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张俊义:中国心 香港路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瞭望》总第172期 张俊义 参加讨论

    中国心  香港路
    
    香港回归中国,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创举。15年来,香港历经风雨,铸就辉煌。在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贯彻落实,香港继续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与生活方式,并且受惠于内地经济发展的红利与中央对港政策的优惠倾斜,香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2012年香港政府工作报告披露,1997年至2010年间,香港经济总量实质扩大了55%,就业职位增加50万个。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上香港与美国并列第一。在改善民生方面,香港政府开支累积增加了55%。香港的年轻人接受专上教育的机会增加超过一倍;免费教育由9年增加至12年,并扩展资助至学前教育。
    然而,如此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15年来,香港的发展充满坎坷,为了香港的稳定与繁荣,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广大港人均贡献了智慧且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十五年历经风雨
    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回归后的香港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的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法律制度不变,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后,从中央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基本法》,确保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维护国家对香港的主权,体现“一国”和确保香港爱国者治港。从特区政府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摆脱殖民主义影响,克服执政经验不足,依据基本法的精神,管治好香港,在解决香港自身地方事务的同时,协调好香港与中央的关系。实际上,特区政府面临着来自民间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为香港自身发展的压力。从经济角度看,长期以来,随着大量香港工厂内迁,香港经济一直面临着如何成功转型的难题;此外,回归后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引人关注。另一方面,在协调与中央政府关系上,香港虽然有基本法为依托,但在如何落实基本法,解释基本法,以及按照基本法的精神,逐步推进香港的政治改革,反映港人的民主诉求等方面,则需要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进一步的沟通与协调。任何一方面处理失当,即会引起各方强烈的反弹。从香港民间来讲,九七之后,也面临着国家主体意识回归,国家身份认同的考验。
    回归15年来,由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地区性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相继袭港,加上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打击,香港经济民生曾遭遇巨大波折与冲击。香港先后遭遇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禽流感疫情扩散、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多种风险的冲击。当香港15年间面临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时,中央政府总是不断推出各项措施,帮助香港纾困解难。
    回归15年来,中央各级领导始终把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为处理涉港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基本法,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循序渐进地发展符合香港实际的民主制度。国家主席胡锦涛2007年在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时,曾重点总结了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实践的四点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二是坚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三是坚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四是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促进香港经济繁荣和加强与内地的经贸联系,中央政府先后推出多项惠港政策,包括2003年以来先后推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开放内地城市居民赴港“个人游”,推出扩大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等一系列挺港措施,近年来又应特区政府的要求,先后出台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将香港纳入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把港澳部分独立成章,支持香港充分发挥优势,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基本法的规定,回归后的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行政长官由港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15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已历任三届,第四届特区行政长官人选也已选举产生,即将就任。首任特区行政长官由中央主导的400人推选委员会选出,第二、三届特首的选举则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各界别人士组成的800人选举委员会选出。根据2010年香港立法会通过的政改方案,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人数由800人增至1200人。
    香港还享有独立的立法权和终身权,保留了香港原有的法律制度,并且成立了特区终审法院。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的司法独立和法治精神得到充分的认同和尊重。香港的立法机关立法会目前已历任四届,人员由功能组别和分区直选产生,现任第四届立法会共60席,于2008年选举产生。其中30席由分区直选产生,30席由功能组别产生。根据2012年香港政改方案,第五届立法会将于2012年9月选举产生,议席总数由60席增至70席,其中功能组别和分区直选议席各为35席。
