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中国陆疆安全形势分析及其对策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 孔令杰 王杜军 参加讨论

    摘要:中国疆域广阔,海陆兼备,其中陆地国界线2.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我国的沿边省(自治区)多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且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这种地理特点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同时也使我国的陆疆安全形势变的极为复杂。为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需要时刻提高警惕。本文主要从地缘政治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陆疆安全容易遭受威胁的原因及其存在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陆疆安全;地缘政治;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有长达2.2万多公里的陆地国界线,周围与14个国家为邻,在我国境内的沿边省(自治区)多为经济落后且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这种分布特点使我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安全遭受到严重的威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我国的陆疆安全形势有所缓和,国家的安全重心已经转移到东)南线地缘[1],但陆疆安全存在的潜在威胁并没有根本消除,我们仍需要提高警惕。为了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国家的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显得至关重要。
    1、中国陆疆安全形势分析
    近代以来,中国几乎所有的陆疆省份(自治区)都遭受过列强的入侵(有些已经部分被列强侵占或策划分离祖国),依据列强对我国陆疆构成的威胁方式分为三段:易被直接入侵的辽吉黑段,易被策划分裂的蒙新藏段,需要提高警惕的滇桂段。
    1.1易被直接入侵的辽吉黑段
    此段与俄罗斯、朝鲜为邻,国界线总长4690余公里,曾经东临太平洋,隔日本海与日本相望。历史上,曾遭受过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多次侵犯。沙俄是一个纬度较高的国家,为了获得太平洋沿岸的不冻港和更多的利益,曾于17世纪下半叶不断发动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在遭到中国边疆各族人民的坚决抵抗和清朝政府的武装反击后,沙俄被迫与清政府于1689年9月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我国东北的陆疆暂时保持稳定。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沙俄勾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瓜分中国的侵略政策。1858年强迫中国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中俄共管。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又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由中俄共管变为沙俄独占[2]。目前我国的辽吉黑段处在俄罗斯的三面包围之中,俄罗斯曾有侵略我国东北的历史,其对于太平洋沿岸不冻港的热爱和大国沙文主义情节必定对我国的现有陆疆构成直接威胁。
    日本对我国的东北早就怀有侵略野心,并曾与沙俄在我国东北发动过日俄战争。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垂涎始终没有放弃。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将是威胁我国辽吉黑段陆疆安全的不可忽视的潜在对手。朝鲜半岛局势一直不稳,是亚太地区的潜在热点,俄、美、日、韩等利益的交汇点,一旦进入战争冲突状态,将直接威胁我国辽吉黑段陆疆的安全。
    此外,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之一。2000年统计,满族有1068.23万人,朝鲜族192.38万人,赫哲族4640人,达斡尔族13.24万人,鄂温克族3.05万人,鄂伦春族8196人等[3],他们都有不同的信仰,这样的人文环境很容易被外国势力所利用,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提防外国势力的渗透。
    1.2易被策划分裂的内蒙新藏段
    邻国较多,地缘优势明显是蒙新藏段的最大特点,在国界线以内大都是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且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区域。
    (1)内蒙古段:国界线长4192公里,与蒙古和俄罗斯为邻。蒙古国曾经是我国的一部分,由于位于中俄之间的缓冲地,所以沙俄便利用部分分裂分子并策划蒙古国最终的分离。二战后,蒙古国成为苏联霸权主义南下中国华北及首都北京的捷径,对我国的北方陆疆安全形成重大威胁,使得我国不得不屯兵百万来应对,苏联军队的撤离及苏联的解体使我国内蒙古段的陆疆安全有所缓和。但是由于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容易成为大国势力渗透的对象,同时起到遏止中国和俄罗斯的作用。所以,为了维护北方政治安全环境,应同蒙古国保持一种友好、健康的国家关系[4]。
    我国境内有500万蒙古族同胞,与蒙古国的主要居民是同一民族。从民族特征和民族关系来看,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地区保持着高度的同一性和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在蒙古国境内出现了一种“泛蒙古主义”的思潮,以恢复民族传统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幌子,宣扬“大蒙古”主义[4]。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我国少数“蒙独”分裂分子响应“泛蒙古主义”的号召,从事分裂活动,对我国的北方陆疆安全形成了威胁,我们应予以高度的关注。
    (2)新疆段:国界线长,邻国多。地处中国西北边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国为邻,国界线长达5600公里(中蒙1414公里,中俄50余公里,中哈1700多公里,中吉约1100公里,中塔450多公里,中阿92公里,中巴599公里,中印约200公里),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由于众多的山口方便了与中亚地区的联系。历史上,沙俄1864年通过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强行割占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又强行割占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形成了今天的新疆轮廓[2]。众多的邻国给我国的西北陆疆安全增加了复杂性。
    地缘政治优势明显。新疆与中亚各国同时处在两条地缘政治轴(一条横贯东西,从美、日贯穿中俄到欧盟;另一条纵贯南北,从俄罗斯贯穿中亚到印度次大陆)的十字交叉点上,拥有十分优越的地缘政治区位。对我国来说,新疆是不可替代的地缘政治轴上的“桥头堡”[5]。例如,在冷战时期,苏联在中亚曾部署大量军队,意欲侵犯我新疆,占据这重要的地缘政治区位。同时,美国借口“9•11”在中亚的渗透和北约东扩也加剧了我国新疆的陆疆安全威胁,必须加倍提高警惕。
    复杂的民族构成,众多的伊斯兰教徒。新疆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是新疆主要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人数最多,达825万人,占新疆的46.8%;其次是哈萨克族130.45万人,回族79.27万人,柯尔克孜族16.63万人,蒙古族16.13万人,占新疆人口的1%到7.4%之间。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还有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和乌孜别克族[3]。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现实的民族间经济利益存在矛盾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和影响,本区仍存在着相当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在中亚“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鼓动和煽动下,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分裂分子与宗教极端分子勾结在一起,利用民族问题,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进行分裂活动,对我国西北的陆疆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必须严厉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
    (3)西藏段: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为邻,国境线长4000多公里,处于南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交接部位,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该地区纵然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也阻挡不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自19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主义分子在吞并全印度后,继续扩张其势力,向喜马拉雅山区进攻,企图分割中国侵占西藏,并于光绪十四年(1888)利用种种借口发动了第一次侵略中国西藏的隆吐山战役,之后,又趁中国内忧外患特别是列强期于瓜分中国之机,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6]。英国利用种种手法,引诱中国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提出了分化中国的内、外藏计划以及为中印边境冲突埋下祸根的麦克马洪线,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陆疆安全。
