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斋教包括龙华教、金幢教、先天道三支,同一贯道有密切联系,其渊源可追到青莲教,再往前则可以追溯到姚门教、大乘教与无为教。笔者於九五年四、五月间到无为教、姚门教的发祥地,即浙江缙云县和庆元县,以及一贯道第十二代祖师袁志谦的故乡贵州省龙里县作实地考察,现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如下: 一、应继南资料: (一)缙云县自古以来的姓氏录有:“丁卜于马王卞方包牛毛尹计壬屯尤支石励叶卢田史冯左蓝司邓帅艾甘龙吕刘关池江许羊阮朱任成齐华纪曲严李杜邢苏扶寿吴别宋应沈汪汤辛何张灿旷花佘贡萧林武杨范呼倘罗国宗庞房金周邱邹季佟陈陆邵孟部官练卓屈岳额单赵柯柳胡项郁施郑洪俞斜钦姚钟郎敖柴段费姜燮秦厦贾郦耿桂崔涂高祝唐莫饶顾骆郝根徐倪钱翁袁奚席桑聂曹梅黄龚麻章郭寇陶屠阎巢梁盛楼赖雷韩斯蒋董喻童谢傅稽程舒鲍葛鲁温曾訾蒯詹黎管褚靖蓝裘蔡虞寥谭熊滕樊潜潘霍薛戴濮魏臧上宫欧阳皇甫诸葛以上资料表明,浙江省缙云县没有殷姓而有应姓。 (二)缙云县应氏家族族谱中的史料在民国壬申年重修的《应氏宗谱》卷一记载:“应氏为缙云著姓,其居邑之仁和坊、镇宁坊及东斜丰溪者,则自温州治中公渊始,自宋至今,十五世矣。”在《应氏源流》序中记载:“应出自姬周武王有天下,封其子为应,而子孙以国为姓。”“于秦避二世乱,隐居淮阳山中,以耕读为业……凡数十传,至肇者因靖康之乱,自淮阳避地钱塘”。至应京时,赘籍于东瓯之楠溪。应渊时,引幼子应师游学缙云,因“爱其山明水秀,有文宪之风”,遂定居於西北隅之仁和坊。从应氏家族的族谱可知,应继南的同辈为应氏家族南迁后的第十二辈,即继字辈,共有35人,他们是:继良,继宗,继祖,继猷,继恩,继永,继守,继功,继宪,继仁,继忠,继德,继勋,继学,继儒,继礼,继卿,继配,继周,继善,继齐,继殷,继厚,继仕,继盛,继溟,继本,继圆,继达,继绪,继通,继典,继重,继昌,继贤。 二、江南地区姚文宇派下的教阶与仪式入教称皈依,其程序与仪式是:(见《明清秘密社会史料新发现——浙闽黔三省实地考察的创获》) 三、姚文宇派下教主传承 姚门教的相公世系第一代 姚文宇 法名普善 第二代 姚铎 法名普法 第三代 普高 普宗 第四代 普恩 普仁 普主 第五代 普母 普守 普汇 普标 普御 普题 第六代 普富 普裕 普荛 第七代 普庆 普喜 普焕 普靖 普腾 普源 第八代 普嘉 普镛 普恺 普文 第九代 普奎 普安 普渡 普治 第十代 普镇 普× 普愿 普铜 普周 普康 普舒 普惠 《庆元姚姓总谱》中载有姚文宇子孙谱系,现整理如下: 第一代 姚文宇,法名普善,号镜山,生有二子,长子乳名长生,次子名姚铎。 第二代 姚文宇之子,弟兄二人,兄即长生,及长,与母夏氏迁居福建政和县西表村,此枝因离开庆元,该族谱中未载。弟名姚铎,世居庆元,承袭姚门教教主职位。除在庆元本地设立祖堂外,还在温州立有祖堂。 第三代 姚文宇之孙,姚铎之子,弟兄五人:长房姚轼,二房姚辙,三房姚辂,四房姚兰,五房姚芳。三、四、五三房均系夭折。 