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慕兰新作引起中国学界关注
2002年第4期《历史研究》上,发表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黄宗智的学术评论文章《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彭慕兰的新作提出争鸣。 彭慕兰教授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中国史专家。他在这本书里的主要观点是,无论是从农业、手工业、消费、市场发展水平上比较,还是从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关系上分析,1800年之前,中国和欧洲都没有太大的差距和差异。大分岔主要发生在随后的世纪。使西欧最终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的原因,一是英国煤炭的采掘及其有利的蕴藏位置引发了动力革命,其次是新大陆提供的土地密集型产品缓解了欧洲在生态方面的制约。这本书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国际反响,被认为是对西欧中心论的新的颠覆。《白银资本》的作者弗兰克在《亚洲研究杂志》上评论说,它对于重新了解东西方之间发生巨大分歧的原因和机制有着最重要的贡献。《美国历史评论》认为,这本书“每一页都新见迭出”。 不过,黄宗智的评论文章对于这段历史有着截然不同的解释。在他看来,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是农业革命、原始工业化、城镇发展、人口行为转型以及消费变迁等五大历史趋势与英国煤矿业特早发展的巧合。因此,评论也就从上述方面展开了详细的中、西比较研究。对读者来说,讨论双方研究观点的辨别固然重要,但是,讨论者为文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却更加难得。 黄宗智的这篇文章,单从提供写作意见的人来看,就十分的可观。他本人是中国经济史专家,周锡瑞、罗威廉诸人是知名的中国史学者,佩里·安德森、罗伯特·布伦纳等则在近代早期欧洲经济史、社会史方面成就斐然。文章写成后,曾在英文的《亚洲研究杂志》上发表。翻译成中文后,作者又作了5次校阅。据初步统计,一共征引了约50种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对二十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的评述。而且,除了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极少数总结性的词语有所苛责外,全篇都是严格的实证研究文字。这样的学术态度和评论水准,在国内十分少见。 目前,被评书的中文翻译出版工作还在进行之中。彭慕兰教授所在的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是美国很有影响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相信国内读者很快就可以看到他们更加精彩的学术回应文章。 |
文章出处:2003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