    回归后的特区政府基本沿用了港英时期确立的香港文官制度,保持了原有的高效廉洁的特点。回归15年来,特区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在香港经济发展中开始扮演积极的角色,在促进与内地的经贸金融合作上,特区政府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归15年来,香港继续保持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亚太航运中心的优势地位,随着国家将香港纳入“十二五”规划,可以预见,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将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香港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过15年的发展,香港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当前,香港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而香港自身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首先,从政府管理而言,特区政府的执政理念面临着挑战。自港英时期以来,香港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府采取不干涉主义,回归以来,历届特区政府继续秉持“大市场、小政府”的核心理念,特区政府的这种执政理念在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时,由于反应迟钝无所作为而广受诟病。未来特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是否需要重新定位角色,引人关注。其次,在民生方面,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提高下层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也是特区政府工作的重点。
    对于未来香港发展的路向,近年来,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整合力度的加深和内地对香港影响的日渐扩大,部分港人开始对香港未来发展的“大陆化”倾向表示了担忧,此题一时成为一些媒体追逐的热点及人们私下热议的话题。
    “大陆化”与香港“核心价值”
    有论者以“大陆化”来描述香港回归后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认为回归15年以来,两地间的融合多于疏离,而融合又以香港向内地的靠拢为主。自CEPA成功实施与自由行顺利开展以来,两地经济交流与人员往来大为增长,而在可以看得到的未来,两地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必将进一步地加深,他们担心随着内地对香港影响力的扩大,香港的自由经济将受到危害,香港的司法独立将不保,港人赖以自豪的法治精神将无存,港人的言论自由将受到压制。
    在港英统治时期,香港是一个有自由没有民主的社会,香港回归后,随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成功落实,港人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与自由。由于中央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及特区政府依法行政,香港继续保持了法治精神和高效廉洁、公开透明的政府。自由、民主、人权、法治,构成了香港人心目中的所谓“核心价值”。
    将“大陆化”与所谓香港“核心价值”缺失对立本身是一个伪命题。首先,“大陆化”并非一定必然造成香港所谓“核心价值”的缺失,香港所谓“核心价值”的缺失有其自身内在的原因。其次,“大陆化”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由香港自身所处的位置所决定的。从历史上看,英国政府当年之所以从清政府割占香港岛,看中的是香港的商业价值,英国占领香港之后,将其打造成开展对华贸易的基地。历史上的香港,其生存、发展与繁荣,实有赖于其身后的中华大地,香港的这一角色地位时至今日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今日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走势的一支重要力量。而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近水楼台,如何扩大与内地的经贸交流,借助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庞大的市场尽快实现经济转型,已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和经济界人士优先为之努力的目标。因此,无论是参加珠三角区域发展整合,还是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都是特区政府主动出击而获得的成果。因此,至少从经济层面上看,“大陆化”是香港各界大多数人的共识。
    回归15年来,香港与内地的交流达到了新的高度,相互间的影响自然扩大。除了经济外,在其他各方面都有体现,内地对香港的影响扩大也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香港的“大陆化”必要牺牲香港的所谓“核心价值”吗?亦或是因为恐惧牺牲所谓的“核心价值”,就放慢或者拒绝与内地的联系吗?
    实际上,这种既欲享受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红利,又要在政治、思想与文化上排斥与切割内地的做法,反映了部分港人回归后对国家主体意识的缺失和国家身份认同的迷失。这一点在香港的民主化进程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民主化与祖国认同
    历史上的香港由英国殖民当局实行殖民统治,在港英殖民统治下,香港同胞完全没有民主可言。香港回归后,根据“一国两制”的精神和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实行“高度自治”,港人享有广泛的参政议政的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人选和立法会议员的选举初期采取通过由各功能界别的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举产生,根据基本法第45条和第68条的规定,行政长官的人选和立法会议员的选举,要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达到普选的目标。香港回归后,香港的民主化进程基本围绕香港政制的改革而展开。
    香港的民主化进程实际上涉及香港工商界与基层民众的利益再分配,因此采取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香港的政改,有利于维护香港的稳定与繁荣。然而,中央的审慎做法,却成为了香港政府反对派攻击的目标。在2003年7月,反对派利用香港“非典”过后经济低迷和政府施政失误、民众不满情绪膨胀的背景,趁机提出07、08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议员双普选的目标,并有效策动了香港的大游行,挑起了香港政改风波。出于香港维稳的目的,2004年4月,全国人大否决了07、08年“双普选”的动议。然而,中央政府依然重视港人的民主诉求,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普选问题的决定》,决定香港可以于2017年普选产生行政长官,另外可以于2020年普选立法会。但该决定并没有交代“普选路线图”,亦没有明确“普选”的定义。其后更引发了“普选也可以保留功能界别”的争议。
    中央参与香港的民主化进程,除了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的需要,也与对回归后的香港的“一国”建构密不可分。中央的原则是:“一国”是“两制”的前提,香港的民主政治是中央管辖下的地方区域的民主,而非独立国家的民主。因此,香港的民主化必须要有中央的参与,要确保香港的民主化不能危害中央对香港的主权,具体而言,必须要确保香港民主选举的特区行政长官由爱国爱港的人士担任。
    回归后的香港民主化进程集中反映了部分港人对国家认同的缺失。由于长期身处西方殖民统治下,香港人接受的是与内地完全不同的文化教育,导致其对内地与中央缺乏认同与信任,回归后香港的“人心回归”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壮大香港的爱国爱港力量,加强对港人的国民教育,是未来香港继续保持繁荣与稳定的一个重点所在,这一点,仍需要中央政府、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员的共同努力。
    《瞭望·深度》总第172期  作者:张俊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