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中国商界》2010年第11期 于浏洋 参加讨论

    摘要:近年来,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日益引起学者关注,已成为我国边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国内外学术界对东北边疆问题的研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在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经验,继续推进东北边疆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中国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文化发达。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东北边疆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世纪中期研究东北边疆的著述《朔方备乘》问世至今,东北边疆与地方史研究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边疆历史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东北边疆问题既是学术问题,更是涉及国家领土、疆域及主权的重大问题;既是地域问题,更是事关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既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更是关系到复杂的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
    一、东北边疆研究取得的成就和近年开展的工作
    (一)主要学术成果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相关研究专著约有200 多种、专题学术论文达数千篇,研究内容涵盖了有关东北边疆历史的众多领域。其中地方史、边疆民族、边界沿革、朝鲜移民史等方面的研究颇有特色,也形成一些热点。
    1.地方史研究方面,先后出版了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1985)、董万仑《东北史纲要》(1987)、薛虹等《中国东北通史》(1993)、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1998)、宁梦辰《东北地方史》(1999)等著作。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以东北边疆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性著作,如张博泉等《东北历代疆域史》(1981)。
    2.边疆民族研究方面,成就也很显著,既有通论性的著作,如孙进己《东北民族源流》(1987)和《东北亚民族史论研究》(1994),蒋秀松《东北民族史研究》(1994)、李德山《东北古民族与东夷渊源关系考论》(1996)、张博泉等《东北古代民族•考古与疆域》(1998)等。也有族别著作,如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1996)、刘厚生等《高句丽史话》(1999)、耿铁华等《高句丽历史与文化》(2000)、马大正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2001)。
    3.边界研究方面的著作有杨昭全等《中朝边界史》(1993)、佟冬《沙俄与东北》(1985)、刘远图《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1993)等。
    4.朝鲜移民史研究方面,有集体编著的《朝鲜族简史》(1986)、黄有福《中国朝鲜民族研究》(1989)、韩俊光主编的《中国朝鲜族迁入史论文集》(1989)等。这些著作对东北疆域和民族历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在文献整理方面也成绩突出,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中的《17 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资料》,北华大学编辑的《长白丛书》,吉林社科院编辑的《明实录东北史料辑》、《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1990),耿铁华等《高句丽史籍汇要》(1998)等。这些史料集的出版,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二)近年来开展的工作
    1.目前东北三省发挥地缘优势,着重开展东北边疆历史问题的学术研究,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基地,如黑龙江省社科院的中俄关系史与渤海史研究、吉林省社科院与吉林大学的东北通史研究、辽宁省社科院的东北近现代史研究、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先清史研究、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的满族研究、北华大学的古籍整理与研究、延边大学的朝鲜族历史研究等。1999年,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东北师范大学共同建立了“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东北科研工作站”,目的是进一步协调东北边疆历史的学术研究工作,推动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学科发展。
    2.由中国社科院和东北三省联合组织的重大科研项目“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 (简称“东北工程”) 于2002年正式启动,该工程是一项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的科研项目。通过几年的开展,东北工程在中国古代疆域理论,东北民族史和地方史,东北边疆地域文化,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史以及中朝关系史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使东北边疆历史与文化研究从无序走向有序。
    3.进入21世纪,东北边疆历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短短几年时间,仅高句丽、渤海史及相关领域即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其中主要有:马大正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耿铁华《中国高句丽史》,曹德全《高句丽史探微》,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魏存成《高句丽遗迹》,姜维东《唐丽战争史》,朴灿奎《〈三国志•高句丽传〉研究》,王承礼《中国东北的渤海国与东北亚》,朱国忱、朱咸《渤海遗迹》,郑永振《高句丽渤海墓葬比较研究》等。可以说,“东北工程”的学术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正陆续面世。
    二、东北边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东北边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然会存在某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从已出版的研究成果看,多数研究停滞在对历史过程的一般陈述上,未能将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置于中国边疆研究全局中来考察,导致在理论层面上就本质性问题的研究十分欠缺。对东北边疆问题的探讨如果脱离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大背景,不和其他边疆地区进行对比研究,是难以正确探索其规律的。
    第二,研究力量各自为“战”,缺乏系统协调的现象,这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在东北边疆研究中这种状况也存在,这对研究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第三,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史料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不足。一方面,我国东北地区的考古工作在近30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东北边疆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实物资料,但研究者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东北三省保存了大量档案,以清中叶以后最为丰富,可惜利用这些档案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少,多数人仍靠正史及地方志获取史料。此外,国外史料特别是朝鲜、韩国两国的研究成果尚未得到国内学界的充分发掘和利用,而对日本、俄罗斯及西方国家相关研究成果的了解也不充分。
    第四,东北边疆历史研究涉及外交政策、民族政策、国际关系等敏感问题,很多学术问题难以深入研究,严重制约了研究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环境逐步改善,解放思想、深化研究则是加强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当务之急。我们应与各国学者进行广泛交流,遵循历史与现实分开,学术与政治分开的原则,通过积极的学术交流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三、研究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重要意义
    东北边疆的历史是我国古老而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近代以来列强的不断侵略,造成了东北边疆问题的复杂化。外国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科学研究的幌子在东北边疆和民族问题上炮制了种种谬论,为分割我国东北作舆论准备。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边疆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北亚政治、经济地位日益上升,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但个别国家或个人任意歪曲中国东北边疆和民族的历史并散布“中国威胁论”,这对我国东北边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乃至于我国的领土完整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形势也给学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我国学者有责任和义务批驳上述谬论,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努力使东北边疆和民族历史问题上的正确观点被国际学术界认可。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分析东北边疆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特点,加强民族团结,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促进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东北边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1]高晓燕.中国东北边疆的城市发展与东北亚区域经济.龙江社会科学.1996(3).
    [2]王庆成.中国近代史和边疆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2).
    [3]马大正.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
    [4] 刘厚生 . 亟待加强东北边疆史的研究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1).
    [5]黄定天.20 世纪东北边疆文化研究论纲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6).
    [6]朱雪艳.新时期东北边疆文化风景线.艺术研究.2002(2).
    [7]杨雨舒.2009 年东北边疆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东北史地.2009(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