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单于继承与匈奴政局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内蒙古师范大学报(哲学社 李晓敏 参加讨论

    摘要:匈奴单于的继承,人体可分为三种情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和远亲袭位。匈奴单于的继承经历了“稳定一一混乱一一稳定一一混乱”的过程,也是山“父子继承一一父子、兄弟继承交错一一兄弟继承一一混乱”的过程。而从匈奴的社会形势来看,则是一个山“兴盛一一衰落一一稳定一一丙衰乱”的过程。单于的继承是否正常,与匈奴政局的治乱、社会发展的盛衰成刘一应关系,具有同期性。
    关键词:匈奴;单于继承;匈奴政局
    马长寿先生在《北狄与匈奴》中指出:“匈奴继承事实中的由父传子和兄终弟及两种办法同时并存,正是表明世袭制度的不稳定状态。”
    马先生第一次考察了匈奴单于的继承问题,并作了中肯的分析,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人继承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西汉时期匈奴单于的继承及其与政局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
    综观匈奴单于的继承,大体可分为二种情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和远亲袭位。据《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从冒顿单于到南北匈奴分裂时的日逐王比,即公元前209年—公元48年,大致是西汉时期,匈奴共承袭了31位单于(包括一次复位和一次让位),其中以子继位有8次,以弟继承位有9次,没有直接关系的远亲有8次(包括五单于争立时期)。
    若将西汉一代单于的传位与匈奴国势联系起来考察,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二个历史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209—公元前127年。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持续了三代的父死子继,继承十分稳定。此时的匈奴社会也处于极盛时期,英武有大略的冒顿单于以长子杀父自立后,灭东胡,走月氏,南并林胡,北服丁零,第一次统一了蒙占高原,建立了东接扶余,西到阿尔泰山,南临阴山,北至贝加尔湖的大帝国,在汉匈关系上占有优势。公元前200年的白升之围令匈奴士气大振,汉军闻风丧胆,迫使汉朝不得不用和亲和大量则物来换取边境的安宁。此后,在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期间,匈奴继续保持强盛,盛世持续70年之久。
    第二时期:公元前127—公元前51年。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社会稳定,府库充实,国力逐渐恢复。汉武帝即位后,着手打击匈奴。战争初期双方还互有胜负,但从公元前127年起,匈奴在战场上逐渐处于不利地位,汉朝无论在政治还是在经济上都给匈奴以沉重的打击。“匈奴孕重,疲极苦之”(《汉书•匈奴传》)。匈奴单于不得不放弃漠南,撤退到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史记•匈奴列传》),匈奴逐渐走上衰亡的道路。
    与上述衰乱局势相对应,单于继承也出现了混乱。军臣单于死后,公元前126年,伊稚斜单于自立,这是第一次兄终弟及。从此匈奴的继承开始了二种形式的交替出现,等到第10任单于壶衍和第12任单于握衍朐先后于公元前85年和前60年发动宫廷政变谋取单于位,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己相当激烈,当“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汉书•匈奴传》)时,社会大乱,诸王纷立,更无所谓什么父子相继还是兄终弟及了。
    第二时期:公元前51—公元48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降汉,在汉朝的帮助下重新统一匈奴。呼韩邪在位时的汉匈关系的始终是友好的。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双方持续了数十年的和平相处。这时期,匈奴单于的继承也相对稳定,呼韩邪“约令传国与弟”(《汉书匈奴传》),规定了兄终弟及的方式。直至呼都尔尹道单于为了传位于子,杀弟伊屠知牙师后,才破坏了兄终弟及的规则,继承问题又出现了矛盾,混乱再起。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匈奴单于的继承经历了“稳定一一混乱一一稳定一一混