第四代 姚文宇之曾孙,长房姚轼。生有四子,即姚大霜,姚大雾,姚大霍,姚大受;二房姚辙,生有七子,即姚家震,姚家窿,姚家爵,姚家雾,姚家雹,姚家×,姚家×。 第五代 姚文宇之玄孙。长房姚大霖,生有三子,即姚必胜、姚必豪、姚必起;二房姚大雾生子姚必超:三房姚大受生子姚必彪:四房姚家震生有四子,即姚必炎,姚际明,姚必举,姚际泰。 第六代 姚文宇之来孙,长房姚必起生有二子:即姚日华,姚日辛;二房姚必起无嗣;三房姚必观生有五子,即姚黄、姚江、姚韶,姚浚、姚洲。四房姚必时生有二子,即姚宋、姚梁。五房姚必彪生子姚华、六房姚必炎生有二子,即姚宪,姚典。 第七代 姚文宇之累孙,长房姚黄生有四子,即姚瀛松,姚汉楫、姚沧楠、姚海查。二房姚江生子姚润梧(无嗣)。三房姚韶生子姚滋桂。四房姚浚无子,过继姚黄之子姚沧楠为嗣。五房姚宋生子姚治模、姚淳植。七房姚梁生子洙楷、八房姚华生子姚度三,九房姚宪生子汝霖,十房姚典生子润桐。 第八代 姚文宇之仍孙,长房姚瀛松生有三子,即姚立城,姚哲谋、姚秉信;二房姚汉楫生子夔谱;三房姚海查生子庆誉;四房姚润梧无嗣。五房姚滋桂无子,过继姚海查之子庆誉为嗣;六房姚沧楠生子律谐:七房姚治模生子莞询;八房姚淳植无嗣;九房姚洙楷无子,过继姚治模之子为嗣;十房姚度三无嗣:十一房姚汝霖生子姚吕成;十二房姚润桐生子姚上蓖。 姚文宇派下教主略传 《庆元姚姓总谱)中所载有关姚门教教主之小传。 一)姚文宇传 “远七十二公,讳文字,字汝圣,号镜山传。闻之有无欲而无无,欲者佛也,有有欲而中其节者儒也。谁其中处於佛於儒之间,如我姚公镜山其人者乎?不饮酒,不茹荤,不可谓非佛也。然父子夫妇之懿,依然文物之盛,又不可谓非儒也。儒耶佛耶,比而同之,吾无以名之,亦循声而和,群推而尊之,曰善人而已。夫以儒而诋佛,则曰缁髻者流,以佛而诋儒,则曰食肉者鄙。如善人则何诋乎?善而人,其耳目同,其心思同可知也。人而善,其聪明异,其知虑异,不可知也。由可知而穷其所不可知,此岂真得异人之授乎哉,独是未经纪於婺州,衣粗衣,食粝食,淡如也。今倏焉而人衣其衣,人食其食,且不啻若田横之士五百,孟尝之门客三干,众实甚也。矧广第良园,旋易夫毕(草字头)门圭窦之常,朽贯腐仓顿改,夫一丝一粟之素以为异,异莫异於此矣,以为善,善莫善於此矣。如谓干金之裘,仅恃一狐之安,台榭之榱,徒资一木之力,谁其信之。公殆自少而壮,自壮而老,享年七十有四。两般心目,予人以可知不可知之数欤。要之,其生也不待章服以为荣,而声闻及远,此温处道林吉安御史邹一旌之曰修身善世,一旌之曰缇躬高洁所由来也。其没也,不畏强悍而自怡,而经营善后,故法配夏氏抚一子,发迹於西表,继娶周氏育一子,争光於祖堂,均继迹绳绳,正所谓土积成山而橡樟生,水积成川而蛟龙出,刘向之言不我欺也。儒也,佛也,善人也,峙而为三,不变不灭,又何异焉,还以质之於公,其无欲而无无欲者与抑有欲而中其节者欤,公其必居一於此否”。 姚铎传 “公讳铎,字孟宣,幼孤,母周氏,流离困苦。及国朝定鼎,甫归家,又为无知圭误, 母周氏智而且才,见无所挠,冤得白,旋延师训公。公力学,年十五采芹,由膳堂入太学,应北直乡试。母故,归守制,憾未送终,居庐甚哀。