    沙俄在18世纪取得了大西洋的出海口,于19世纪中叶得以进入太平洋,为完善“世界性侵略体制”,它迫切希望进入印度洋,战略目标是波斯和印度。而西藏是沙俄能够用以威慑印度最便捷的地方。沙俄为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削弱英国同它的对抗,最灵验的办法是从西藏威胁印度。于是,从1870年到1909年,沙俄在40年间派遣了13支“西藏考察队”,搜集大量关于西藏的有关情报,沿途当中遇到西藏人民的誓死抵抗,便不断地进行杀戮[7]。
    由于西藏特殊的民族宗教状况,国际反华势力一直在支持以达赖为首的西藏民族分裂分子进行着民族分裂活动,将其作为反华的工具,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目前达赖为首的西藏民族分裂分子已经在印度建立了自己的基地,准备进行长期的分裂活动。这种行为给我国的陆疆安全又增添了一份威胁。
    在蒙新藏段存在的“蒙独”、“东突分裂势力”以及“西藏分裂势力”对我国的陆疆安全构成了很大隐患,我们有过“外蒙古独立”的教训,所以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1.3需要提高警惕的滇桂段
    国界线长4227公里,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地处东亚和东南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结合部,地缘优势比较明显。由于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但明显的地缘优势,大国势力不断的进行渗透。如:美国对越南的入侵,直接威胁到了我国的边疆安全;冷战时期,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对老挝和柬埔寨的入侵也对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本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广西少数民族占38%,云南占33%。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1000万人以上)、瑶族、苗族、彝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人数均在100万以上,且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远地区、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地区。他们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三支)、道教、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天主教、基督教等[8]。这样的人文环境为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利用提供了可能,虽然本地区的民族、宗教纠纷不突出,但我们仍需提高警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陆疆安全形势有所缓和,但潜在威胁将长期存在。如何永远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仍然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2、中国陆疆安全形式之对策
    2.1加快我国边疆省(自治区)的经济发展
    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占据了我国陆疆的大部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经济落后,部分破坏分子很容易被国际敌对势力引诱和利用,从而进行不利于国家安全的分裂活动。贫穷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鼓励中、东部的人才去这些地区创业工作和定居,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与他们和睦相处,为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而共同努力。
    2.2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四个认同”教育
    四个认同教育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这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纲领,只有抓住这个纲,民族团结教育就有切实可靠的思想认识基础[9]。从而增强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观念,为维护国家的陆疆安全做出贡献。
    2.3选择适当时机增设哈尔滨和格尔木两大军区
    由于我国的东北辽吉黑段陆疆被俄罗斯从三面包围,对我国形成了直接威胁。目前中俄双方的边界问题已全面解决,已经建立起“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关系”,并已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但历史上沙俄曾侵占了我东北大片领土,随着其大国沙文主义情结的复活,我们必须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为此,可以考虑选择适当时机设立哈尔滨军区,以应对来自强大的俄罗斯的陆上威胁。
    蒙古国和中亚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为了填补苏联解体后留下的地缘政治真空,企图经过经济援助、政治和军事手段向这些地区进行渗透。美国在“9•11”后,借口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特派军队大规模进驻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对我国的西部陆疆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防患于未然,可以考虑增设一个格尔木军区,把战略防御重心向前移动,一旦发生冲突,可以很快做出反应并御敌于国门之外,使我国免受战争的创伤。
    2.4加强与各国的交流
    继续本着“睦邻、安邻、富邻”的方针加强与各邻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交流。消除“中国威胁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做到政治上增信释疑,经济上互利双赢的局面。为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打基础。
    2.5鼓励各邻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积极鼓励各邻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安全合作,维护我国的陆疆安全。1996年4月26日,中、俄、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议》,1997年4月24日,五国元首又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裁减军事力量的协议》。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旨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三股罪恶势力的“上海合作组织”,目前有中、俄、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6个成员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3个观察员。为了我国的陆疆安全,可积极鼓励支持其它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如:朝鲜、蒙古、阿富汗、尼泊尔、不丹、越南、老挝、缅甸等加入该组织,从而形成一个囊括我国所有邻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在该组织的框架内加强各成员国彼此的安全合作,共同抵制区外大国势力的渗透,联合打击各种威胁区内安全的敌对势力,从而维护我国的陆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国梁.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地缘战略构想[J].世界地理研究,2003(2):99~105.
    [2]王国梁.世界政治地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24~125.
    [3]郭大烈.中国民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20~29.
    [4]陆俊元.蒙古国地缘特性及其国际关系[J].人文地理,2000(4):38~41.
    [5]文云朝.中亚地缘政治与新疆开放开发[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23~25.
    [6]杨公素.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72~188.
    [7]王远大。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1993.21~29.
    [8]沈伟烈,陆俊元.中国国家安全地理[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328.
    [9]苏继赏.四个认同的重大意义[N].新疆经济报,2004-12-12(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