    乱”的过程,也是由“父子继承一一父子、兄弟继承交错一一兄弟继承一一混乱”的过程。而从匈奴的社会形势来看,则是一个“兴盛一一衰落一一稳定一一再衰乱”的过程。单于继承的是否正常,与匈奴政局的治乱、社会发展的盛衰成对应关系。这是巧合,还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二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单于位继承程序本身进行考察。
    在这方面,第11任狐鹿姑、12任壶衍、14任握衍朐三单于的继承颇引人注意。《汉书•匈奴传》述及狐鹿姑单于时云:
    初,目侯两子,长为左贤王,次为左大将,病且.死,言立左贤王。左贤王未至,贵人以为有病,更立左大将为单于。
    后左大将让位于左贤王,即狐鹿姑单于。关于壶衍单于之继位,《汉书•匈奴传》云:
    又(狐鹿姑)单于病目死,谓诸贵人:“我子少,不能治国,立弟右谷蠡王。”及单于死,卫律等与颛渠阏氏谋,匿单于死,诈矫单于令,与贵人饮盟,更立子左谷蠡王为壶衍单于。
    《汉书•匈奴传》叙握衍朐单于云:
    (虚闾权渠单于)自始立而默颛渠阏氏,颛渠阏氏即与右贤王私通。右贤王会龙城而去,颛渠阏氏语以单于病甚,目勿远。后数日,单于死。郝宿王刑未央使人召诸王,未至,颛渠阏氏与弟左大且渠都隆奇谋,立右贤王屠耆堂为握衍朐单于。
    上述二单于之继位透露,单于位的承袭应有如下环节:(1)老单于临终前遗命,指定继承人,即太子。(2)用事大臣遵遗命召诸王会于王庭。(3)饮盟,取得“贵人”的一致同意和拥戴。
    这就是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单于继承的程序。而正是这个程序有着无法克服的自身矛盾,往往会导致继承问题的混乱。
    矛盾之一:匈奴缺乏预定继承人制度。中原王朝自周以来,即确立嫡长继承制度,一般皆预先册立嫡长子为太子,作为法定继承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争夺皇位而引发的内乱。匈奴却没有这种制度。当初头曼种预立冒顿为太子,后企图更换,结果酿成宫廷政变。冒顿杀父自立后,也许是鉴于这血淋淋的现实,从此不再预立太子。在匈奴建国后,“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左贤王)”(《汉书•匈奴传》),即“单于副储”(《后汉书•南匈奴传》)。一个“常”字说明,为左贤王者,一般能继承单于位,但并不是一定能继承。在本文所研究的30位单于中,明确可考由左贤王继承的只有9次,以其他王继位的却有16次,没有明确提到的6次。可见,被任命为左贤王并不等于法定继承人。从上述二例看,似乎只是在单于“病死”(《汉书•匈奴传》),将要去世之时,才最后决定“太子”人选。
    矛盾之一:从老单于去世到新单于即位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差。新单于的即位必须召诸王会于单于庭,举行“饮盟”的仪式,得到诸王、贵人的拥戴,尽管这仅仅是礼仪,但各王从远近不一的驻牧地到达王庭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而“饮盟”仪式不可能立即举行。也就是说,从老单于的去世到新单于的正式即位,这之间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史记•匈奴列传》载:
    (汉元朔二年)冬,匈奴军臣单于死,军臣单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于单。于单之降汉,汉封于单为涉安侯,数月而死。
    据《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于单降汉受封涉安侯是元朔三年四月。那么,从军臣单于死的元朔二年冬到元朔三年四月相隔大约半年左右。于单由军臣单于遗令为新君,但在正式即单于位之前,其身份只能是“太子”,史称伊稚斜“攻破军臣单于太子于单”(《史记•匈奴列传》)云云,足证于单为伊稚斜攻破时仍是太子。可见,新老单于的交替至少大约需数月时间才能完成。匈奴单于继承程序的这种矛盾所带来的后果是:
    1.给权臣实施阴谋提供了可能。没有法定继承人,只凭单于的遗嘱来决定单于位的归属,
    容易被亲近大臣或阏氏所利用,“诈矫单于令”(《汉书•匈奴传》)。
    2.给权臣实施阴谋提供了时间。新老单于位交替所需的时间,给那些具体执行遗嘱的大臣或贵人有时间余地来准备发动政变,也使一些势力强大,凯觑单于位的其他诸王有机会争夺单书于位。
    在匈奴单于的继承问题上,有两支力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贵人”,特别是单于身边掌握实权或具体执行遗嘱的大臣;在匈奴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很高,阏氏,特别是作为单于正妻的颛渠阏氏也拥有很大的权力。