及耿变,总制姚公恢复栝郡,公谒之,遂联宗随征福建,题授瑞安教谕,因疾解组归,年三十八,葬镜山。娶下管吴氏,生三子一女,长轼,次辙,皆庠生入太学,授州司马。三辂殇,女适城西明经,授金华府蓝溪县训导季子。后山吴氏生子蓝芳殇,因其守制不二,命辙事之如亲母。母因其孝,以辙原配夭丧无子,为辙娶二室以广嗣续。辙死,两室共生七子俱幼,后山吴氏又皆善抚之,如李密祖母刘氏。” 姚轼传 “恭八二守讳轼,字景瞻公传。余叔频有松源之行,闻姚子景瞻行谊甚悉,盖直方不挠, 气以义胜者也。敛才于道,亟三少与,动以博文,净以观妙,不知者竞疑为富贵骄人,久与之狎,乃知恭而中礼,大观不昧,小利不眩者矣。闽变后,登庠序,入太学,职领州牧,希为展骥足地,年来横被蒙于不意,旋兴东瓯之行,冀免风波之作。择名士,督二子,连袂入泮。屡试高等,行看奋凌霄健翮,高掇天香,跻芙蓉镜下,蜚省束苑,俾乃翁牵幼弟,两两三三,或摇扇闲话於闾乡闬里,或把酒闲吟於琴堂任所,纵朱履如云,间从杖履一见,而犹有富贵骄人之疑者,余未之信。” 四)姚大霦传 “文学洁庵先生传,翁讳大霦,字维能,号洁庵,司马姚恭八公之季子也。生而恬静端凝,笑言不苟,材质耸伟,状貌丰隆。甲申岁,与余应童子试,督学靳公深重之,补博士弟子员。旋而食饩,余亦窃附骥尾。其於学也,唾咳六经,肴榼百家,净而不爨,专而不锐,历寒暑而不辍。乙未岁,应汪公试,阅公文,击节赞赏,谓其有龙门得意笔,遂拔居案元,孰谓文章不有定价哉!迩来文,品卑靡,翁垂髫时,寄居东瓯,接乎名山大川,与贤士大夫游,故能以清新澹宕之思,发而为文。每一构思,精如金,良润如美玉,员如川珠,利如并剪文犀,为一时文章宗。三赴棘闱,定拟阆苑瀛州,得意春风矣!夫何明珠见遗,弃之孙山,意天必欲老其才,以有待耶!厚重简默,从无一语谈及人短,故与游者,如饮醇醪,不觉自醉。遗产甚厚,不奢不俭,延师课子,两令嗣连袂入泮,俱登膳堂,松源其翁之故土也,瓯江翁所寄居也,年来各居其半,而风尘跋涉,恒不惮劳,履境坦适,谢绝交游,惟闭户摊书,与古人相晤,对佻达,改容礼之,勿为陈君短,毋令孔方知,昔贤高轨,几几乎其与侔矣,余修翁谱,将及告竣,为述我翁品行,以附简编,以昭来兹云耳。” 五)姚家震传 “姚兄惟九公传。姚兄讳家震,字惟九,号紫芝,邑庠士也。忆昔乃翁司马公号眉山者, 慷慨豪侠,仗义疏财,日遨游乎名山大川,接纳者遍海内,晋接者尽名流。以故豫章才士,金陵骚客,罔不识松源之有姚君,乃风尘奔走之余,饱霜历雹之身,未几而乃翁逝矣!斯时也,计囊橐而告空,问食指而如林,内而家政,外而酬酢,丛集一身,兄当此时,年甫稍长,已具干理才。偿告贷者数百金,而青白彰矣。雁行者五,而各谋婚娶,而友于笃矣,继母晋氏,适在建江,迎归就养,而孝行著矣。当此井蛙樊雉之时,不无美衣人指,美食人馋之嫌。兄则俭于家,朴于身,东陌西庄,时为徜徉,绕砌灌花,聊堪自适。虽当年曾效乃翁之游金陵,过豫章,而今日之其栖牖下,乐磐涧,当亦善审时,能度势者之所为矣,其才识不且高人一筹也哉!” (原载王见川主编:《民间宗教》第一期) (资料来源:秦宝琦:《中国秘密社会新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