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日报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后人留下的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地方。因此,亟须加以辨析,以便消除错误认识的干扰,准确认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不是“阶级斗争决定论” 在唯物史观的逻辑体系中,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隶属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水平的实质提高才是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终极动力,而阶级斗争则是在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时,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来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终极动力的作用可以从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中得到印证。中国封建社会每个王朝都会爆发多次农民战争,但结果却是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而西欧封建社会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并不多见,但“当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贵族的疯狂争斗的喧嚣充塞着中世纪的时候,被压迫阶级的静悄悄的劳动却在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创造封建主的地位日益削弱的局面”。 由此可见,当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生产关系是无从发生根本变革的。即使爆发激烈的阶级斗争,也仅仅是改朝换代,却无法实现社会性质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在谈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更是明确指出,“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不仅反抗旧社会的个别条件,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马克思不是阶级斗争决定论者,唯物史观也不是“主张阶级斗争的史观”。 唯物史观绝非宿命论式的“经济决定论” 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是生产力决定论。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生产力决定论并不否定生产力以外因素的作用,尤其是不否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作用。 也正是根据这一点,恩格斯曾经对有关唯物史观是经济决定论的指责做出过直接的否定,他指出:“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唯物史观将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能力,而不是模糊的“经济”作为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此外,唯物史观所主张的决定论绝非是什么宿命论,而是不同条件必然导致不同结果的条件决定论。反复强调“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的唯物史观怎么就成了宿命论式的“经济决定论”呢? 唯物史观并没有忽视精英人物的历史作用 有关唯物史观否定精英人物历史作用的指责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界有关历史创造者问题的争论中就有这种质疑。 需要强调的是,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指出:“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马克思也肯定地指出:“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原因或终极动力时,是从生产力着手的,也就是说,他们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唯物史观强调劳动大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这样的视角就可以解释伟大人物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这就是看他们的作为在哪些方面或在何种程度上推动还是阻碍劳动大众物质和精神力量的发展。因此,唯物史观绝不是完全地、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或抹杀伟大人物,特别是他们当中的一些正面人物的历史进步作用。 唯物史观不是历史终结论 唯物史观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有人由此得出,唯物史观是“历史终结论”。这种理解也是错误的。恩格斯在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的提问时指出:“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 既然不是历史终结论,自然不会认定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根据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及其不可克服而且不断加剧的内在矛盾,预见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至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模样,他们只能从原则上说那将是这样一个社会:没有阶级和剥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至于那样的社会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什么样子,社会组织是什么样子,会出现什么新的矛盾,以及那些新的矛盾是否可能会引起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什么新的变化……这一切的未来图景,他们只字未提,而只能根据他们确认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发展观预言,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产能力以及他们的自由个性绝不会停止发展。 唯物史观不是抽象的社会学公式 对历史演进持虚无主义观点的人,从来不承认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从宏观上看是有其特定的演化规律可循的。因此,他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唯物史观持根本否定的态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强调唯物史观是实证科学,他们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是对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社会发展阶段的概括,既不是先验的抽象规定,更不是宿命论式的公式。他们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 马克思对俄国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论证突出表明他反对把他有关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变成抽象的公式的科学态度。马克思认为,俄国当时具备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一些条件,但到底能否跨越则取决于俄国人民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马克思恩格斯绝没有提供某种抽象的社会学公式,他们提供的乃是经验研究的结果,而且这种经验研究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展在不断发展和深化。恩格斯曾郑重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