    当权臣与阏氏勾结在一起形成另一股政治势力时,利用单于位继承发动的政变往往就出现了。而正是单于继承程序中无法克服的矛盾为他们提供了实施阴谋的机会与时间。上述壶衍鞮单于和虚闾权渠单于之谋立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单于继承程序中存在的矛盾,即法定继承人的无法预先确定,新老单于交替历时较长,给阴谋家们以实施阴谋的机会和时间,这正是导致单于继承产生矛盾的内在因素。而从其外在的因素来讲,继承矛盾不仅是政局混乱的结果,而目反过来又加速了社会的衰败。下面,本文就将对继承与政局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
    三
    “匈奴之俗,本上气力而下服役,以马上战斗为国,故有威名于白蛮”(《汉书•匈奴传》)。
    匈奴没有中原王朝那么健全的中央集权体制以约束下属,单于及诸长是凭借战功即“上气力”来树立威信使“下服役”的,其权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实力的强弱。冒顿、老上、军臣二单于时期,匈奴国力强盛,对外战争连连获胜,因此单于实力强,威信高,此时继承也顺利。
    从公元前129年起,汉匈关系形势大变,战争的失败削弱了匈奴的国力和单于的权力,而诸长的实力也在战争中消涨不衡,于是匈奴建国以来形成的单于与诸长之间的平衡,诸长与诸长之间的平衡遭到了破坏,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渐加深,影响了单于位继承的顺利进行。
    公元前129年,西汉开始对匈奴发动反击战争。从西汉方面兵力部署看,四支大军,公孙敖出代郡、李广出雁门、公孙贺出云中,皆针对匈奴中部;大将军卫青率卞力“出上谷至龙城”(《史记•匈奴列传》)。上谷虽在左部与中部交界处,但亦是向西北直扑单于所在的龙城。所以,公元前129年之役,西汉是倾全力打击单于庭及单于直辖的中部地区。战争的结果,李广一军大败,李广本人为匈奴“生得”(《史记•匈奴列传》),公孙敖一军“为胡所败七千余人”(《史记•匈奴列传》),公孙贺则“无所得”(《史记•匈奴列传》),只有大将军卫青小胜,“得胡首虏七白-人”(《史记•匈奴列传》)。单于直接指挥的军队取得了胜利,但是单于承担了抗击西汉全部军力的任务,其自身所遭受的惨重损失也是不言而喻的。紧接着,公元前120年西汉发动了第一次反击,卫青率二万骑兵出雁门,李息出代郡,亦是针对匈奴中部。此役汉朝取得了“得首虏数千人”《(史记•匈奴列传》)的胜利。第二次,公元前127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白余万,于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史记•匈奴列传》)。这一次汉朝选择了匈奴的右部作为攻击的对象,并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在这二次战役中,中部、右部都遭到了打击,而左部则丝毫未受到损失,且成为匈奴对西汉进行回击的急先锋,《史记•匈奴列传》:
    (前129年秋)匈奴数入盗边,渔阳尤甚。
    (前120年秋)匈奴一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一千余人,胡又入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
    可考渔阳、辽西均属左部。左部由此而势力膨胀。
    前129年至前127年战争的结果是匈奴左中右三部的力量失去了平衡。在这种背景下,公元前127年发生的左谷蠡王伊稚斜攻破太子于单,自立为单于一事,就绝不是偶然的了。军臣子于单可能是左贤王,在军臣单于死后,他也己离开左贤王任而等待即位,此时左部的实力应是掌握在地位仅次于左贤王的左谷蠡王伊稚斜乎中的。伊稚斜凭借的是在战争中取得的辉煌战果和由此而拥有的威信,在单于实力削弱,左部势力大增,足以同单于分庭抗礼的情况下,有机会有能力夺取王位。这是匈奴历史上第一次非正常继承。
    第二次非正常继承,公元前102年,儿单于死后,其继承人非子非弟,而是其叔父右贤王句黎湖。从当时的匈奴政局看,这也是一次必然发生的政变。
    儿单于即乌师庐单于在位三年(公元前105—公元前102年)。早在他即位时,匈奴内部就存在严重的矛盾。《史记•匈奴列传》
    儿单于立,汉使两使者,一吊单于,一吊左贤王,欲以乖其国。
    汉遣两使目的在于“乖其国”,而选中右贤王作为离间对象,足以说明右贤王是一支可以与单于抗衡的强大势力,目与单于有隙,汉朝此举动更在单于和右贤王之间添加了加剧矛盾的催化剂,使右贤王更加有恃无恐。其次,儿单于“年少,好杀伐,国人多不安”(《史记•匈奴列传》)。公元前103年便发生了左大都尉欲杀单于而降汉的事件,虽未成功,也反映出当时政局之动乱。
