克苏城与乌什城的正常交通往来也一度中断。
    显然,哈木丁在阿克亚尔的举动是对加玛力丁权力和利益的一种勃逆。首先,加玛力丁是热西丁在阿克苏的最高代言人。这一点,既源于加玛力丁同热西丁的同胞关系,也源于加玛力丁是阿克苏城阿奇木伯克的官职。
    加玛力丁用常见的行骗方法将哈木丁哄骗到阿克苏城,然后予以逮捕押送到库车交由热西丁发落。对于发生在库车和卓家族中的这一争执,首先欣喜若狂的是阿古柏。阿古柏非常慷慨地奖励了传递这个消息的一位柯尔克孜人,并信心百倍的预言道:“感谢真主,将来,阿克苏城和库车城,不经战斗就会为我所有”。
    利用这一机会的除了阿古柏,还有吐鲁番盆地的额敏和卓家族。就在哈木丁强占阿克亚尔村落事件发生不久,额敏和卓家族成员联络鲁克沁城的一部分回族居民,一举击败了伊斯哈克委派在吐鲁番城的阿奇木伯克阿依丁和卓。接着,倾巢而出,跨越戈壁,攻占焉曹,兵临库尔勒城下。
    热西丁不得已,重新起用自叶尔羌溃败归来的伊斯哈克以及不久前被押解到库车的哈木丁,委派他们去抗击吐鲁番人的进攻。经过几番战斗,伊斯哈克等人将战线推进到了焉省城下。从而暂时缓解了来自库车以东的威胁。然而不久,在库车以西的地方又出现了新的威胁。这个威胁是由阿古柏以喀什噶尔为基地所构成的。由阿古柏所构成的威胁,不论其规模,还是其实质,都不是鲁克沁人所能比拟的。
    1867年夏,阿古柏攻克阿克苏城,接着派出和卓纳扎尔伯克为首的30多人的一支小队伍直驱乌什迫使赫提夫等人投降。在同一个时间里,从库尔勒调往阿克苏专责拦截阿古柏的哈木丁也向阿古柏投降。至此,热西丁丧失了在库车以西对阿古柏进行抵抗的任何可能性。1867年6月15日,阿古柏兵临库车城下,库车守军不战而降。热西丁在其生命和事业的最后时刻留在史册上的记录是:“阿古柏的部下将热西丁和卓押解到阿古柏的面前。阿古柏给热西丁和卓馈赠了与他的身份相等的服饰,并对他用尖刻的言词嘲弄了一番,然后派人将热西丁和卓送回自己的住所。热西丁和卓回到自己的住所后,猛地拔出佩剑,将陪同他的阿古柏的一名卫士当场击毙。然后举着枪跑上城墙大声疾呼说:“我的英雄们都到什么地方去了?你们为什么不把这些安集延,克普恰克人给我赶走?给我杀光?”。
    《伊米德史》记载热西丁的结局时说:“其后,热西丁和卓有过什么样的遭遇?以及他葬于何处?没有人目睹过,也没有人得知过。这一切发生在回历一二八四年穆扎法尔月份的第十四天(1867年6月17日),当时热西丁和卓已经年近六十”。
    史籍对于热西丁褒贬不一。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热西丁是库车维吾尔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如果说,起初是他的宗教身份为他赢得了起义者的话,那么,其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热西丁则是以其卓越的才干组织了起义者们轰轰烈烈的西征和东征。并且在东起哈密西至阿克苏这样广阔的地域内,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还有,热西丁始终反对阿古柏入侵。热西丁组织三次叶尔羌战役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占有喀什噶尔,驱逐阿古柏。不管热西丁的这个决心的基础是什么,在对待阿古柏入侵新疆的问题上,如此明确而坚定的立场,是热西丁政治生活中光辉的一页。
    当然,在热西丁的个人生活和施政踪迹中,也有诸多的缺陷和不尽人意的地方。索解其根源,有系于其性格的,有系于特定环境的。然而严格地说,这些都不足以导致热西丁失败的结局。造成热西丁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热西丁始终未能超脱宗教意识的羁绊。正是从这样的思想境界出发,热西丁将库车人民的起义转换成“宏扬伊斯兰教,反对异教徒”的斗争。这个严重的过失,不仅使库车起义失去了持恒的政治动力,而且也为其它政治势力用同洋的口号诱惑热西丁部下倒戈准备了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条件。对于热西丁本人来讲,他一生的最大悲剧就是,结束他生命的不是他所反对的异教徒,而是宣扬着和他同样口号的,并且有着“圣战者之父”称号的阿古柏。
    注释:
    [1]毛拉穆萨•赛拉米:《伊米德史》(维吾尔文)页182,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以下引文未另注出处者,皆引自本书。
    [2]毛拉穆萨•赛拉米:《安宁史》页54,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魏光煮:《敬定新疆记》卷1。
    [4]阿尔西丁是加拉力丁的儿子。是他们父子将伊斯兰教传入察合台后裔群体的,因此,自14世纪以来,这个家族在夭山南部拥有很大的势力。
    [5]《伊米德史》页210说:共3500人,他们是哈木丁率领的两千人,赫提甫率领的1500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