    最后,“匈奴大雨雪,畜多饥寒死”(《史记•匈奴列传》),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它会促使匈奴社会矛盾的激化。这种情况下,儿单于仍然频频出征,穷兵默武,内部政变迫在眉睫。恰在此时儿单于病死,子少,使年觊觎己久的右贤王终于轻易夺得了单于位。
    狐鹿姑单于末年即公元前8s年,“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疲极苦之,”(《汉书匈奴传》)。匈奴衰现丛生,单于早己失去了往日的权威,朝政不稳,矛盾重重。诸王争夺单于位的斗争愈发激烈,狐鹿姑病死前后,围绕壶衍鞋单于的继位,更是一场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血腥政变。上文己叙,此处不用赘述。
    以上二个非正常继承的例了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汉匈战争的打击,匈奴一步步走向衰落,导致政局极不稳定。战争失利使单于权力削弱,威信下降,同时也使地方诸长及某些权臣的势力加强,造成两方面的不平衡,矛盾日益尖锐,结果单于位继承无法顺利进行。
    单于位继承的矛盾是匈奴政局失衡的结果,而继承矛盾同时又促使这种不平衡日益加剧。
    单于位的非正常继承一般来说都会加深政局矛盾和社会矛盾。壶衍的谋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汉书匈奴传》:
    左贤王、左谷鑫王以不得立怨望,率其众欲南归汉……于是二王去居其所,未尝肯会龙城。
    加上单于少初立,一乎策划壶衍继位的“母阏氏不正,国内乖离,‘常恐汉兵袭之”(《汉书•匈奴传》)。由单于继位问题带来的内部矛盾加剧,大大削弱了匈的统治集团的凝聚力。此后壶衍与虚闾权渠两任单于在位的25年中,匈奴国力江河日下,社会日渐窘蹙。
    首先是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匈奴“即西北远去,不敢南逐水草”(《汉书•匈奴传》)。特别是公元前72年,汉发五路大军攻打匈奴,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汉书•匈奴传》)。此役仅常惠一路就“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汙都尉、千长、将以下三万九千余级,虏马牛羊驴橐驼七十余万。然匈奴民众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汉书•匈奴传》)。
    其次是属国部众的叛离,《汉书•匈奴传》:
    丁零乘弱攻其比,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十三,畜产十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
    再加上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饥荒等等,使得匈奴脆弱的游牧经济更加不堪一击。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去世,握衍朐勾结前单于颛渠阏氏夺得单于位,促使各方面矛盾进一步白热化。
    握衍朐即位后,大肆打击虚闾权渠势力,任用自己的亲信,新旧两宗室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而握衍朐“暴虐杀伐,国中不附”(《汉书•匈奴传》),特别是引起了左部的不满,于是左地贵人拥立虚闾权渠子稽侯珊为呼韩邪单于,攻破握衍朐。
    此后,匈奴社会陷入长期的水火战争状态。开始是五单于争立,后来为呼韩邪单于与郑支单于的对立,公元前54年,分裂为南北匈奴,这是匈奴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追本溯源,其导火索就是继承问题。
    公元48年,匈奴在经过几十年的稳定后,再次分裂,其导火索同样是由日逐王比争夺单于位而引起的继承问题。
    结束语
    到这里,我们可以回答前文所提的问题了,单于继承的正'常与否,与匈奴政局的治乱、社会发展的盛衰成对应关系,具有同期性。社会兴盛稳定之时,继承也顺利,社会衰落混乱之时,继承也出现矛盾。这不仅不是巧合,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政局的衰乱影响了继承的顺利进行,继承的矛盾又加剧了政局的混乱,二者不可分割,互相作用、互相推动,形成了一个矛盾积累的过程。矛盾不断地加深、激化,最终导致内乱和分裂。而匈奴单于继承程序本身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弱点则成为这种矛盾积累的催化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